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语

“博物馆改变的不仅是城市的物理空间,更建构出人类共有的心灵家园,不仅体现了人类历史发展的脉络,也展现了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

一年一度的国际博物馆日又到了,今年的主题是“博物馆的力量”(The Power of Museums),即博物馆有能力改变我们周围的世界。今天,TYUT喊你来“云逛”位于虎峪校区的地球科学馆,涨知识!

关于地球探索的博物馆(逛太理地球科学馆)(1)

Museum Day

太原理工大学地球科学馆

太原理工大学地球科学馆于2002年5月6日——即太原理工大学建校100周年校庆日当天开馆。展馆分六个模块,从地球的发展史、生命的演进史、神奇的矿物、多彩的岩石、多样的自然资源以及人与地球、自然、环境和谐相处这六大版块全方位立体向我们展示了地球的发展历史以及它迷人的“地质魅力”,使我们在短时间内可以穿越历史的时空,感受时空的沧桑巨变。

关于地球探索的博物馆(逛太理地球科学馆)(2)

关于地球探索的博物馆(逛太理地球科学馆)(3)

450平方米的面积内陈列着1100多块岩石、矿物以及生物标本。大部分都是由历届老师们在野外工作时亲手带回来的。自窦银科教授的两次南极考察后,馆内特设南极板块,藏有珍贵的企鹅卵、南极水及地衣石等珍贵标本。

关于地球探索的博物馆(逛太理地球科学馆)(4)

关于地球探索的博物馆(逛太理地球科学馆)(5)

下面跟着小编的脚步来看一些珍奇的藏品,来探索地球奥秘吧。

地球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是 “鹦鹉嘴龙”。它生活在距今一亿多年前的早白垩世,由于它的嘴像鹦鹉一样,故名“鹦鹉嘴龙”,是恐龙的一种。个体较小,植食性,产于辽宁。

关于地球探索的博物馆(逛太理地球科学馆)(6)

地球是一个充满活力的星球,“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地壳是双层的,地幔也是双层的,甚至是多层的,地核是三层的。这是在现今的科学技术条件下我们研究得知的。软流圈在地下60—220km,它是岩浆的发源地,岩石圈板块就坐落在软流圈之上,它的运动引起板块的分离、碰撞、剪切。同时也是板块活动的三大类型。分离的实例有红海、亚丁湾、东非大裂谷,它们是离散型的。

关于地球探索的博物馆(逛太理地球科学馆)(7)

关于地球探索的博物馆(逛太理地球科学馆)(8)

关于地球探索的博物馆(逛太理地球科学馆)(9)

关于地球探索的博物馆(逛太理地球科学馆)(10)

肉眼鉴定矿物,首先是“察颜观色”,看颜色、形态,其次研究它的物理性质。自然界的矿物有3000多种,为了方便研究,根据矿物的元素和化学成分将其分为五大类:自然元素大类(单元素的结晶体,例如金刚石、自然金、自然铜、自然硫,它们都有各自的晶体形态特征)、硫化物大类(类似硫化物的化合物)、氧化物和氢氧化物大类,比如石英、刚玉。我们熟知的宝石级的矿物,要有很好的光泽、形态、硬度和美丽的色彩、条纹,还要加上手摸的质感,摸起来要滑润。含氧盐大类,有硅酸盐、碳酸盐、硼酸盐、硫酸盐之分。

关于地球探索的博物馆(逛太理地球科学馆)(11)

关于地球探索的博物馆(逛太理地球科学馆)(12)

关于地球探索的博物馆(逛太理地球科学馆)(13)

地球上最后一块净土,现在还没有被污染的大陆——南极。这是一个晶莹剔透的世界,那里严酷的环境、无情的风雪是地球为我们人类的进入竖立的一道“天然屏障”,但是去过南极的人,对生命都会有一番新的感触。我们理工大学电气学院的窦银科教授有幸两次赴南极科考,我们的郑祥生教授四探北极,一去南极,一去青藏高原,我们为太理走出的地质人感到自豪。

关于地球探索的博物馆(逛太理地球科学馆)(14)

关于地球探索的博物馆(逛太理地球科学馆)(15)

关于地球博物馆

太原理工大学地球科学馆位于理工大学虎峪校区图书馆一层西南侧。它于2018年被山西省科学技术厅授予山西省科普基地的称号,该馆在周二至周日上午09:30-11:30,下午16:00-18:00开放。欢迎各位校友师生前来参观!

关于地球探索的博物馆(逛太理地球科学馆)(16)

来源:太原理工大学

监制:田霞

编审:江虹

责编:李琳 汤华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