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首被后世词评家赞誉为“借物寓言”的佳作。乾道八年(1172)冬陆游离开南郑,第二年春天在成都任职,之后又在西川淹留了6年,这首词写于这期间。其时,作者壮志难酬而情绪不好,再加上“夜闻杜鹃”,自然会触动积郁心中的愁苦。为此,词人借助词作,对此愁苦予以表现

除夕 雪 陆游(春晚连江风雨又拣深枝飞去)(1)

陆游画像

上半阙,以闻杜鹃起兴。杜鹃,又名杜宇,相传为古代蜀帝杜宇的灵魂所化,常在夜间啼鸣,啼声凄厉,能触发旅客思乡之情。

除夕 雪 陆游(春晚连江风雨又拣深枝飞去)(2)

陆游词

“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词作又用“林莺巢燕”加以衬托:夜阑人静,树林中的黄莺,巢里的燕子都不飞不鸣了,只有杜鹃鸟还在悲鸣,从而更加突出了杜鹃啼鸣的悲凉凄楚,强化因此勾起的作者的思念乡土之情。

半生羁旅的陆游

下半阙,“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进一步写作者听到杜鹃夜啼的内心感受。“清泪”、“孤梦”之人,只身客地,被杜鹃的夜啼惊醒,不胜凄感。“又拣深枝飞去”,绘声绘影,突出了静谧的氛围,山林幽邃深远,更加衬映出作者孤身旅居他乡的寂寥。

除夕 雪 陆游(春晚连江风雨又拣深枝飞去)(3)

陆游雕像

“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作者又进一步点明自己的处境,足见寄概遥深:壮志未酬,抱负未展,即使身在故乡,听了杜鹃这悲切的啼声,精神上也禁受不住,何况身世苍茫,半生羁旅他乡,怎能不感慨万千,愁闷无穷呢?

除夕 雪 陆游(春晚连江风雨又拣深枝飞去)(4)

务观堂-陆游纪念馆

这首词整篇突出了悲伤、惆怅,也强调了鸿志不酬的感慨,一层深入一层,格调哀怨凄楚,含蓄隽永,令人回味无穷。

[宋代·陆游《鹊桥仙·夜闻杜鹃》: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