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原创,请勿抄袭和搬运,违者必究

国产芯片进入到关键发展时期,在70%芯片自给率的目标下,一众国产厂商都在加紧研发布局。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也有一些厂商选择了放弃。要么注销企业,要么解散研发团队。

比如OPPO在5月份宣布全部停止自研芯片,拥有3000人的研发团队就此解散。关键时刻华为出手,带领国产芯片继续前行,任正非也多次表露态度,要广招人才。

华为中芯现在怎么样了(国产芯全部停止自研)(1)

研发芯片是需要大量人才支撑的,因为芯片是系统级的研发工程,涉及几十类专业学科知识,包括数学、物理学、材料学、光学等等。

在芯片设计、制造、封测三大环节中,人才的需求也不可小觑,但芯片企业都需要招募大量的工程师人才,这样才能保障芯片研发的顺利进行。而国内集成电路行业面临20万的人才缺口,搞自研芯片又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其中的难度超出很多人的想象。

自研芯片还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需要拥有雄厚的资金实力和长期的技术积累。

华为中芯现在怎么样了(国产芯全部停止自研)(2)

有了这些还不够,也需要具备一定的市场洞察力和战略眼光,根据市场需求和趋势调整研发方向和策略,才能够研发出有竞争力的芯片产品。芯片是商品,需要放在市场上销售,要是芯片卖不出去,企业辛辛苦苦研发出来的芯片等同于打水漂。

所以进入芯片行业犹如大浪淘沙,若没有足够的资本和研发实力,想要坚持到最后并不是件容易的事。

根据企查查数据显示,2022年期间有5746家芯片企业注销,吊销,比2021年增长了70%。

华为中芯现在怎么样了(国产芯全部停止自研)(3)

今年以来,也有不少芯片公司选择了放弃,其中最大的一家公司就是OPPO旗下的哲库。哲库是一个拥有3000人的芯片研发团队,为OPPO设计出了马里亚纳X和马里亚纳Y两款芯片。

还有更多的SOC芯片研发项目也在路上,可惜OPPO最终关停了哲库,全部的自研芯片项目都停止了,回归采购芯片现状。芯片企业的放弃说明了一点,这是一个需要坚持的行业领域,而维持发展离不开雄厚的资本实力。

华为中芯现在怎么样了(国产芯全部停止自研)(4)

行业有人竞争就会有人淘汰,这很正常,就算谁能坚持到最后了。关键时刻华为出手,带领国产芯片继续前行。

华为旗下的海思半导体部门身处芯片规则之中,自研的麒麟芯片无法投入生产线制造,可即便如此华为依然没有放弃海思,始终坚持自研。只要养得起,就会一直养着海思团队。

海思团队大约有7000人,华为每年有超过千亿人民币投入研发,光是在海思身上花的钱,恐怕不下百亿。

华为中芯现在怎么样了(国产芯全部停止自研)(5)

而任正非的态度是:广招人才。海思每年都会公布招聘信息,面向全球招募天才少年,势必要“拖着世界向前走”。那么在华为的坚持下,海思都取得了哪些芯片成绩呢?

这些年华为海思公布了不少芯片专利,在探索芯片多元化发展路线。涉及的芯片专利有关芯片堆叠,超导量子芯片,芯片封装等等。

另外华为还突破了14nmEDA工业软件,从软件入手,解决芯片设计工具难题,摆脱对美国EDA巨头的依赖。

华为中芯现在怎么样了(国产芯全部停止自研)(6)

华为不论遇到怎样的困难,都不会放弃自研芯片,哪怕无法进入生产线,也会保持科研进度,以便将来某一天解决了全球化供应链的问题,就能迅速回归市场,以最好的状态破茧重生。

除此之外,华为海思芯片也重新恢复市场销售,中低端芯片可以放在国内生产,并提供给客户。比如一款当贝投影仪 F6搭载了海思V811 芯片,在影像领域华为芯片参与市场竞争。

华为中芯现在怎么样了(国产芯全部停止自研)(7)

虽然还能看到麒麟SOC芯片回归,但能在别的市场领域再现自研芯片辉煌也是可以的。这只是开始,国产芯片正在越来越好,华为已经有了自研14nmEDA工业软件,解决了芯片设计的问题之后,中芯国际也在积极布局芯片制造市场。

那么面向未来,华为该如何继续发展前行呢?或许可以与产业链上下游的合作,掌握更多的技术和资源,建立更加紧密的合作关系,形成更加完整的产业链生态系统。

华为中芯现在怎么样了(国产芯全部停止自研)(8)

继续加大对研发的投入,吸引更多的高端人才和专业技术团队,加强技术研发和创新能力,提高芯片的性能和可靠性。正如任正非所期待的一样,掌握更多的人才资源,迈向遥远的未来。

同意的请点赞,欢迎转发,留言和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