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高名低能”来形容梁山第42位好汉韩滔,绝对不过分。

梁山之上,韩滔的绰号是响当当的“百胜将”。这个绰号让人误以为他是战场上的常胜将军。然而,他的武艺稀松平常,战功也乏善可陈。

除了亮眼绰号,韩滔还有一件东西更吓唬人,那便是他上阵对敌时所使用的兵器——枣木槊。这可不是一种普通的兵器,它曾是中国骑兵发展史上极其重要的一环。

那么,枣木槊究竟是一件什么样的兵器?这种兵器又有何与众不同之处呢?

水浒十大武器排行(百胜将韩滔使用的)(1)

01.执槊之人

槊,又称“矟”,历来为骑兵重型武器。

韩滔在水浒原著第54回出场时,就手持一柄枣木槊。这是一种以枣木为柄的槊。当时呼延灼征讨梁山,“先锋将韩滔横槊勒马,大骂秦明”。可是这位“百胜将”只会骂骂人,使槊的本领却稀松平常。他与秦明斗不到二十回合,便力怯不支,逃回本阵。

虽然韩滔使槊的本事低微,但历史上的执槊名将却屡见不鲜。槊是他们最锋利的武器,不仅能秒破敌人铠甲,更能让人胆战心惊。

南北朝名将高敖曹,就非常善于使槊。《北史·高敖曹传》说他“昂马槊绝世,左右无不一当百,时人比之项籍。”高敖曹执槊能以一敌百,有项籍的勇猛强悍。

水浒十大武器排行(百胜将韩滔使用的)(2)

唐初名将尉迟恭,执槊时有万夫不当之勇。据《资治通鉴》记载,唐太宗李世民曾高度评价尉迟恭:“公执槊相随,虽百万众若我何!”尉迟恭执槊在手,李世民就有了底气和勇气。这段话不仅是对尉迟恭绝对忠诚的肯定,更是对他武器、武艺的最高褒奖。

秦琼秦叔宝,也是一位执槊的绝世高手。《旧唐书》这样描述了秦琼的执槊之勇:“叔宝善用马槊,拔贼垒则以寡敌众,可谓勇。”槊是秦琼手中的一柄利器,发起攻击时如入无人之境。

由此可见,槊是汉唐较为常见的重兵器,因其长柄、锋利的特点,成为猛将冲锋陷阵的必备。那么,槊到底长什么样呢?

水浒十大武器排行(百胜将韩滔使用的)(3)

02.的模样

有人认为,槊就是长杆矛,三国名将张飞所用的丈八蛇矛,实质就是槊。这种说法不管正确与否,但至少可以肯定的是,槊就是长柄、锋利的骑兵重武器。总体上看,槊一般由锋利的槊头和木质的槊柄两部分组成。

槊头部分类似长枪,但锋刃长度可达50厘米。制作精良的槊头,如宝剑一般拥有8个面,能够轻易穿透重装铠甲。某些特制的槊头还会装有类似狼牙的铁钉,看上去让人不寒而栗。

槊柄的制作则更为考究,好的槊柄甚至需要三年才能完工。其主要目的还是为了增加槊柄韧度,适应骑兵冲锋时的强大冲力,避免折断。槊柄一般长达两米,由柘木、桑木、柞木等上等韧木经反复浸泡、阴干后再胶合而成。这种槊柄才会具备惊人的韧性。如《水浒传》中韩滔的槊,就是由枣木制作而成。

水浒十大武器排行(百胜将韩滔使用的)(4)

03.的兴衰

目前,学术界的普遍看法是,槊大约起源于汉朝,兴盛于南北朝和隋唐。

在魏晋南北朝的乱世,彪悍的重装骑兵成为主宰战争走向和王朝命运的决定性因素。各朝都十分注重发展骑兵以及附属品。因此,骑兵的铠甲、武器都达到了一个历史峰值。锋利无比、杀伤惊人的槊,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成为骑兵的标配,走上了历史前台。历史上执槊名将也大多集中出现于这一时期。

北宋之后,随着国土丧失,中央王朝再也无力组织强大的骑兵部队,再加上槊的制作成本昂贵、花费时间较多,不能如刀枪一样量产,各种主客观因素都导致槊不再是战争的宠儿,地位也逐渐边缘化。明清时期,火药火器开始普及,富有传奇色彩的槊,已基本退出了历史舞台。

水浒十大武器排行(百胜将韩滔使用的)(5)

最后,我们将话题再回到韩滔的身上。这位执槊征战沙场的“百胜将”,用槊战胜对手的场次实在乏善可陈。他最出彩之处,是梁山攻打大名府时,用暗箭射中索超左臂。在征讨方腊时,韩滔被敌将张进仁杀死,成为第一个战死的马军将领。如此看来,战场上靠的还是硬实力。绰号再响亮,武器再牛逼,都是花架子,如果本领不行,只有死路一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