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振振博士 1950年生,南京人现任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古文献整理研究所所长兼任国家留学基金委“外国学者中华文化研究奖学金”指导教授,中国韵文学会会长,全球汉诗总会副会长,中华诗词学会顾问,中央电视台“诗词大会”总顾问、《小楼听雨》诗词平台顾问、国家图书馆文津讲坛特聘教授等曾应邀在美国耶鲁、斯坦福等海外三十多所名校讲学,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钟振振谈诗词创作二十九?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钟振振谈诗词创作二十九(钟振振教授陪您读古诗词)

钟振振谈诗词创作二十九

钟振振博士 1950年生,南京人。现任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古文献整理研究所所长。兼任国家留学基金委“外国学者中华文化研究奖学金”指导教授,中国韵文学会会长,全球汉诗总会副会长,中华诗词学会顾问,中央电视台“诗词大会”总顾问、《小楼听雨》诗词平台顾问、国家图书馆文津讲坛特聘教授等。曾应邀在美国耶鲁、斯坦福等海外三十多所名校讲学。

钟振振教授陪您读古诗词(234)

沁园春

[宋]陈人杰

予以为古今词人抱负所有,妍媸长短,虽已自信,亦必当世名巨为之印可,然后人信以传。昔刘叉未有显称,及以雪车、冰柱二篇为韩文公所赏,一日之名,遂埒张孟。予尝得叉遗集,观其馀作,多不称是。而流传至今,未就泯灭者,以韩公所赏题品尔。今才士满世,所负当不止叉如,然而奖借后进,竟未有如韩公者。才难不其然,有亦未易识。诵山谷之诗,不觉喟然。因作思古人一曲。他时倘遇知己,无妨反骚

不恨穷途,所恨吾生,不见古人。似道旁郭泰,品题季伟;舟中谢尚,赏识袁宏。又似元之,与苏和仲,汲引孙丁晁李秦。今安在,但高风凛凛,坟草青青。〇江东无我无卿。政自要胸中分渭泾。叹今人荣贵,只修边幅;斯文寂寞,终欠宗盟。面蹉长江,目迷东野,却笑韩公接后生。知音者,恨黄金难铸,清泪如倾。

【注释】

(接上期)

“晁”,晁补之,字无咎,号归来子,济州巨野人。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进士。历事神宗、哲宗、徽宗三朝,曾任礼部郎中,兼国史编修,实录检讨官。工诗词,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他十七岁时随父官杭州,作《七述》道杭州山川风物之美,谒见时任杭州通判的苏轼,。苏轼先有意作同题材之赋,读晁补之文后,叹道:“吾可以阁(同‘搁’)笔矣!”又称赞晁文博辩隽伟,必显于世。补之因此而知名。事迹详见《宋史·晁补之传》。

“李”,李廌,字方叔,华州(已废入今陕西渭南)人。举进士不第,中年后遂绝意仕进。为文喜论古今治乱。著有《济南集》。他年轻时曾携文至黄州(今湖北黄冈)叩见苏轼,苏轼称其笔墨澜翻,有飞沙走石之势,并拍着他的背说:“子之才,万人敌也!”其家素贫,苏轼曾给予经济资助。事迹详见《宋史·李廌传》。

“秦”,秦观,字少游,一字太虚,号淮海居士,扬州高邮(今属江苏)人。宋神宗元丰八年(1085)进士。历事神宗、哲宗两朝,曾任国史编修官。因属旧党,遭新党执政者打击,一贬再贬,直至编管雷州(今属广东)。徽宗即位后赦还,中途猝死。著有《淮海集》。擅诗文,而以词著称于世。他年轻时举进士不第,至徐州(今属江苏)叩见苏轼,作《黄楼赋》,苏轼称他有屈原、宋玉之才,并将他的诗介绍给王安石。事迹详见《宋史·秦观传》。

“安在”,在什么地方?

