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袋戏江湖物语(掌中生意东方英雄宇宙)(1)

文 | 龙承菲

编辑 | 吴燕雨

伴随着气势恢宏的背景音乐,一身广袖衣袍的修真者脚踏莲花,从天而降,念白适时地想起闽南语诗号“半神半圣亦半仙,全儒全道是全贤,脑中真书藏万卷,掌握文武半边天。”这看似仙侠剧一样的唯美场景,实则是一副布袋戏画面,而戏中的“修真者”,则是这布袋戏中的木偶。

布袋戏江湖物语(掌中生意东方英雄宇宙)(2)

“布袋戏”因其木偶制作材料多以布料为主而得名——除了中空的偶头、手掌和足部以外,木偶偶身的躯干和四肢都是用布料做出的服装,演出时身体部分很像布袋子。

布袋戏江湖物语(掌中生意东方英雄宇宙)(3)

传统布袋戏

这种文化起源于福建泉州,目前主要产自与其隔海相望的台湾。早期,布袋戏主要出现在庙会等场景中,作为民间文化表演、传播。如今,经过近300年的发展,从传统的民间舞台演出、到逐渐登上了电视、影院和流媒体平台;剧情也从《西游记》等民间章回小说改编,演变成拥有自成世界观的复杂故事;而其中的人气角色,也拥有了大批粉丝……

目前的布袋戏,早已像连续剧一样每周播出、迄今已经累计上千集作品,这种儿时在庙会才能看到的表演也早已登陆各种屏幕终端、成为一种圈层文化;同时,也因为用户圈层所限,大众对于布袋戏文化了解并不多,对这种传统文化背后的起源和发展,更是知之甚少。

毒眸(微信ID:youhaoxifilm)发现,随着布袋戏种类和世界观的演变,并登陆主流媒体平台,布袋戏这种圈层文化,正在努力突破瓶颈,逐渐向着更大的圈层进阶。

布袋戏江湖物语(掌中生意东方英雄宇宙)(4)

错综复杂的“掌中世界”

最早的布袋戏出现在17世纪的迎神庙会,在简易搭起的戏台即兴表演。1750年左右,大量闽南地区移民迁入台湾,布袋戏也随之传入到台湾地区。到了18世纪,这种表演逐渐出现了固定的演出戏码和专门戏班,这其中就有布袋戏艺人黄马创立的“锦春园”剧团,其子黄海岱将清代章回小说《野叟曝言》改编成《忠孝节义传》,即“金光布袋戏”的前身。

1920年,民间布袋戏演出开始以武侠戏为主,台本多采用清末民初的《七侠五义》等武侠小说。以重视展现剑招、武功的打戏为主,被称为“剑侠布袋戏”。不过,那时每出戏之间并没有联系,直到20世纪60年代,剧本创作革新,布袋戏“连载”的概念才开始出现。

布袋戏江湖物语(掌中生意东方英雄宇宙)(5)

布袋戏中的武打部分

1970年,台湾布袋戏人黄俊雄开始制作《云州大儒侠》系列布袋戏,即“金光”系列。《云州大儒侠》改编自黄俊雄父亲黄海岱老先生的《忠孝节义传》,故事背景在明朝中期,男主角“史艳文”取自清代章回小说《野叟曝言》主角“文素臣”。通过改编,《云州大儒侠》中的史艳文被塑造为武功高强、心怀天下的儒侠;他的妻子刘萱姑被称为“杭州第一美人”;他的宿敌则是与其并列“天下第一掌”、长年面具遮面的“藏镜人”。

布袋戏江湖物语(掌中生意东方英雄宇宙)(6)

1970年的 《云州大儒侠》

这样完整的故事和人物设置,让金光戏播出后迅速走红,创下当年台湾地区电视节目的最高收视率97%,甚至一度因为过于火爆,1974年,金光戏被政府以“妨碍农工作息”为由停播,直到1994年才重新登陆华视电视台。

金光布袋戏出现后,这种系列布袋戏又经过了多年的演变,如今,布袋戏已不再局限于武侠故事,而是形成了一个有着不同派系、颇为庞杂的“布袋戏英雄宇宙”。

首先打破“武侠”框架的是1988年黄俊雄之子创作的“霹雳布袋戏”,它将布袋戏从武侠转向了神魔仙侠的玄幻世界观。初期,霹雳布袋戏与金光布袋戏仍有所联系,直到1989年推出的《霹雳至尊》,剧中的主要角色逐渐跳脱了金光的武侠背景,演变成了一个仙侠神魔世界观,这也是至今最重要的布袋戏世界观之一。

