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重点指导的电视剧项目《埃博拉前线》明日在北京卫视、浙江卫视及腾讯视频全网首播。这是一部以2014年中国医疗队奔赴非洲西部多国参与抗击埃博拉出血热疫情为核心原型改编的现实主义题材故事片,总导演杨文军表示,为了这部剧,主创人员做了大量采访,把中国援非近60年许多医生护士的故事凝聚到主角身上,剧中诸多角色都是来源于真实原型。

《埃博拉前线》讲述了病毒学家郑书鹏(罗晋饰)和所在的中国医疗队猝然间遭遇西非埃博拉疫情大爆发,在非常有限的医疗条件下,用精湛的医术与病毒展开艰苦卓绝的战斗。同时,华裔调查记者何欢(毛晓彤饰)因暗访一桩钻石走私案而深入西非,与中国医生医道无界、生命至上的理念产生共鸣,加入了共同抗击疫情的队伍,展开了一场科学与疾病、光明与黑暗之间的生死较量。

“郑书鹏”原型回忆:我为何对“18床”敏感

剧中郑书鹏的原型人物之一是中国第23批援几内亚医疗队队员、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普外科主任医师曹广,他于2012—2014年在非洲几内亚参加了两年援非工作。

埃博拉前线剧情讲述(埃博拉前线男主原型观看超长片花几度流泪)(1)

曹广医生。

在6日的媒体分享会上,曹广作为亲历者,在观看剧集时几度落泪,“这些故事就像昨天发生的一样”。

他提到了几处细节,在援助几内亚时他的编号是3481,剧中采用了“3281”。病人的床号也做了还原,“我们援几内亚时第一个因埃博拉去世的病人床号也是第18床,可能在观众看来,18床和10床没有区别,但这个数字对我来说非常敏感。”

曹广坦言,出征前,医院给他们的任务是,平平安安去,平平安安回,一个都不能少,全部带回来。初到非洲时一片陌生,虽然条件逐渐改善,但非洲的艰苦程度让人难以想象,有时想往家里打个电话、发个邮件都很困难。面对疫情,所有医疗队医生都在努力克服内心的恐惧,“这种恐惧和压力只有当事人才能够体会到”。

“剧中第一个当地感染的医生叫盖斯姆,当时我在几内亚的搭档医生就是叫盖斯姆,他最后也是因为埃博拉去世的。”谈到这位好朋友,他又红了眼眶。曹广回忆,他叫盖斯姆“小盖”,小盖叫他“曹老西”。小盖由几内亚公派到中国学医,一学十年,从未回过家。2010年从中国学成归国,直到2014年去世。

剧中提到盖斯姆的梦想,曹广说:“盖斯姆的梦想就是向中国医疗队多学习医学技术,当一名好医生。”

总导演杨文军:不刺激的细节潜藏更温暖故事

在剧集《埃博拉前线》中,既有医护人员在抗击埃博拉病毒的过程,还有非洲当地的一些风土人情的展现。总导演杨文军说:“我们采访了几十位援非的医疗工作者,进行了很多采访工作和资料收集。这个剧时间线基本遵循真实时间线,剧中诸多人物角色都是来源于真实原型,把中国援非近六十年间许多医生护士的故事凝聚到了主要角色身上做了提炼。”他希望通过这部剧展现给大家一个并不是特别了解的真实非洲和那片土地上的人民,以及人民对自己土地与国家的爱。

埃博拉前线剧情讲述(埃博拉前线男主原型观看超长片花几度流泪)(2)

总导演杨文军。

杨文军称,观众可能以为中国医疗队在到达援助点后,每时每刻都很紧张刺激,其实并不是。首先,开始着手抗击埃博拉病毒时,由于医疗标准体系不同,不能马上开始救治,而是改造医院区域设置,在这个过程中还要培训当地医护人员适应改造后的体系与流程。当园区改造完成、医疗队第一天接诊时,大家身着多层防护服,站在烈日下等候病人,但几个小时后病人才送到,这时的中国医护人员身体几乎达到极限。面对危重病人,体力透支的医疗队员迅速展开治疗,他们没有短暂休息,更没有丝毫抱怨。

“其实,在非洲的日日夜夜,你不知道病人何时来?一次来多少?但中国医生护士必须全副武装迎候,在炎热地区,做到这点是需要忘我精神的。”杨文军说,这些都是采访得到的真实细节,它未必那么刺激和惊心动魄,但是每个医生护士的选择都是非常真实动人的。这部剧不只是表面上每天同死神赛跑的主题,而且在那些不是特别热烈的细节中,潜藏了更温暖的、动人的故事。

总制片人茅熠:积累近千万字的采访记录

《埃博拉前线》的总制片人茅熠分享说,这个剧本做了3年多,采访了各个医疗卫生领域的顶级专家和亲历者,积累了几百小时的采访素材、近千万字的采访记录,还要学习、请教、掌握专业知识。“到今天为止,我们主创团队还在不停地考证,但我觉得不免还有部分疏漏。”

茅熠表示,埃博拉是作为最高等级的四级病毒,致死率高达90%,最初是没有疫苗的。高传播率、高致死率让人感到可怕,假如全球流行将是整个人类的灭顶之灾。医生能做的就是“偶尔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但是,中国医疗队不惧生死、不怕困难,源源不断地援非。在埃博拉病毒疫情暴发后,更多的医护人员战斗在一线,为防治疫情做出了贡献。

她说:“马上是中国援非60周年,希望会有更多更好的相关题材,把中国人的仁爱精神、把中国医生的职业素养传递到世界各地,最终在人民和人民之间种下种子、开出花来、长成大树,这就是我们中国在世界形象中最根本的来源。”

栏目主编:樊江洪 文字编辑:樊江洪 题图来源:新华社 图片编辑:朱瓅

来源:作者:余晨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