“但”,只、惟。

“高风”,高尚的风操。

“凛凛”,形容严正,令人敬肃。

“今安在”三句,慨叹郭泰、谢尚、王禹偁、苏轼等去世已久,不可得见,只留下高风亮节为后人所景仰。

“江东无我无卿”,《宋书·谢庄传》载,南朝宋文帝元嘉末,南平王刘铄献赤鹦鹉,文帝诏群臣作赋。太子左卫率袁淑文冠当时,赋成后以示太子中庶子谢庄,而谢庄赋亦已写就。袁淑见而叹曰:“江东无我,卿当独秀;我若无卿,亦一时之杰也。”意即江东如果没有我袁淑,您谢庄当可一枝独秀;如果没有您谢庄,我袁淑也是唯一的文豪。

“政”,正。

“渭泾”,泾、渭二水,均在今陕西境内。泾水是渭水的支流。渭水清而泾水浊。

“江东”二句,谓应像袁淑那样既有自知之明,又有知人之明,对于人才的高下优劣,心里分辨得一清二楚。

“荣贵”,指政治上的贵显。

“只修边幅”,西汉末年,天下大乱,公孙述乘机割据于蜀并称帝。其同乡友人马援入蜀,本以为一见面公孙述就会与他握手言欢,不料公孙述却用一套繁琐的礼仪来接待他。对此,马援评论道:公孙述不急切地迎见国士,与他们共图大业,“反修饰边幅”(修整布帛的毛边,喻指拘泥于小节),像木偶、土偶一般,不足以留住杰出的人才。见《后汉书·马援传》。

“斯文”,指文坛。

“寂寞”,冷落。

“宗盟”,本义是指同血统氏族国家的联盟,这里转指同一类人结成的社团。

“面蹉”,当面错过。

“长江”,指唐代知名诗人贾岛。贾岛字阆仙,一作浪仙,范阳(今河北涿州)人。初为僧,名无本。韩愈教其为文,遂还俗。累举进士不第。唐文宗时,曾官遂州长江(今四川蓬溪西)主簿。作诗苦吟,注重锤炼,刻意求工。著有《长江集》。事迹详见《新唐书·贾岛传》。

“目迷”,有眼不识。

“东野”,即孟郊。

“接”,接交,接待。

“叹今人”以下七句是说,可叹如今的达官贵人,都很矜持,没有爱才如渴的,致使文坛萧条,因缺乏领袖而难以形成文学之士的集团。这些官僚有眼无珠,自己不识才,反倒笑话韩愈结交年轻人。

“黄金难铸”,汉赵晔《吴越春秋·勾践伐吴外传》载,范蠡佐勾践灭吴后辞官而去,勾践乃用金铸范蠡像,置于座侧。

“清泪如倾”,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载晋顾恺之语:“泪如倾河注海。”倾,倾泻。

“知音”三句是说,恨当今世上知音难觅,令人清泪涌流,伤心不已。

本篇押用一部平声韵,韵脚分别是“人”“宏”“秦”“青”“卿”“泾”“盟”“生”“倾”。

韩愈《杂说》曰:“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陈人杰此词,与韩文同一感慨。

在整个封建时代,爱才识才,乐育后进的贤士大夫虽然世世都有,但封建机制弊端丛生,尸位素餐的官僚往往窃据要津,而真正的“伯乐”未必都能操持“千里马”的选政。因此,我们似乎还可以对韩愈的论点略加修正:千里马常有,伯乐亦常有,惟封建统治集团不常用伯乐以选马,故骏马难得以“千里”称。

由于时代的局限,词人不可能认识到造成人才大量埋没的根本原因是封建机制,因此再有多少个韩文公也无济于事。他满怀悲愤地“思古人”“叹今人”,实在不得要领。然而,他的词满心而发,肆口而成,道出了古往今来一切失职贫士胸中的愤懑,千载之下,读来仍令人感喟无已。


作者/钟振振 编辑/冯 晓 摄影/孟大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