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在大家印象中一直是一位三头六臂的孩童天神,而先前热映的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中,哪吒是一个挂着黑眼圈的顽劣少年,但却倔强而坚毅,不曾向命运低头。但实际上哪吒作为外来神,是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的本土演化,才有了如今这般的形象。

哪吒的性格特点分析(凶恶还是善良顽劣还是讨喜)(1)

《哪吒之魔童降世》中哪吒的形象

哪吒最初的样子

哪吒最开始是由印度佛教所创,他的梵文原名叫做那罗鸠婆,是释迦摩尼的忠实信徒。

在印度佛教系统中,哪吒归属于夜叉神,也是佛教的护法神。在佛经中,哪吒有时候是天王,唤曰“召哪吒鸠伐罗天王”,有时候也是鬼王,于东南西北中五个方位皆镇守有哪吒鬼神王。

哪吒是北方毗沙门天王的太子,东南西北四大天王臣服于帝释天,统领整个世界。而天王的太子们就负责保卫佛法,驱除妖邪和保护世人。

作为天王的三太子,哪吒与父母之间还有着“割肉还母,剔骨还父”的纠葛。之后佛赐天王宝塔,而这宝塔也是毗沙门天王降妖伏魔的主要法宝,哪吒在天王出行的时候就帮父亲托着宝塔。毗沙门天王的宝塔除了作为法器之外,也是用来镇压哪吒随时可能发生的复仇行为。

哪吒的性格特点分析(凶恶还是善良顽劣还是讨喜)(2)

割肉还母,剔骨还父

“明眼汉,没窠臼,有时孤峰顶上草漫漫,有时闹市里头赤洒洒。忽若忿怒哪吒,现三头六臂。忽若日面月面,放普摄慈光。”而印度佛经中,哪吒本身的形象应该是三头八臂。现存的许多佛经中,对哪吒的描述也都是“八臂”居多,比如“八臂哪吒三只眼,双槌擂鼓转船头”等。

如今哪吒的普遍形象也是以三头六臂为主,主要的原因可能是在印度佛教中,这八只臂膀中有两只是用来合十的,剩下六只可以随心所欲的行动。哪吒传到我们中土之后,对于人们的普遍日常认知来说一个头两只臂膀,三个头自然是六只臂膀。而且在我们的语言习惯中,“三”与“六”总是结队出现,比如“三宫六院”、“三姑六婆”、“三班六房”等,加上本身能自由活动的也就是六只臂膀,于是慢慢地哪吒的形象就多固定为三头六臂了。

哪吒的性格特点分析(凶恶还是善良顽劣还是讨喜)(3)

从八臂到六臂的哪吒

嫉恶如仇,忠心护法是哪吒的内在本质,因而他最初的外貌总是忿怒和凶恶的,在佛经中哪吒也总是被称为“忿怒哪吒”。凶恶而又忠诚的夜叉神,就是哪吒最初的设定。

有了中国爹的哪吒

一直到了南宋,自李靖演化为中土的毗沙门天王后,哪吒自然也就变成了李靖的儿子,于是他就有了中国的血统,有了个中国爹。

中国历史上,人们造神的一个习惯就是将真实的人物进行神化。李靖作为隋末唐初的风云人物,为了大唐南征北战,立下了赫赫战功,最后被封为卫国公。

哪吒的性格特点分析(凶恶还是善良顽劣还是讨喜)(4)

李靖

宋代之初,民间就已经建有大量祭祀李靖的庙宇,一直被当作神仙供奉的李靖,生前为国尽忠、战功卓越,自然而然的被中土佛教演化为了毗沙门天王。

有了当中国正神的爹,哪吒的国籍和血统也自然顺着发生了改变,融入了本土文化之中,为哪吒将来在中国的发展演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哪吒的外在形象也逐渐褪去了“凶”、“怒”等字眼,开始变得更加令人亲近。

有了之前的各类佛教经典、民间话本故事与传说作为基础,明代的小说《西游记》又重新创造了一个崭新的哪吒形象。李靖不再是佛教的毗沙门天王,而是道教玉皇大帝的将领托塔李天王。

哪吒作为李天王的三太子,被描绘成一个聪慧神勇的孩童神仙模样,且三头六臂,带六件法器,法力高强。《西游记》中有一段描写哪吒的话:“玉面娇容如满月,朱唇方口露银牙。眼光掣电睛珠暴,额阔凝霞发髻髽。绣带舞风飞彩焰,锦袍映日放金花,环绦灼灼攀心镜,宝甲辉辉衬战靴。身小声洪多壮丽,三天护教恶哪吒。”虽然这时的哪吒已经是一个中国化的讨喜的孩童神仙,但他的内在性格依旧离不开“凶恶”,还是带着佛教护教夜叉神的影子。

外道内佛、道佛相融是他最主要的特点,身为道教的孩童神仙,心为莲花化身的佛教夜叉神。

真正入了道门的哪吒

让哪吒从半佛半道转化为纯粹道教神仙的,便是之后的《封神演义》。

在《封神演义》中,哪吒本身就是道教的灵珠子,受元始天尊之命助姜子牙兴周灭商。只是投胎于陈塘关的李靖家中,一出生便手握乾坤圈,身披混天绫。

《西游记》里对哪吒大战龙王太子只几笔带过,而在《封神演义》中对这一块内容进行了长篇大段落的绘声绘色的描写,充分展现了哪吒这个顽劣天真,却神通广大的孩童形象。

哪吒的性格特点分析(凶恶还是善良顽劣还是讨喜)(5)

哪吒战龙王太子

之后的“割肉还母,剔骨还父”情节,也做了中国化的处理。为了不连累父母,自愿割肉剔骨,是完全出于孝道,对原先佛教故事中的复仇情节做了修改,使得中国老百姓更容易接受。

莲花作身重新为人的哪吒,则全权交由太乙真人负责,武艺法器皆为道教所传。重生后的哪吒“手提紫焰蛇矛宝,脚踏金霞风火轮。豹皮囊内安天下,红锦绫中福万民”,完全一副道教神仙模样,跟《西游记》中的形象已然大不相同。

哪吒的性格特点分析(凶恶还是善良顽劣还是讨喜)(6)

太乙真人

结语

哪吒从印度佛教中的护教神演化为道教灵珠子的转世神,是中国传统文化对外来宗教文化的转化与吸收,也是儒释道三家思想融合的结果。但民间信仰的哪吒神大多并非单纯的道教神,而是佛教哪吒神与道教哪吒神的相结合,民间哪吒除了镇妖之外,还可以镇压水患。

一万个人心中就有一万个哪吒的形象,而这也更显示了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活力和包容性,我们的文化是最博大而精深的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