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元和十三年(818年)的元正(春节)是唐宪宗最愉快的一个日子。

两个月前,在宰相裴度统筹指挥下,大将李光颜、李愬两路围攻,吴元济叛乱平息,淮西在割据三十年后重归大唐统治。

结束这场战役的李愬上演了雪夜入蔡州这一军事史上的奇迹,加快了战争进程。拖得越久,发生不好变化的可能性就越大,自己的爷爷德宗就这样才激起了藩镇的集体反抗。

另外,这种奇迹般的胜利本来是近两百年前太宗才能享受到的惊喜,只要能活的时间足够长,想必自己也能达到太宗的历史地位。

安史之乱对唐王朝发展产生的影响(唐王朝安史之乱后的复兴)(1)

(陕西蒲城唐宪宗景陵)

【当时的唐王朝局势】

吴元济被押送长安后处死,三年内或明或暗支持吴元济的各路藩镇知道朝廷势不可挡,以往关起门来当土皇帝的割据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其中最主要的是成德王承宗和淄青李师道。

成德王承宗已经与唐王朝中央禁军及周边服从皇帝命令的其他节度使作战了两年,与淮西吴元济相互呼应,是反抗朝廷的代表藩镇。

王承宗虽然实力不弱,但四周皆敌,周边站在皇帝一边的魏博、幽州等藩镇实力都不在自己之下。于是,王承宗只能固守大本营,经常有些动作来吸引唐王朝的注意力以策应淮西。

唐王朝的主力在淮西,河北主要依靠魏博、幽州等势力。这些藩镇与成德同气连枝,几方纠葛很深,表面上服从唐王朝的命令,但只能打顺风仗,要他们和成德拼命是不可能的。

因此,唐宪宗和朝中决策大佬思路是清楚的,先淮西再河北,河北方向控制局势不恶化就达到目的。

淄青李师道虽然表面上没有大的军事行动,但私下非常活跃。

之前在长安城刺杀宰相武元衡的事情就是淄青所为,还试图在洛阳放火杀戮以造成混乱,并派遣小股特种部队多次破坏唐军后勤仓库和守卫薄弱的帝王陵、宫殿。

吴元济能坚持三年,王承宗和李师道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好在成德、淄青隔着投降朝廷的魏博,淮西更是偏处南方,三方无法真正的协同作战。这也是这些年唐王朝历任皇帝一直在不断拆分节度使辖区的成果,从盛唐时期的十大节度使已经发展到了元和初期“天下方镇四十八”,数量多了,每个地盘就小了,实力也就弱了。

这就是当时唐王朝国内基本形势,所有人都在等淮西一战结果。

安史之乱对唐王朝发展产生的影响(唐王朝安史之乱后的复兴)(2)

【有识时务的——成德、幽州】

淮西一平,王承宗很是识时务,立刻上表献地请罪。

当初唐宪宗是以刺杀武元衡为罪名讨伐的王承宗,现在知道是冤案了,但王承宗桀骜不驯,打他不冤。

王承宗运气不错,认错态度很是积极,最重要的是能找到合适的人求情,魏博节度使田弘正反复上表给王承宗求情。田弘正可是河北三镇中最先归降朝廷的强藩,为了给田弘正一个面子,唐宪宗接受了王承宗割地归降,王承宗送了两个儿子到长安当人质。

当时另一个强藩幽州,在吴元济覆灭后进行了一次内部讨论,商议今后幽州对朝廷的态度。其中一个叫谭忠的人说的几句话,可以算是对唐宪宗在位十三年的总结:

自元和以来,刘辟、李锜、田季安、卢从史、吴元济,阻兵凭险,自以为深根固蒂,天下莫能危也。然顾盼之间,身死家覆,皆不自知,此非人力所能及,殆天诛也。况今天子神圣威武,苦身焦思,缩衣节食,以养战士,此志岂须臾忘天下哉!”(《资治通鉴》)

意思是说,自从唐宪宗当上皇帝以来,多少试图割据的藩镇都身死家灭,大形势已经变了!

