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是软的(黄金是金)(1)

黄金是软的(黄金是金)(2)

黄金自古以来就是人们身份的象征,它曾是君王的专利,历史上的很多次战争都因它而起。而从近代起,黄金又被赋予硬通货的功能,“金本位”制的出现,更使它具有了前所未有的地位。

世界黄金价格在1999年到达每盎司251.9美元的底部后,终于在2001年走出一波上扬的走势,尤其是2003年年底突破每盎司414美元,让“金甲虫”(黄金多头投资者)雀跃不已。然而,黄金市场的未来走势仍让人狐疑不定,乐观者认为黄金价格的第一目标位在每盎司450美元,第二目标位在每盎司600美元。至于极端多头者,认为再创黄金历史新高达到每盎司1000美元也不是没有可能。但也有相当多的人认为别高兴得太早,毕竟自从黄金价格在1980年到达每盎司850美元之后,便一路盘旋而下,中间屡有反弹,却还是进入了长达20年的熊市。

黄金是软的(黄金是金)(3)

现当代黄金市场投资的基本状况,我们放在后面讨论。现在让我们放开视野,看看黄金的历史,毕竟作为一种投资品种,它比股票、债券、外币的历史要早得多,也精彩得多。

这里要声明的是,本文的写作资料主要参考了享誉全美的投资顾问彼得·伯恩斯坦(Peter L. Bernstein)的《黄金的魔力》(台湾商周出版社,2002年版),他的《与天为敌:人类战胜风险的传奇故事》和《投资革命——源自象牙塔的华尔街理论》等书有大陆版,皆脍炙人口。另外,我还搜集了《信报》创始人林行止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到现今的几乎所有关于黄金市场投资的政经短评,力图更为准确地勾勒出当代黄金市场的纷纷攘攘。

黄金是软的(黄金是金)(4)

黄金是软的(黄金是金)(5)

我还要强调的一点是,尽管一个好的投资(投机)家在执行操作时要往前看而不是往后看,但投资(投机)最终成功的第一要素是经验。投机经验有两种:一种是直接的,用不断行动来累积,能让你最终成功的无非是要么有惊人的运气,要么就是至少有一次破产经历,然后凭借生存意志反败为胜。另一种投机经验的形成,是间接地吸取历史教训,然后在投机时加以具体应用分析,这种在有风险控制前提下的投机积累的财富比较渐进,但不会一夜间输个精光。我想大多数人会选择后者吧。

黄金是软的(黄金是金)(6)

早在人们把黄金当作货币使用之前,由于它的耐久性、密度以及金光闪闪的特点,黄金很自然地成为财富的象征。黄金有着很高的延展性,你可以随心所欲地将它变成任何形状。一盎司的黄金很少吧,但它可以打成50英里长的金丝或100平方英尺面积的薄金片。跟地球上任何其他的元素不同,现在仍然保存完好的4500年前埃及人的金制假牙齿桥,就算装进你的蛀牙里也不要紧。

黄金的密度也相当高。如果要把目前所有存世的黄金装入一个空间,只要一艘大型油轮就可以搞定,它们的总重量大约为12.5万吨。同样重量的铁,美国钢铁工业只要几个小时就可以出产,但它们的价值有限,而现存的黄金价值约1万亿美元左右。

由此可以想象黄金在古代世界的地位。譬如,据说上帝就很喜欢黄金,他亲自指示尘世的代理人摩西要用黄金来装饰布置膜拜他的圣所、圣幕,而且要求得很详细。同时《圣经》上有400多处提到黄金,可见备受关注。示巴女王觐见以色列王所罗门时带去3吨多的黄金,以今天的金价计算,价值约2000亿美元。

根据古希腊史学家希罗多德的记载,吕底亚人“是我们所知当中第一个铸造、使用金币和银币的民族,他们可以说是最早的零售商”。吕底亚是公元前700年位于小亚西亚西部一个富庶的古王国,距离希腊爱琴海大约200英里远。吕底亚处于各文明地区的东西交通要道上,繁荣的贸易和商业活动对简易兑换流通的金币产生了自然要求,而且吕底亚位于盛产冲积砂金的佩克托勒斯河岸,黄金供应基本面良好。

吕底亚的末代皇帝克罗伊斯制定的新币史塔特对后世影响久远。史塔特由24克拉纯金构成,还可以细分成1/3、1/6和1/12等更小的单位,因此促成了金衡盎司的发展。而且,克罗伊斯采用了金银复本位制度,银币用于交易数额较小的场合,成为以后的货币历史主流。另外,吕底亚人发明了我们今天挂在口上的“试金石”,它是种黑石头。金匠把金器在黑石上划出条痕,然后把条痕与一组24支由含有不同金、银、铜等组合的试金针划痕加以比较。若是符合第24支试金针所划出的条痕,就表示这个金器是纯金的。

黄金是软的(黄金是金)(7)

吕底亚王国狮子1/3标准重琥珀金币

黄金作为货币的转变在社会学上有着重要的意义,它促成了黄金的大众化,因为它的使用和拥有不再是君王的特权

到了罗马帝国时期,虽然国力强大、疆土广袤,每年的黄金产量至少在5吨以上,但奢侈爱炫耀的罗马人仍面临黄金严重短缺的问题,他们不得不面临今后许多国家都会遭遇的三种解决方案。

第一,忍受货币供应不足,承受萧条通缩的痛苦;第二,从其他地区输入黄金,不管是掠夺还是交易;第三,用同量的金属铸成更多的钱币,也就是货币贬值。

罗马帝国的暴君尼禄是第一个采取货币贬值的皇帝。尽管尼禄可以把自己的母亲和妻子杀害,但在货币贬值这件事上还是小心翼翼的。只是到了公元260年加列努斯皇帝登基,物价每年上涨9%以上,而在之前的350年间,罗马帝国的物价平均上涨才0.4%。这样,货币当然大大贬值,当时小面额的罗马银、铜货币基本没什么价值,金币则是在勉强维持。

直至公元306年著名的君士坦丁大帝即位后,开始发行拜占庭金币,重达4.55克,纯度98%,以一盎司300美元计算,相当于今天的42.66美元,但购买力要比现在大得多。拜占庭金币以不变的重量和纯度持续发行了700年,是历史上发行期最长的金币。

虽然君士坦丁大帝利用将基督教奉为国教的名义,将帝国各地的无数神殿里几百年的金银财宝充公——其中的大部分用来打造他的皇冠,不过,比起“装饰”来说,黄金的另一项功能——钱币,已在罗马帝国时期显得清晰和更为重要。

拜占庭金币,在当时就被人形容为“从地球的一端到另一端,无论哪里都可以流通。它受到所有的人、所有国王的崇敬,因为没有一个王国的货币可以比得上它”。在今天看来,它可谓“中世纪美元”。货币史家罗培兹甚至认为:“拜占庭金币的稳定性与价值更胜美元。它不只是一块黄金而已。它也是一个象征、一个信仰,是神圣的皇帝派去民间的信差,是上帝的选民派去其他国家的大使。”

1453年土耳其人攻陷君土坦丁堡。拜占庭金币随之消失,它留下一个疑问:“为了维持一个稳定而又值钱的货币不惜牺牲一切,这样值得吗?”或者说,金融的稳定固然得到许多人称许,但它从来都不是一条必然会通向经济繁荣之路。那么,最适宜的道路在哪儿?这个疑问困扰了后来的西班牙人、英国人和美国人,至今众说纷纭。

本篇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期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