简单来说,霹雳的世界有苦、集、灭、道四境,以苦境为主。苦境,即素还真所在的基础武林世界。霹雳的主要角色均为修真者,年龄基本都超过百岁、却仍保持着俊美儒雅的容颜,同时,也有妖魔鬼怪、外星人、吸血鬼、人造人等天马行空的角色;剧情方面,往往以智谋、武功对决为主。

霹雳的“化身”设定让剧情有了更多的可能性——当剧中主要角色素还真本体遭遇困境、不方便出现在台前时,他会分化出不受性别、年龄限制的“化身”。多个化身可以同时存在,都有自我的独立人格,并保留本体记忆,从而产生多样的角色魅力。素还真也受到大批观众追捧,2001年-2018年连续十八年荣获霹雳人气票选排行榜第一。

布袋戏江湖物语(掌中生意东方英雄宇宙)(7)

这些都是素还真

除了素还真、叶小钗、一页书等“不死系”长线角色以外,其他的角色和剧情都以短线为主。为了让剧情更多变、更有吸引力,几乎每一部霹雳布袋戏都会有大量新角色登场,并牵扯出一批新的势力,角色不断迭代、翻新。如今,男主角已不再是故事的必要因素,从2016年至今,“一哥”素还真已经从剧情里消失了2年左右。

截至目前,霹雳布袋戏已在30年时间里更新超过2400集,也对此后产生的布袋戏产生了影响。在其后产生的天宇布袋戏、神魔布袋戏、宇宙传说系列、廖文和布袋戏《圣侠白云生》等,世界观也以仙侠妖魔的玄幻为主。

其中,天宇戏中人居住的世界被成为“天宇”,三尊势力为龙族、阴界和毒蛇门;神魔布袋戏的剧情起源于轩辕和蚩尤的大战,二者武器的传人因宿命将这种正邪对决延续;宇宙传说系列的世界则由宇宙天尊创造,他与奇皇决战时散出的神能、凝聚成流星坠入凡间,流星最终成为男主角“纪无双”和宿敌“葬魂皇”;《圣侠白云生》主要势力则为圣教和魔教,故事线围绕圣魔大战二十年后、千年佛尊转世者白云生展开……

相较与这些早已脱离武侠的布袋戏,在他们之后产生的新金光布袋戏,则在设定上保留了传统的武侠特色。新金光不仅沿用了老金光的主要人物,如史艳文、藏镜人等,第二部《天地风云录之决战时刻》也保留了武林人士争夺“天下风云碑”上“天下第一剑”“天下第一刀”等武侠小说常见情节;还新设置了九界(中原、苗疆、魔世、海境、羽国、道域、佛国、妖界和一个未知的地界)的世界观,并通过墨家与九界的联系,串起了整个新金光布袋戏的主线。

布袋戏江湖物语(掌中生意东方英雄宇宙)(8)

金光布袋戏“中土九界”概念图

不仅金光世界观有所改变,霹雳也在拓展自身的世界观——其与日本合作的《东离剑游纪》,更有日式RPG游戏的风格。“勇者斗魔王”式的剧情设定,打开了布袋戏在日本的市场。为了适应海外观众的观看习惯,《东离剑游纪》采用全日语、不同声优配音,在戏偶上也有所改良——女主角丹翡成为霹雳首个拥有日本漫画般“大眼睛”的形象。

布袋戏江湖物语(掌中生意东方英雄宇宙)(9)

丹翡和霹雳女偶

至此,在数十年的发展中,多个系列的布袋戏形成庞大而系统的世界观,并且有了成百上千个角色,虽然没能像漫威一样在世界范围内拥有更广阔的市场,但是其也在小地区拥有了一批稳定的粉丝。

布袋戏江湖物语(掌中生意东方英雄宇宙)(10)

布袋戏的“幕后”世家

戏里的派系和宇宙虽庞大复杂,但上文中所提到的所有布袋戏背后,却几乎都来自同一个家族——金光创始人黄俊雄的家族“台湾云林县虎尾黄家”。而这些布袋戏演变的背后,则是黄家与布袋戏长达百年的爱恨情仇。

布袋戏江湖物语(掌中生意东方英雄宇宙)(11)