确实,唐宪宗所采取的的削藩手段,并未强过他爷爷唐德宗,但就是有效果。对于不了解其中内情的人来说,这就是“天诛”。

唐宪宗与唐德宗真正的区别在于用人,唐宪宗朝先是杜黄裳、高崇文、李吉甫、武元衡,再是裴度、李愬、李光颜。唐德宗手下名臣良将只多不少,但就是不会用。

安史之乱对唐王朝发展产生的影响(唐王朝安史之乱后的复兴)(3)

【也有不识时务的——淄青李师道】

淄青李师道是当街刺杀宰相武元衡的凶手,唐王朝与他没有妥协可言。

李师道也随大流的上表割地请罪,但他知道自己无非就是被拿到长安处死和被大军围剿而死两种下场。朝廷一缓出手来必然要对自己下手,现在需要争取时间和盟友。

朝廷也知道对李师道只有按国法处死或是派兵围剿杀死两个选择,李师道要是乖乖进京受死,那么可以不动刀兵。在大军压境的情况下,解决李师道问题就多了几分把握。

这就像当年史思明举河北之地投降唐肃宗一样,双方都知道投降是假的,接受投降同样也是假的。

元和十三年的上半年实际上双方都在积极准备,都在等技能冷却。

李师道可并非一个单纯的武夫兵痞,几年前一次魏征的后人因为家贫,把老宅子抵押给了别人,李师道听说后上表要求自己出钱赎买,花钱买声望。白居易当时负责为皇帝起草诏书,劝谏说这个好人不能让李师道做,唐宪宗就从内库中拿出两千缗赏赐给了魏征后人,这才把魏征的老房子赎了回来。

但李师道遇上了一个败家媳妇,他的妻子魏氏舍不得儿子入长安当人质,就鼓动李师道起兵反抗,依仗就是境内有兵“数十万”,一旦打不过再投降也不迟。淄青估计养不起数十万兵,但这方面的情况魏氏一个女人应该也不是非常清楚,至少兵应该数量不少。

于是,李师道表面上归顺朝廷,但并没有真正表示诚意的实际行动。

到了七月,唐宪宗的布局完成,下制书宣布李师道罪行,派遣李光颜、李愬出兵讨伐,原本一些持观望态度的藩镇都借此站队,并出兵表示对皇帝的支持。

安史之乱对唐王朝发展产生的影响(唐王朝安史之乱后的复兴)(4)

【淄青镇的覆灭,大唐重新统一中原】

当中央禁军进入山东半岛,形势真的不同了。

数十万淄青军不堪一击,李愬十一战皆胜,协同作战的魏博田弘正等节度使也取得胜利。

李师道确实实力不弱,在各路围攻下竟然坚持了半年之久,但在唐王朝举国来攻的压力下,内部发生了变化。

元和十四(819年)年二月,李师道手下大将刘悟降唐,趁李师道不防备回军占领了李师道的老巢郓城。躲在“厕床”下的李师道和两个儿子被活捉,之后刘悟把李师道及其死党二十余家全部杀掉。

淄、青等十二州再次回归唐王朝统治。

淄青镇的前身是平卢军,当年安史之乱时平卢军驻守的是大唐北方最后一个据点营州(现辽宁朝阳),受到安史叛军和奚、契丹等异族的双重压力,内无粮草外无救兵,苦苦坚持了六年之久,无奈渡过渤海到了山东半岛,刘悟更是安史之乱时牺牲的平卢节度使刘正臣的孙子。

一支有如此光荣历史的部队,最后竟然是这个下场。

安史之乱对唐王朝发展产生的影响(唐王朝安史之乱后的复兴)(5)

到此为止,唐宪宗的“元和中兴”成就达成,元和十四年(819年)也成为唐王朝安史之乱后的顶点。历史上,对唐宪宗评价是基本解决了自安史之乱以来的藩镇割据局面,唐王朝重新得以统一。

之所以说是“基本上”,是唐王朝并未把这项弊端很多的节度使制度废除,一直持续到唐王朝灭亡。

唐宪宗是唯一有条件做这件事情的唐朝皇帝,可惜他没有做。“大功之后,逸欲易生”,唐宪宗很快就无法摆正自己与诸多文臣武将的关系,开始任用奸人,并走上了求长生的不归路。

于是,“元和中兴”这个顶点之后就是下坡路,开始了唐王朝的宦官专权和文官党争的黑暗时代。

用数学和工程的思维方式去解读历史,妄图以古喻今。理工男读历史,欢迎关注和讨论。

元和中兴系列见本人其他图文:

《安史乱后唐王朝的复兴,杜黄裳高崇文将相搭档,唐宪宗的完美开局》

《安史乱后唐王朝的复兴,唐宪宗元和初期宦官势力的反击》

《安史乱后唐王朝的复兴,小小一个淮西吴元济竟然打了3年》

《安史乱后唐王朝的复兴,李愬雪夜入蔡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