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飞逝,斗转星移,1990年迄今将近30年了。

在黄霑、顾嘉辉为主创造的香港电视剧歌曲的年代即将过去了。

黄霑为金庸剧创作的神曲至今传唱(黄霑为金庸剧创作的神曲至今传唱)(1)

在他们的那个年代,创作出来的音乐大多中西结合比较好,民族元素甚至更为突出一些。曾经受邵逸夫资助留学美国学音乐顾嘉辉的作曲风格中西合璧, 是民族特色与西洋作曲技法的完美结合, 这在83版《射雕》音乐中表现明显。

黄霑的词更兼具时代特色,在7080年代的词人还经常会有古典风韵的词作,关圣佑、卢国沾等等,黄霑则是其中的佼佼者。

要么清秀隽永,如《两忘烟水里》,要么痛快淋漓,如《世间始终你好》,豪迈与婉转并存,视剧集表达思想随意切换。

可以说那个时代的很多创作,无论主题表达还是思想内涵,家国情怀等还是占了主角,所以回忆那个时候的很多影视歌曲,像《霍元甲》《再向虎山行》等等,类似的表达更为强烈和明显。

但随着流行音乐的发展,到了90年代,流行曲风发生变化,即使是金庸剧的主题歌,也从当年的宏大主题渐渐向个人风格更为突出的方向发展。

在1990年,黄霑的创作依然耀眼。那一年他没有和顾嘉辉合作,而是单人独骑地担任了胡金铨、徐克联合导演的《笑傲江湖》的主题歌词曲创作。

迄今很多年轻人未必那么熟悉黄霑写的歌了,但是这首歌却鲜有没听过不会唱的,它就是金庸影视歌曲中毫无疑问的神品——《沧海一声笑》。

很多人都清楚他的创作背景,被徐克数度退稿折磨的黄霑,在翻古书时得到启发,用中国五声音阶创作出这首颇具中国古风神韵之作。

这首歌不仅是电影《笑傲江湖》的主题曲,徐克对它喜爱至极,在掀起武侠片复活潮的《笑傲江湖之东方不败》中,他再次将此歌作为主题曲使用,又博得满堂彩。

黄霑为金庸剧创作的神曲至今传唱(黄霑为金庸剧创作的神曲至今传唱)(2)

1990年这首歌的演唱者是歌神许冠杰,这首歌当年就获得了金马奖以及第二年金像奖的最佳原创歌曲奖项。

黄霑为金庸剧创作的神曲至今传唱(黄霑为金庸剧创作的神曲至今传唱)(3)

歌神的演绎自然经典到无话可说,但另有一版确实也非同寻常,这就是黄霑亲自和徐克、罗大佑演唱版本,尤其是颁奖礼上霑叔一边唱一边忘了词儿从里怀掏出歌词来,罗大佑笑骂说这可特么是你写的啊,霑叔一脸憨笑尽潇洒又性情。

黄霑为金庸剧创作的神曲至今传唱(黄霑为金庸剧创作的神曲至今传唱)(4)

这歌如果有点缺陷的话那么就是你听过粤语版的,再听国语版的会稍觉古风稍逊,酣畅淋漓得都不那么过瘾。

到了1992年《东方不败》上映时,《沧海一声笑》再次成为电影的主题曲,黄霑还创作了电影的片尾曲《只记今朝笑》,是曾经4岁就和梅艳芳一起登台演唱、童星身份出道的吕珊演唱的。

歌曲也获得了1993年金像奖的原创歌曲提名,可惜最后不敌电影《阮玲玉》的主题曲《葬心》。

《沧海一声笑》和《只记今朝笑》在颁奖礼上大出风头,《东方不败之风云再起》中还有一首插曲《红尘笑》,是由如今无数歌迷叹息又无奈的隐居的陈淑桦演唱。

这首国语歌是由歌坛上的大哥李宗盛创作的,差不多可以说是为他最心仪的华语女歌手陈淑桦量身定做的,影响力超过了《只记今朝笑》,当年风靡一时,助推陈淑桦一举成为当时歌坛的一姐。

90年代中期,黄霑还和顾嘉辉合作了94版《射雕》的主题曲《绝世绝招》。这是因政见不同宣布与金庸断交的黄霑最后一次写金庸剧的主题歌。

这一版的《射雕》篇幅精短,但其实黄蓉的设计最接近原著,只是翁美玲珠玉在前,83版影响力实在太大,张智霖和朱茵的表现都相对中庸,没太多出彩之处。

90年代,金庸参与香港特区基本法的撰写过程中的某些观点引起很多人的反感,之前的挚友黄霑甚至公开与其断交。

因此,这一部《射雕》的主题曲创作表明已过巅峰期的辉黄创作虽然还在线,但已经沦为二人合作佳作不断中的平庸之作。

这之后,黄霑再没写过金庸剧的主题曲来。

1988年陈小春版《鹿鼎记》播出,黄霑和即将移民加拿大的顾嘉辉最后一次合作写金庸剧歌曲,但这一次主题曲的创作已经是三级片女皇李丽珍的前夫许愿和几年后凭《下一站天后》大火的伍乐城。辉黄的创作只是片尾曲的《头顶一片天》,由饰演康熙的马浚伟演唱,黄霑和顾嘉辉也算是薪火相传,自此完成了20年的金庸影视剧歌曲的创作情缘。

嬉笑怒骂率真潇洒的黄霑,豪情真的只剩了一襟晚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