台湾知名布袋戏谱系图

从黄海岱创立五洲园、形成“洲派”派系后,这种派系就发展成台湾布袋戏流派中分支最广一只,弟子团占到全台湾布袋戏团的三分之二。黄海岱的次子黄俊雄不仅开创了金光、创作出了“史艳文”,也因其创作的布袋戏首次登陆台湾无线电视台,而成为电视布袋戏的开山鼻祖。

到了80年代,黄家布袋戏的第三代接班人,接过了传承的“火炬”。最初,虽然家学渊源,但黄俊雄的长子黄强华(原名黄文章)、次子黄文择并没有将事业规划放在布袋戏上——两人和小弟黄文耀一起组建了西洋乐队。在乐队受挫解散之后,三人又回到了家传事业:长子和次子创造了目前人气最高的“霹雳布袋戏”,小弟黄文耀则创造了“天宇布袋戏”。

1992年,黄强华和黄文择共同创立“大霹雳节目录制有限公司”,有着深厚文化底蕴、被称为“十车书”的黄强华负责导演、编剧;被称为“八音才子”的黄文择则负责口白配音。根据传统,布袋戏中的男女老少均为一人配音,因木偶没有表情,配音中所体现的情感也就尤为重要。

但是在剧情设计和经营理念上,黄强华同父亲始终存在分歧。在近期的《镜周刊》采访中,黄强华提到:“我爸爸的史艳文不是不好,但是有很多的包袱在里面。一些观众对他的既定印象、对他个性的一个定位,都是我们以后在写作上面很难去突破的。我和我弟弟来创业,我们必须要有我们自己的一个精神领袖出来,我们必须要塑造新的角色出来。”为此,以素还真为主角的霹雳布袋戏应运而生。

布袋戏江湖物语(掌中生意东方英雄宇宙)(12)

以素还真为主角的霹雳布袋戏应运而生

小弟黄文耀同样走上了自立门户的道路。1991年,《天宇杀机前传之龙现江湖》问世,次年在台湾三立电视台播出的《天宇杀机》,正式开启了黄文耀的“天宇布袋戏”系列。

在台湾市场的布袋戏蓬勃发展进入黄金时期之时,内地的布袋戏却渐趋沉寂:在内地市场,布袋戏更像是陈列在博物馆的“旧物”,出现在荧幕前的作品越来越少。2006年,漳州布袋木偶戏、晋江布袋木偶戏和泉州提线木偶戏一起,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而台湾布袋戏却日趋市场化,“旧瓶”装了“新酒”,同年,《霹雳谜城》《霹雳皇龙纪》播出,被戏迷称为“剧情最为精彩的时期”到来了。

十几年的发展中,布袋戏行业迎来了颇为重要的一年——2009年,霹雳布袋戏正演到“神州系列”结束、“刀龙三部曲”开始,正是剧情发展的黄金时期;而小弟黄文耀因为发展方针的分歧正式和三立电视台分道扬镳,天宇布袋戏戛然而止。也是这一年,黄俊雄再婚后所生的小儿子黄立纲通过《黑白龙狼传》,正式登上布袋戏的舞台。

与异母兄长不同的是,黄立纲选择的是接过父亲金光布袋戏的衣钵。然而,《黑白龙狼传》却在播出后遭遇惨败。当时正值霹雳剧情最为精彩的几档戏播出,《黑白龙狼传》相形见绌,质疑声随即出现:“黄俊雄的儿子怎么会是这种声音呢,是不认真学习吗!”在播出20集之后,黄立纲就被代理商告知了《黑白龙狼传》播放被腰斩的消息。

《黑白龙狼传》的惨败对黄立纲造成了极大打击,让他一度放弃布袋戏、转做漂移赛车手,转行后,黄立纲则显得一帆风顺、还曾获得过台湾漂移赛冠军。而在黄立纲放弃的2010年,黄文耀得到了新世纪国际多媒体的投资,新世纪布袋戏团成立,他踌躇满志,要让天宇系列重生。

同年,正值黄金时代的霹雳,却遭遇了一场毁灭性的大火。2010年9月30日凌晨,霹雳布袋戏位于台湾云林县的片场起火,损失巨大。因为不少角色的戏偶被烧毁,不得不仓促退场,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剧情质量。

布袋戏江湖物语(掌中生意东方英雄宇宙)(13)

