接标题:比如王敬则

闲话南北朝之天下归一——杯具萧鸾

萧鸾死了?

确实死了。

历史上十大经典桥段(历史好玩儿就好玩儿在有时候很逗笔的人阴差阳错的就能给拧转向了)(1)

这儿要插个小倒笔——

萧鸾是公元452年生人,494年登基;到这会儿,也就是公元498年,萧鸾其实才46岁;按说正值当打之年。可是事实上,萧鸾的身体已经垮了。

翻翻史书,萧鸾像谁呢?他有点儿像后来央视版《雍正王朝》里的雍正爷。

生活上,在《雍正王朝》里有一幕:那会儿胤禛还是雍亲王,那天他妈乌雅氏过生日,老十四胤禵去看胤禛,打算商量给乌雅氏准备什么寿礼;正赶上胤禛吃饭,面前的桌子上简简单单的几个小菜儿,吃完饭,胤禛把其中一盘儿咸菜底儿(貌似是雪里红)倒进碗里,拿开水一冲当汤喝了。把胤禵看的瞠目结舌不敢相信,嗫嚅着说了句,四哥就吃这些?

萧鸾比胤禛过的还节俭;有俩事儿很能说明问题——

有次御膳官给萧鸾做饭,蒸了个大馒头,萧鸾吃不了,就让人切成四块儿,剩下的下顿接着吃。(“太官进御食,有裹蒸,帝曰:‘我食此不尽,可四片破之,余充晚食。’”)

还有,古时候人洗澡用的皂荚,萧鸾每次洗完澡后剩下的皂荚水都要让身边儿的太监存起来,第二天接着用。(“尝用皂荚,讫,授余泺与左右。曰:‘此犹堪明日用。’”)

政治上,雍正在位13年,励精图治,刷新吏治;这也给他自己树了很多政敌;比如在电视剧里以老八胤禩为首的‘八爷党’。为了这个‘党’,雍正煞费苦心,最后把胤禩、胤禟这些政敌囚禁至死。

到萧鸾这儿,事情虽然变得简单了,所有他认为是政敌或者潜在政敌的,一律干掉;比如就在他跟元宏在战场上博弈的时候,公元498年正月,萧鸾下令,将萧道成和萧赜还在世的子孙全部杀掉;这里边儿年纪最大的,是萧道成的第十九子,河东王萧铉,年19岁;最小的是萧铉的两个儿子,尚在襁褓之中。

可是这个杀法儿,也给萧鸾带来了极大的心理负担,产生了强烈的负罪感;毕竟萧道成在世的时候很喜欢他,对他非常不错(“太祖抚育,恩过诸子。”)。为了减轻这种负罪感,宣泄心理压力,萧鸾经常在深更半夜里燃香祭拜,跪在地上痛哭流涕,嘴里念念有词。

而比较黑幽的是,他祭拜的对象,既不是老天爷,也不是诸神仙,正是他大爷萧道成和大哥萧赜。

由于得位不正,兼之杀宗室杀的太狠,萧鸾不相信任何人;发展到后来,萧鸾连他自己都不相信了。比方说,他要出门儿,本来打定主意要去甲地,可是临出门儿一定会改主意奔乙地;说白了,他就是怕有人知道他的出行线路暗算他。

历史上十大经典桥段(历史好玩儿就好玩儿在有时候很逗笔的人阴差阳错的就能给拧转向了)(2)

您想,时时刻刻要担心别人会害他,这么大的心理压力,萧鸾的日子过的哪儿有一点儿乐趣可言。

本来萧鸾这边儿就挺懊糟了,元宏也不让他省心,接二连三的南征;虽说在战场上齐军有胜有败,总体说来不算输的太多,可那毕竟是要耗费精力的。

因此这么几年下来,萧鸾心力憔悴,身体自然也就每况愈下了;在外人看来,坐在皇位上的萧鸾称孤道寡,唯我独尊,其实这是个严重的抑郁症患者。好在萧鸾对自己的身子骨啥情况,还是有比较清醒的认识;早早儿的册立了太子萧宝卷;以固国本。

说这话儿,北魏军还没撤退,双方在前线进入僵持;萧鸾清除直系宗室的时候,帝国的腹心之地会稽(浙江绍兴)传来消息,有人造反了!

这一下,好比一记重拳狠狠的闷到了萧鸾下巴上;把本来就快要油尽灯干的他彻底击倒了。

那么说造反的是谁呢?

