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中惟一以烧制白瓷为主的窑场,历经唐、五代、宋、金、元五个朝代,其产品不仅是百姓日常生活所需,也是历代帝王、文人、士大夫赏玩的玩物。其瓷器质量比其它窑更胜一筹,被视为五大名窑之首。定窑烧始于唐代,到了宋代时,人们就只知有“定”而不知有“邢”了。

定窑白瓷价格(定窑白瓷的特征及鉴定)(1)

北宋 定窑划花八棱大盌

定窑窑址在河北曲阳县涧磁村和燕川村。该县始自唐、宋,即属定州管辖,所以该地区的瓷窑,历代都习称定窑。而且在涧磁村和燕川村一带的窑址,定窑瓷碎片和窑具堆积如山,因此寻找定窑窑址是不难的。

定窑白瓷价格(定窑白瓷的特征及鉴定)(2)

北宋 定窑白瓷刻双鱼纹盘

定窑出土瓷器上刻以“官”字的居多,仅河北定县的两座塔基出土的瓷器就有17件带有”官“字款。在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品中也有数件带”官“字款的盘、碗、罐等器物。据估计,目前出土及传世品带”官“字款器物大约有80件左右。考古学界认为,这些带”官“字款的白釉瓷器应该是定窑产品。这是因为定窑当年曾被皇室或官府征用,为了不与民用瓷器相混肴,被官府征用的定窑白瓷便被刻上”官“字款。这些带”官“字款的瓷器,从造型、色泽到工艺与同时期其他瓷器相比要精美得多。

定窑白瓷双耳瓶

定窑历经唐、五代、宋金、元五个朝代,在长达五、百余年中,以其白釉瓷的细薄润滑,洁白剔透,加之运用印花、刻画与画花的技巧,采用清新、明快的线条,取法于宋代丝织品中缂丝图案的纹样,层次分明,使白瓷增添秀美的光彩,将白瓷从纯白装饰推向一个繁花似锦的境界,令世人赞叹不已。

定窑白瓷价格(定窑白瓷的特征及鉴定)(3)

宋 定窑 白瓷 印花宝相花仙草纹浅盏

白瓷在唐代就被皇家明确指定为贡品,到了宋代,虽然宫廷崇尚青瓷,但定窑白瓷仍在宫中占有重要位置。这是因为白瓷的出现要晚于青瓷400年,其烧造工艺难度大。白瓷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由青到白工艺变革与提高的历史进程。

定窑白瓷价格(定窑白瓷的特征及鉴定)(4)

宋 定窑白瓷刻花鎏金镶边净瓶

2015年在澳门举行的一场艺术品拍卖会上,一件中国宋代定窑白瓷“美人枕”拍出3.5亿港元天价,加上13%佣金,最终成交价高达3.955亿港元,约合人民币3.16亿元。据称,这是澳门历来艺术品最高的成交纪录,也是世界拍卖史上定窑作品的最高成交纪录。

定窑白瓷价格(定窑白瓷的特征及鉴定)(5)

鉴赏方法

一、要有玉质感。宋代制瓷追求玉质效应,以有玉质感的为上品,特别是作为宫廷烧造的瓷品,更是必须要烧出玉质感来的。因此,一件定瓷器物上手(无论是白定,还是色釉定都是如此),首先要看有无玉质感?真品应是釉水莹润,富有灵动之气,就如白玉一般的。仿品因胎釉原料和烧造温度等不易掌握,很难烧出玉质感来。一般都是气韵呆滞、釉色苍白,无玉质感可言。个别能烧出玉质感来,但常见色彩显新,有火爆之感。

二、釉色如象牙之白。五代之后,定窑器施釉前已不施化妆土了。所施白釉的釉水为白中闪黄,所以釉面之色呈所谓的“象牙白”色。少数质差的釉为白中微闪灰黄。白定釉面呈半透明状,因为施釉较薄,所以薄处能隐约看到胎色。在器物的折腰处可见积釉呈浅浅的黄绿色。积釉处气泡稀疏通透,大小不一。这也是一个鉴识时要注意的要点。仿品因掌握不了定窑特定的烧成气氛,故难以烧出“象牙白”的釉色来。釉色常不是偏白就是偏黄,在器物折腰处也难见浅黄绿色。

三、要见“竹丝刷痕”。定窑的制胎工艺中,在胎半干之时,有用竹丝刷子旋修这一道工艺,因此在胎面上就留有一些“竹丝刷痕”。定窑因为施釉较薄,烧成后,在釉薄处透过釉面就隐约可见竹丝修胎所留下的刷痕。这是定窑瓷的一个基本特征之一,在鉴识时必须特别留意。仿品中常不见这种“竹丝刷痕”。有的做了,但做得生硬拙劣,不够自然,据此可以鉴别。

四、釉面常见“蜡泪痕”。这种“泪痕”是由于上釉不均匀,入烧时釉水垂流所致。垂流釉的下部似蜡泪状凸起,球面下部呈浅水绿色。这种“泪痕”只出现在盘碗的外部。有否“泪痕”也成为鉴识是否北定的一个基本特征。当然,不是每一个定窑瓷都有“泪痕”,但有“泪痕”比没有“泪痕”的要容易确认。一般的仿品是较难做出这种“泪痕”来的。

了解更多古玩资讯请添加135365903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