2010年霹雳遭遇大火

在霹雳进入缓慢恢复期的2011年,黄文耀的《新天宇之龙啸九烽》播出,在旧天宇第一部的基础上做了大幅度修改。但因为仍然启用了旧角色,“天宇”的称号也存在版权纠纷,新天宇布袋戏只拍了一部,就此停播。同年,新世纪布袋戏团推出全新的“宇宙传说”系列,也在拍完两部后没了下文。

而在赛车领域获得荣耀的小儿子黄立纲,多年后依然无法放下父亲的史艳文,最终决定重回片场。他启用了父亲黄俊雄的设定废稿,将史艳文和死敌藏镜人设定成失散多年的双生兄弟,在2011年推出金光《天地风云录之决战时刻》的预告片。所幸这次并没有让他失望,预告片点击率高达35万。“那时候能播35万,可以说在台湾是数一数二的点阅率。”他在接受采访时说道。

2012年,该作品正式播出,黄立纲接下了金光系列的担子至今;霹雳布袋戏也从930大火中恢复过来,在同年推出《霹雳惊鸿之刀剑春秋》。这两部反响热烈的布袋戏,让整个台湾的布袋戏市场再度回温。

2013年,霹雳多媒体上市,成为台湾首家文创影视产业的上市公司。目前,霹雳布袋戏在台湾云林的摄影棚占据3万多平米,“一哥”素还真成为海峡两岸文化圈层中的人气明星——去年4月,甚至有大陆戏迷为其举办出场30周年纪念活动。

布袋戏江湖物语(掌中生意东方英雄宇宙)(14)

2013年霹雳多媒体上市

霹雳多媒体董事长黄强华曾在采访中说:“我爸爸(做的)史艳文的天花板,97%的收视率万人空巷。现在这么多娱乐竞争之下,我们哪有办法能够做到这样。但是我们能够做的,就是走出台湾,这个是他以前比较没有办法做到的。”

如他所愿,在2016年霹雳走出国门,和日本GALGAME公司Nitroplus、动漫手办大厂Good Smile Company合作,推出日语配音的《Thunderbolt Fantasy 东离剑游纪》(以下简称“《东离剑游纪》”)。Nitroplus负责脚本编剧,Good Smile Company负责人物设计。

促成这次合作的是Nitroplus知名脚本作者虚渊玄。2014年,他执笔的小说《Fate/Zero》在台湾出版举办签名会,第一次造访台湾的他偶然观看了霹雳布袋戏的展览会,便被这种演艺形式震撼,他购买了全套DVD-BOX(没有日语字幕),并在一次采访中提到了布袋戏展览会。霹雳多媒体从当地新闻中得知后,主动联系了虚渊玄,双方在将布袋戏推广至日本一事上一拍即合。

布袋戏江湖物语(掌中生意东方英雄宇宙)(15)

2014年虚渊玄在Twitter上惊异于霹雳布袋戏角色百里冰泓的突然死亡(图源:微博动漫)

除了黄家以外的布袋戏也在发展:父亲黄俊雄的关门弟子萧建平打造了“神魔布袋戏”;萧建平的弟子赵金统又推出了自己的“圣章布袋戏”;与霹雳金光无关、台湾影像团队NPY STUDIO制作的国语配音布袋戏《江湖救援团》……

布袋戏这片宇宙,正在不断扩大,黄家与布袋戏的故事也在继续上演。只不过,如今的黄家,除了面临延续家族的布袋戏辉煌、传承文化之外,还面临着整个布袋戏行业的共同困局。

布袋戏江湖物语(掌中生意东方英雄宇宙)(16)

“传统”的困局

多年的发展让布袋戏沉淀了深厚的文化和众多戏迷,也同时出现了很多困境。

高成本是整个布袋戏行业面临的共同问题——上万平米的片场、日常的拍摄、设备维护、木偶制作、宣传费用、雇员的薪水等,都是布袋戏需要付出的成本。由于布袋戏偶基本是纯手工制作,经过逐年改良,已经由传统掌中戏偶的30cm左右增长至80cm,戏偶的造型也日趋华丽复杂,一尊木偶的贩售价格就动辄达到上千甚至万元。

布袋戏打戏较多,又有“分身”、“换偶”等设定,一个角色会有最常用于拍摄的“本尊”和“替身偶”,长线角色甚至会有数个造型的戏偶,制作要求高且周期缓慢。930大火事件中,五百多尊“本尊”戏偶就此付之一炬,和片场设备一起,损失一共高达上亿新台币。

布袋戏江湖物语(掌中生意东方英雄宇宙)(17)