熟脸儿,大司马王敬则。

历史上十大经典桥段(历史好玩儿就好玩儿在有时候很逗笔的人阴差阳错的就能给拧转向了)(3)

王敬则在南齐可以说是个改变了历史的人物,看过前文您估计会有印象,当初要不是他装傻充愣,就不会有后来的齐武帝萧赜了。

等萧赜去世,萧昭业继位;对王敬则也算恩宠有加,高官厚禄没少给他。可这会儿王敬则一来年纪大了不愿意再跟着掺和朝中之事,二来也不想看萧昭业胡闹,因此别看荣誉头衔挺炫(封太尉,名义上的国家武装力量总司令。),但基本上就不怎么管事儿了。

等萧鸾篡位之后,为了安抚这个三朝老臣,又给他加了大司马衔,但是萧鸾留了个心眼儿,您呢就甭跟京城呆着了,去会稽吧。

这么着,王敬则顶着元帅衔,当上了绍兴市市委书记兼绍兴军区司令(“使持节、都督会稽、东阳、临海、永嘉、新安五郡军事、会稽太守”)。

王敬则是公元435年生人,到这会儿,公元498年,已经奔7张儿的人了;按说不出意外,他也就跟会稽养老了。

可是阴差阳错,临了儿,还是出事儿了。

这还得从萧鸾说起,老实说,萧鸾别看表面上对王敬则尊崇有加,厚赏重赐;但是实际上萧鸾从来就不信任王敬则(当然也包括其他高、武旧臣。);王敬则放了外任之后萧鸾有事没事就打听王敬则饭量怎么样啊,最近有没有闹病啊这类消息;而且萧鸾借口要栽培年轻人,把王敬则几个儿子都调到京城任职。说白了,这其实就是扣在身边儿当了人质。

就这,萧鸾还不放心,有次他跟萧衍聊天,不经意把这种担心流露出来了;萧衍说,嗨,这有什么可担心的,王敬则就是个粗货,您多给他点儿钱,还有那些有技术的女纸;实在不成多给他点儿使唤的人,他肯定心满意足。萧鸾听完,觉得这主意不错,“纳之。”

到了公元498年,这一年对萧鸾来说是多事之秋,北方元宏再次南下,而他自己的身子骨却越来越差,甚至几次被医生下病危通知书。

萧鸾本就猜忌,这一病更是疑神疑鬼;他特别担心这些高、武老臣们万一搞事儿怎么办;做为预防措施,萧鸾命光禄大夫张环任平东将军,吴郡太守,率兵驻守吴郡(江苏苏州),一则拱卫京师,二来,不客气的说,就是防范王敬则。

历史上十大经典桥段(历史好玩儿就好玩儿在有时候很逗笔的人阴差阳错的就能给拧转向了)(4)

王敬则也不是傻子,张环的任命一下来,王敬则一看之下破口大骂,什么J8平东将军,现在东边有贼吗?不就是特么想“平”我吗?老子也是三刀六洞拼过来的,想平我,没那么容易。

王敬则这么一闹,其他人倒还罢了,他的五儿子王幼隆率先表态支持,这支持可不光是嘴巴上说说,小伙子真有实际行动;王幼隆打发他手下一个叫徐岳的亲信秘密游说南徐州刺史谢朓起事。

当时南徐州的范围大体上相当于今天江苏镇江、常州、无锡一带,是建康城的北大门;所以如果谢朓起事,朝发夕至,便能打进建康。

诶,为啥是谢朓?

历史上十大经典桥段(历史好玩儿就好玩儿在有时候很逗笔的人阴差阳错的就能给拧转向了)(5)

简单,谢朓是王敬则的女婿。

王幼隆其实应该改名儿叫王幼稚;这种掉脑袋的事儿他事先也不打听打听人家的态度就贸然派人。果然徐岳刚把意思表达完,就被谢朓五花大绑捆的跟个粽子似的送到了建康,并且附信一封,皇上,我老丈杆子要造反!

王敬则也算是老江湖,徐岳刚被抓,他就得到消息了;王敬则又气又急,大骂谢朓吃里扒外,他的几个儿子可全都在建康呢;萧鸾杀人不眨眼,这下肯定全完犊子了。

果然不久之后又有消息传来,萧鸾得到谢朓的密报后,立即下诏,将王敬则的儿子们全部逮捕并且就地处死。

王敬则气疯了都要,到这会儿也没退路了;老头儿二话不说,铺盖卷儿一打,拽起南康侯萧子恪(萧嶷次子)领着人就往建康打!

