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民间流传的说法,正月二十一是麦子的“生日”,有的地方民间有“迎麦姑”的习俗,祈福在新的一年里,小麦丰收。民间有谚:“给吃不给吃,就看正月二十一”,也有“小麦成与芘,单看正月二十一”之说。

正月二十一农谚(收不收二十一早看天)(1)

在古代科技不发达,没有气象卫星预测的农耕年代,人们就以这天早晨天气晴阴来预测小麦是否丰收,因此,形成这样那样的地方性农谚俗语流传下来。虽然这种说法并无科学依据,但是,表现出自古以来人们最真挚的期盼,期盼着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人笑开颜。

接着昨天正月二十“天穿节”,有天就有地,先天后地,今天正月二十一是“地穿节”。这两个传统节日都与神话传说中女娲娘娘补天有关。神话传说在上古时期,天“漏”了不断下雨,人们饱受洪涝灾害之苦,流离失所,被女娲娘娘用五彩石补上漏洞,让万民解除了“水灾”的困扰。雨过天晴,人们安居乐业,万物复苏,整个世界又恢复了生机盎然。

正月二十一农谚(收不收二十一早看天)(2)

每年到了这个时候,已经进入到孟春时节,常言道:“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年丰收在于勤”,过了春节,到了春天,春管春耕春播提上日程,人们都开始春忙了。如果天气晴好,不影响春忙事宜,否则,阴雨绵绵不休,不仅天气寒冷,影响作物正常生长,更有甚者遇到极端寒潮,还会带来低温冻害,主要是还影响到农业生产。

对于年景收成好不好,今日恰逢正月二十一,有句农谚这样说:“收不收,二十一早看天”,这句话啥意思呢?

“收不收,二十一早看天”

根据古人流传下来的关于今天的相关农谚俗语来看,这句话说的意思根据农历正月二十一这天早上的天气变化,来预测今年冬小麦是否丰收。

结合小麦喜旱耐涝的生长特性,以及古人对洪涝灾害的恐惧(这点可从补天传说可窥一斑),人们都期盼着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从流传下来的农谚可以看出,古人认为这天宜晴不宜雨,希望在好天气到加持下,小麦能有好收成。

正月二十一农谚(收不收二十一早看天)(3)

那么,“收不收,二十一早看天”,早看看什么呢?农谚咋说?

“二十一日太阳到,小麦丰收人人笑”

“二十一日”说的就是正月二十一日这天。“太阳到”表示这天是晴好天气。“小麦丰收”表示夏粮丰收。“人人笑”表示人们丰收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孟春时节阳光好,光和热驾到,对于万物生长靠太阳的万物来说,天地回暖,大地回春,充满着生机盎然。积蓄一冬力量的越冬小麦,在温暖的春天,在阳光的普照下茁壮生长,为丰产丰收打下良好的基础。

毕竟,春天回暖快,不仅有利于春耕春播,也有利于春管。有了太阳的加持,春暖春不冷。在这样的条件下,降雨那才是真的“春雨贵如油,点滴不白流”,没有了倒春寒天气的困扰,不仅有利于小麦丰收,也有利于春耕春播,秋季大丰收。

正月二十一农谚(收不收二十一早看天)(4)

由此可见,今日正月二十一,根据流传下来的农谚俗语来看,这天一大早起来就是大晴天,主小麦丰收。

写到最后,三农的高度想说的是:随着历史发展,科技进步,人们对变化莫测的天气变化有了全新的认知,对于这些古人流传下来的农谚俗语,虽说时过境迁,已经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节奏,但是也能带来一些警示。提醒搞农业生产的人们,要时刻关注当地实时的天气预报,做好防寒保暖措施,旱浇涝排,更好地进行农业生产,促进农业丰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