霹雳布袋戏中角色“地冥”的多个造型

追溯近年来霹雳财报披露的数据,其营业成本逐年上涨,据去年霹雳多媒体Q3财报显示,在2018年1月1日至9月30日期间,霹雳多媒体的营业成本达到近2.50亿新台币,相比去年同期约2.02亿新台币的营业成本增长了超过23.7%。

布袋戏的收入模式也比较单一,主要依靠剧集收入和周边收入。其中,剧集收入主要包含布袋戏碟片和线上会员——碟片在台湾全家便利店出售;线上收入则主要来自流媒体的采购和会员收入。会员方面只有霹雳在流媒体平台上线了付费的闽南语版本,其他布袋戏均未开通大陆的付费渠道。

布袋戏江湖物语(掌中生意东方英雄宇宙)(18)

周边收入则主要包括文创产品和戏偶本身:出现在剧集里的“本尊”偶是不对外出售的,官方出售的戏偶往往是开放一批偶单之后,戏迷订购后统一向工作室下订单,再送回官方签名和打镭射标签,整个过程要5-10个月。而官方往往对一个角色只开放一次偶单,加上木偶是纯手工制作,售价往往高达上千、上万元。但也因为手工制作,偶的品相无法保证(且无法退货),对于粉丝来说,每一次购买都是一次“冒险”。

除了收支不匹配,无论是哪一家布袋戏,最根本的困局还是传承。

在金光布袋戏的幕后特辑中,负责人黄立纲提到过操偶师人才的短缺:“对于操偶师这个行业来说,要想操作到史艳文(这一类主角),没有十年是不行的。目前操偶师有点出现断层。”随着戏偶造型的改进,戏偶重量增加,内部结构中手能活动的空间变窄,对于操偶师来说也是一种负担。“在金光是趋向于让新的操偶师快速上手,资深操偶师能把二三十年的经验快速地教给这些操偶师手上。”黄立纲说。

布袋戏江湖物语(掌中生意东方英雄宇宙)(19)

操偶师

口白(即布袋戏配音)则更为青黄不接。与电视剧拍摄不同,布袋戏的拍摄往往是先出配音,现场导演再根据配音进行操偶拍摄,因此,口白是布袋戏的核心之一。目前霹雳金光仍是黄家的家族式企业,作为布袋戏核心之一的闽南语口白配音人选还出自在黄家内部。“操偶师尚且能找到替代,口白不行。黄大(黄文择)年纪已经很大了,但他儿子的口白水准还不够。”一位戏迷对毒眸表达了她的忧虑。

而即使是在布袋戏家喻户晓的台湾,随着其娱乐产品的日趋多样化,布袋戏也在失去吸引力,不少年轻人认为布袋戏是父母辈看的东西——布袋戏集数长、闽南语配音甚至木偶表演的特色,也让大多数人对此望而却步。

布袋戏江湖物语(掌中生意东方英雄宇宙)(20)

唉……

诸多困境之下,布袋戏显得有些“日薄西山”,不过,如今的布袋戏也在努力冲破困境。

收入方面,霹雳和金光都展开了与手游的授权合作、推出了漫画,甚至向真人化发展——2016年欢瑞世纪买下了5档霹雳布袋戏的版权,只是至今还没有筹备开拍的消息。除此以外,线下展览活动的开设也为霹雳开拓了新的收入渠道:2018年Q3财报显示,展览活动收入(1643.2万新台币),而往年并没有这一项收入。

布袋戏江湖物语(掌中生意东方英雄宇宙)(21)

此外,依托漫画、手游等合作,布袋戏也在尝试破圈。最初台湾黄家布袋戏得以立足,就是因为在布袋戏中加入了声、光、电特效进行创新,近年来,高速摄像机、绿幕特效技术逐渐引入布袋戏拍摄之中,戏偶日渐精美化,除了传统的戏剧展览,布袋戏还多次加盟大型漫展,与COSPLAY剧团合作,积极与年轻观众的潮流文化接触,进行自我创新。

虽然是一门传统艺术,但是布袋戏仍然在想办法接触各种新兴媒体。“我们祖辈三代人这么拼,其实是在做同一件事情,就是让布袋戏活下去。”金光布袋戏负责人黄立纲在接受采访时说道。

布袋戏江湖物语(掌中生意东方英雄宇宙)(22)

布袋戏江湖物语(掌中生意东方英雄宇宙)(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