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宝玉睡到秦可卿房中后很快入梦,只见秦氏在前面引路,带他来到太虚幻境遇见警幻仙子。

警幻仙子用金陵十二钗判词和《红楼梦曲子》不能让贾宝玉醒悟,便将妹妹可卿许配给宝玉,也就是引路的秦可卿。

红楼梦秦可卿的人物简介(红楼梦有好几个)(1)

(第五回)更可骇者,早有一位女子在内,其鲜艳妩媚,有似乎宝钗,风流袅娜,则又如黛玉。警幻仙子道:“……吾不忍君独为我闺阁增光,见弃于世道,是特引前来,醉以灵酒,沁以仙茗,警以妙曲,再将吾妹一人,乳名兼美字可卿者,许配于汝。今夕良时,即可成姻……”

警幻之妹名“兼美”字可卿,长得又像宝钗又像黛玉。表明秦可卿身上具备“钗黛合一”的属性。

可卿与贾宝玉在梦中成亲,是贾宝玉成人的标志,也变相引导读书人知道,贾宝玉这一生与林黛玉和薛宝钗的感情纠缠。

秦可卿作为贾宝玉的情感启蒙,兼具宝黛钗三人的情缘伏笔。她最终死去,贾宝玉口吐献血,也注定三人结局是[终身误]的悲剧。

其实,《红楼梦》里类似秦可卿兼美“钗黛”的人还有不少。本文就介绍一下她们。

红楼梦秦可卿的人物简介(红楼梦有好几个)(2)

一,香菱

香菱被周瑞家的称之为具备“小蓉大奶奶的品格”,就是说她模样、气质和举止,颇具秦可卿风范,兼美“钗黛”。

香菱是金陵十二钗副册之首,对林黛玉的影射毋庸置疑。

甄士隐一家三口更是宝黛钗三人的对照。香菱影射林黛玉,甄士隐影射贾宝玉,封氏影射薛宝钗。

而香菱一生多舛的经历,正月十五丢失,与冯渊有三日婚约被薛蟠抢走为妾,被夏金桂陷害患上血竭之症不容,推测最后“荷枯藕败”被撵出薛家,死在了八月中秋。

根据八十回前伏笔,林黛玉在与贾宝玉有了婚约后,却因贾宝玉遭贾雨村陷害,被迫外嫁异国为王妃,很快客死异乡,同样在中秋节“冷月葬花魂”。

至于香菱身上类似薛宝钗之处,则以她进薛家为妾就做了伏笔。

香菱并非薛蟠心中唯一,也符合薛宝钗并非贾宝玉心中唯一的境况。

红楼梦秦可卿的人物简介(红楼梦有好几个)(3)

二,袭人

尽管“晴为黛影,袭为钗副”不错。但其实袭人还是林黛玉的重要对照,是原文清楚写就的。

袭人的前半生几乎完全是薛宝钗的属性,与香菱大体类似林黛玉差不多。

袭人的前半生故事,无论是花家为生意人,还是她被王夫人钦定为贾宝玉的准姨娘,包括人品、性格、行事、口碑都与薛宝钗类似。说她“袭为钗副”没问题。

然而,薛宝钗如愿以偿嫁给贾宝玉,袭人却错失姻缘,被迫外嫁给蒋玉菡。从她被迫外嫁开始就与薛宝钗脱钩,与林黛玉重叠。

宝黛爱情悲剧和宝黛钗终身误原型,脱胎于《孔雀东南飞》和《钗头凤》。曹雪芹几乎是照搬了原故事的主要脉络。

林黛玉的结局非常明确,就是像刘兰芝和唐婉一样,被“婆婆”不容再嫁他人。

而黛玉再嫁,除了晴雯被王夫人撵走的伏笔,就是袭人明明是贾宝玉的内定侍妾,却被迫外嫁给了蒋玉菡所对照。

贾宝玉改名珍珠为花袭人,从金玉人变为草木人。

袭人与林黛玉同一天生日,都是二月十二日花朝节。

有这样两个重要伏笔,袭人影射林黛玉就毫不奇怪了。

尤其袭人与蒋玉菡的美满生活,也折射出金玉姻缘和宝黛姻缘如果能够延续的另一种结果。

红楼梦秦可卿的人物简介(红楼梦有好几个)(4)

三,龄官

龄官长得像林黛玉,分明又得了女儿痨。她与贾蔷的爱情,就是宝黛爱情的模样。

但要说龄官就是林黛玉的影也并不对。她更肩负的是对薛宝钗的影射。

龄官在元春省亲当晚,最受贾元春喜欢。看似元春“喜欢林黛玉”,其实并不是。

龄官本职唱的是《钗钏记》,整个故事都是薛宝钗的品格。这从“钗钏”二字也能体现。

龄官让贾元春喜欢,主要是她影射金玉良姻的一面。

而龄官与贾蔷的姻缘,又是宝黛钗故事的另外一个版本。

红楼梦秦可卿的人物简介(红楼梦有好几个)(5)

四,金钏儿

金钏儿与龄官相反。龄官是表面像黛玉,实际影射宝钗。金钏儿却是表面像宝钗,实际影射黛玉。

虽然金钏儿的名字像宝钗,还穿着薛宝钗衣服入葬,都让她与薛宝钗建立关系。

但金钏儿被王夫人不容撵走后死去,几乎与晴雯相同,都是影射林黛玉被迫离开贾家后死去。

贾宝玉在金钏儿生日当天去水仙庵祭奠,也与《芙蓉女儿诔》明祭晴雯,实祭黛玉一样。关键“芙蓉”就是水中仙。也是林黛玉芙蓉花签的伏笔。

而薛宝琴得了几盆花,送给林黛玉的就是水仙。随后的西洋美人诗也是黛玉远嫁异国伏笔。

贾宝玉心中真正属意认可的妻妾,也是林黛玉、金钏儿和晴雯三人。铭记在心,为之愧疚。

红楼梦秦可卿的人物简介(红楼梦有好几个)(6)

当然,以上这些人兼美钗黛,她们的人生和经历,都会对薛宝钗和林黛玉的人生带来“指引”。

曹雪芹不断借由这些人明写,而对薛宝钗和林黛玉行隐写,更多是为了制造一个个惊喜,有些人读出来会发现作者的巧妙心思。

有些人直到最后幡然醒悟,更会拍案叫绝。原来答案早都知道,只因粗心没看出来。

妙的是正因为如此写法,才让残缺的《红楼梦》并不耽误阅读。皆因答案早已公布。

以上观点根据《红楼梦》80回前故事线索整理、推论。

文|君笺雅侃红楼 插图|清代画家孙温《绘全本红楼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