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盐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不管是作为佐料,还是作为人体机能运行的催化剂,吃盐是必须的,现在国家对于食盐的控制有着极严格且规范的操作,甚至根据每个地区水土、气候的不同,食盐当中所含的成分也有差别,保证人体的健康运行,而且价格很低。

但是作为土生土长的中华人民,可能大家都会发现,不管是在2003年的非典,还是在最近的新冠疫情,人们最恐慌的时候还是会去囤食盐,这是为什么呢?难道人们天生对盐有着深切的爱意?

古代为什么要管控盐(食盐在古代有多重要)(1)

图片:囤食盐资料截图

一、古代异常珍贵的盐

在古代盐有多重要呢?从许多古诗词当中我们就可以窥见一二。李白好酒会生活,可以说是个资深吃货,在《梁园吟》当中他这样写道:“玉盘杨梅为君设,吴盐如花皎白雪。持盐把酒但饮之,莫学夷齐事高洁。”

这里的“杨梅”和“吴盐”成了后人研究讨论的热点,想想看,一个资深吃货居然会对着一盘杨梅和一碟子盐歌颂不停,这岂不可笑?

但是,君还真别笑,李白笔下的这“梅”和“盐”实实在在值得他赞颂,因为在古代,这两样东西都是做出美味佳肴的必备产品,而且和“梅”相比,这“盐”更加难得。

古代为什么要管控盐(食盐在古代有多重要)(2)

图片:取盐用于调味剧照

1、食盐的发现

大家可能对于清宫剧当中的一些细节特别好奇,比如,每当有重要的祭拜活动时,清朝皇帝总是喜欢发一些原味大肉给大臣们吃下,这些肉没有任何佐料,就是水煮而成,想象一下就能知道其咽下的难度。

皇帝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告诉大臣们,不要忘记清军入关的不易,以及他们之前在关外的艰苦作战生活,这一切,不要因为有了“盐”就忘了旧日的伤疤。可见,在清朝以前,至少大部分少数民族还不知道如何制作盐,或者他们还完全没有尝过佐料的滋味。

上古时期,人们就在劳作中发现了一些佐料,可以让食物更美味,青梅,就是其中之一。在醋还没有发明之前,青梅是提供酸味来源的主角,有了酸味,食物更容易下咽。

但是之后人们就发现了食盐,食盐当中富含更多的营养物质,当发现长期食盐可以让人体更加健康之后,食盐的地位就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古代为什么要管控盐(食盐在古代有多重要)(3)

图片:人们发现了食盐资料截图

2、食盐的地位

食盐的地位蒸蒸日上,每日里都离不开这佐料,因此,也有很多君王将盐比喻成优秀的大臣,真的是一日都不能少。

《魏书·崔浩传》:“太宗大悦,语至中夜,赐浩御缥醪酒十觚,水精戎盐一两,曰:‘朕味卿言,若此盐酒,故与卿同其旨也。”

李白诗中所提到的持盐把酒,其实讲的就是北魏明武帝和崔浩之间惺惺相惜的故事,在明武帝眼中,崔浩就如同盐,自己是酒,自己遇到了崔浩这样的贤臣,才能够一起共创美好的明天,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窥探出,盐在古代地位之高,已经被用来比喻贤臣了。

3、外国盐的地位

放眼周边国家,在古罗马时期,盐也是相当重要并且珍贵的,在古罗马军队中,发军饷除了发钱,甚至还会在食盐紧缺的时候,发些盐作为军饷,士兵们也是欣然接受,可见当时在国外,食盐也是珍稀之物,用钱都不一定买得到。

古代为什么要管控盐(食盐在古代有多重要)(4)

图片:盐资料截图

二、官盐的产生

盐,既然如此重要,不仅能够带来人们健康的体格,又能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那么古代的君王们是如何来管控的呢?

其实,对于盐,一开始的统治者并没有花费太多的精力,因为当时食盐的制作并不精良,制作不难,获取途径也很简单,自然没有引起太多的关注。

1、食盐的划分

关于食盐的来源,大家最为熟悉的,可能就是盐矿当中生产出来精细纯白的食盐,在古代可不是这样,最开始的食盐都是一块一块的,没有经过多余的加工,粗制而成,这样的食盐制作非常简单,来得也很快。

但是因为里面混着杂物并不好吃,于是有商机的人就将这些食盐过滤一次,变得精细而纯白,没有杂物,直接下锅即可,但是这种盐在古代称为私盐,而那些粗制滥造的盐则被称为官盐。

古代为什么要管控盐(食盐在古代有多重要)(5)

图片:粗制滥造的官盐剧照

2、古代食盐的管控

当中华大地统一之后,所有的吃穿用度都被圈起来,人们在生活劳作的同时还要产生税费,上缴给国家统治者,这些税费就是国家财政的主要来源。

食盐,因为其使用率极高,成本低,一开始就能够给统治者带来极大的利润,当然是最先被管控起来的。1831年-1837年间,两淮盐场就给国家上缴了两千六百万两的盐税,而当时清政府一年的财政收入也不过四千万两白银,盐税之重要由此也可见一斑。

可是,在汉武帝之前对于食盐如何操控并没有很好的办法,当盐矿被控制了之后,统治者就将销售渠道分给了盐商,再从盐商这里收取一定的盐课,也就是盐税,这在统治者看来是很得利的,自己又不用经营,只要管好源头就能带来巨大的利润,可是久而久之问题就暴露出来了。

源头确实是把控在自己手上,但销售多少钱,利润多少,根本没有一杆秤,也没有白纸黑字的规定,盐商非常容易就将利润掌握在自己手上,虚报价格,减少盐课上缴数量,这是在正常不过的。

所以,在当时的情况下,真正得益的是盐商。电视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当中,顾廷烨的外祖父就是一名盐商,甚至比京城的王公贵族都有钱得多,很大的原因就在于此。

而更为可怕的是,这巨大的利润之下还隐藏着谋动。有了钱,很容易爆发大型的起义。历史上一些比较有名的民间起义,他们的经济来源就是贩卖私盐带来的。

古代为什么要管控盐(食盐在古代有多重要)(6)

图片:贩卖私盐剧照

3、收回食盐贩卖渠道

因此,到了汉武帝时期,对于食盐的来源、销售,朝廷开始了更进一步的控制,所有的食盐都必须由官府来分发销售,价格统一制定,利润全部由国家收取。

当然,在政策实施的很长一段时间,贩卖私盐因其高利润仍被屡禁不止,如果被抓到,在清朝还会判死刑,可是贩卖私盐的巨大利润诱惑,还有在国本动摇的情况下,百姓还是会经历买不到盐,吃不起盐的恐慌。

几千年的文化积淀,即便到了现在,对于盐的重视,依然是百姓生活中不能缺少的,毕竟大家都是“盐慌子孙”。当然,现在我们国家对于食盐的控制、生产、销售都有了完善而严格的标准,也不用担心会没有盐吃。

文章作者:子皓君

整篇图文由子皓影视制作工作室原创制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