王敬则起兵的消息传到建康,萧鸾一面强打精神部署平叛;一面借口王敬则拥立了萧子恪,准备杀掉萧家除了他家这一支以外的全部宗室。

也算是老萧家命不该绝吧,萧鸾这头儿坑儿都挖好了,就等着半夜下刀子的时候,多日不见的萧子恪突然跌跌撞撞的闯进了宫,口称不愿附逆,特来见驾。

萧鸾一听,沉默了一会儿;也没见他,但是挥手让人把已经关进宫的萧氏满门全放了。

再说战场上,就在萧鸾跟建康抓人的时候,王敬则已经率兵北上了,他的第一个目标就是那位准备平他的吴郡太守,平东将军张环。

简短截说吧,这位张将军很菜,一个照面儿,就被王敬则给平了;估计他当吴郡太守的这段时间没少干坏事儿,当地百姓一看有人削他,不仅不帮官军的忙,反而拖家带口的加入了王敬则的部队,一时间,王敬则手下人数暴增(“担篙荷锸,随之者十馀万众。”)。

历史上十大经典桥段(历史好玩儿就好玩儿在有时候很逗笔的人阴差阳错的就能给拧转向了)(6)

打跑了张环,王敬则继续前进,很快就杀到了丹阳。

到了这儿,王敬则心绪难平;这是因为一来,他跟这儿当过官儿,此番也算故地重游;二来,萧赜埋在这儿;萧、王私交甚笃。因此王敬则触景生情,专门儿倒出一天时间,青衣小帽来到萧赜陵前放声痛哭。

哭完,老王一抹眼泪,继续前进。

这下萧鸾不敢大意了,派出前军司马左兴盛、后军将军崔恭祖、辅国将军刘山阳、龙骧将军胡松等人在曲阿东南的长冈埭构筑防线,阻击隔壁老王。

王敬则也不废话,来了就打;双方战做一团。

这一仗从过程上看挺有意思,官军里是既有逗逼,也有滑头。

王敬则人多,所以就跟李云龙打平安县城一样,也不分个主攻助攻,打就是了;官军人少,左支右绌,甚是狼狈。

前军司马左兴盛被压得透不过气儿,这伙计心生一计,就想使出来瓦解王敬则的军心,他派人站在高处拼命的对下面喊,王敬则,你儿子们都死绝了,你还起什么哄?(“公儿死已尽,公持许底作?”)

这一嗓子不喊不要紧,喊出来可把王敬则刺激的够呛;他也不回话,憋着劲儿围着左兴盛的阵地狂攻猛打;左兴盛叫苦不迭,这特么才叫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呢!

左兴盛逗逼,把王敬则惹火儿了,压着官军猛打;这么一来,官军可就有些撑不住了;这里边儿龙骧将军胡松滑头,很不仗义的先撤了。

胡松手下都是骑兵,说声跑,上马就尥;可是跑了一段儿,胡松回头看看,王敬则居然没派人追击;依旧猛攻官军阵地。

这就有点儿意思了,胡松脑子转的很快,马缰绳一勒,弟兄们咱不跑了,回去踢隔壁老王的屁股去。他带着骑兵又悄悄的回来了,而且直接抄到王敬则的背后。

王敬则的队伍很多都是三吴地区新加入的百姓,站脚助威摇旗呐喊还可以,哪儿经得起骑兵的冲击,胡松背后这一板砖正拍在王敬则后脑勺上,叛军因此大乱。

混乱中,王敬则也被挤下了马,他想再爬上马继续作战,却被官军斩杀。

不管怎么说吧,王敬则就这么失败了。可是经过他这么一闹,萧鸾的身子骨彻底垮了;几次发病,甚至昏迷过去。

萧鸾也知道自己大限到了,为了儿子萧宝卷能顺利即位,萧鸾趁着清醒,强撑病体留下遗诏,安排好后事;进徐孝嗣开府仪同、进沈文季为左仆射、进江袥为右仆射、江祀为侍中,刘暄任卫尉,太尉陈显达主管军务,并与萧遥光、萧坦之、刘悛、萧惠休、崔慧景等人共辅国政。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萧鸾最后把太子萧宝卷和辅政大臣陈显达、崔慧景等人叫到床头,细细嘱托一番之后;公元498年7月30日,老萧同志龙驭上宾。

萧鸾驾崩后,皇太子萧宝卷在诸大臣的簇拥下,在父亲灵前称帝,改明年为永元元年;随后将大行皇帝灵柩奉安兴安陵,谥为明皇帝,庙号高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