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壶中世界青天近”,用超时空的诗意态度去面对生活的无奈和困厄,体现了中国人的“乐天”品格,也非常独特地透露了中国人体悟人生与自然、主观与客观、精神与物质、有限与无限关系的奇妙文化心理。“一粒粟中藏世界”“镜含世界无限春”,这个“世”中究竟藏着什么样的心理密码呢?
左:金文的“世”字;中:小篆的“世”字;右:金文的“叶”字
最初,“世”的字形为一横串起三竖,这三竖,表示三个满数“十”。显然,三个十相加相连,就是“三十”,本义与现代汉字“卅”无异。但在远古,“卅”有其特定的隐喻意义。“三十而立”,古人将三十岁作为重要的生命周期或阶段,也就是年富力强的“黄金期”。“世,三十年为一世。”字形演变中,有“止”上加三点的,表示到三十为止,印证了这个义涵。作为个体的人生如此,代际传承又何曾不是这样?“父子相代为一世。”由生命周期引申到“世”的年代、时代、辈分意义,逐渐取得共识。一辈辈相承、一代代相传、一族族相袭,生命和社会、自然和人文,如同大河奔流,生生不息。
义涵演化中,“世”又从人间的生命代际更替转向大自然的花开花落,直至以“世”的时间形态与“界”的空间形态相结合,指称人类生存的一切外部环境和事物的总和——世界。世、时、事、史同音一体,是一种巧合吗?
诡异的是,叶的繁体字“葉”中居然也嵌有“世”的影子。这又是怎么回事呢?先说叶的原形字,其字形显示的就是三根枝桠上挂着三片叶子。在字形演变中,线条勾画形态与“世”的字形越来越接近。这可能是原因之一。再看叶片的特性,呈现为薄片状,“葉”很自然地转义为叶片,叶与页由此也成了音义一致的孪生兄弟。落叶和翻页,不都是生命和历史的消逝形态?这也许是原因之二。再切入一个历史文化现象,古代记录家族沿袭传承历史即家世的书写载体,就是薄型的木片或竹片,称作“系谍”或“谱牒”,又把“世”牵连进去。这大概是原因之三吧。以此观之,“葉”的构造,看似描摹了自然界的植物之形,其实融合了自然之理和人文之理,恰好隐含了“葉”作为生命体的历史内涵。可见,叶(葉)的“一岁一枯荣”,正是“世”的一种特性。
“人事有更替,往来成古今。”“世”何以成为人生终极关怀的标识,就在于凝结了生命的脉动和节律“人生一世,草木一秋。”人间的一切,可以说都是以“世”为周期展开生命运行轨迹的。(沙水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