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凌统为我们所熟知,他在濡须口一战,五十回合平乐进、五十回合平张辽,是东吴为数不多的猛将。而三国志惜字如金,虽然没有这些单挑记录,但是也记载了凌统作战勇猛先登陷阵,在东吴以又硬又刚出名,三国志也将他列入江表十二虎臣之一。

凌统最后报仇了吗?怎会忘记杀父大仇(1)

江东十二虎臣

凌统字公绩,吴郡余杭人,三国时期吴国名将。凌操之子。凌操在孙策帐下时,就以勇猛果敢闻名,每次跟随孙策出征时,都是带头冲锋陷阵,他的威名直接震慑山越人不敢叛乱。后来跟随孙权征讨江夏黄祖,又带头冲锋大败黄祖,可惜这次黄祖帐下有个甘宁,暗箭射杀了凌操。因为凌操是为吴国战死,而刚满十五岁的凌统就已经以勇武出名,所以孙权就任命凌统为别部司马,破贼都尉,继续统领其父凌操的旧部下。

《三国志吴书甘宁传》:权讨祖,祖军败奔走,追兵急,宁以善射,将兵在后,射杀校尉凌操。

凌统最后报仇了吗?怎会忘记杀父大仇(2)

凌操

看到这里,大家也都知道了甘宁就是凌统的杀父仇人,杀父之仇不共戴天。而《三国演义》中,说凌统在濡须口交战时得甘宁所救,便冰释前嫌,和甘宁结为生死之交。可能编造这段的初衷是为了美化东吴将领情义,但是细细看来,还是黑了凌统。凌统性格这么刚的人,即使因为识大体暂时放下仇恨,但没有去找甘宁报仇就很不错了,还结为什么生死之交,凌统是这么没心没肺的人吗,这不是黑凌统吗?看凌统的一生,哪次不是迎着刀箭冲锋陷阵的,他这样还算怕死?又怎么可能因为甘宁救了他就忘记杀父大仇了?

凌统最后报仇了吗?怎会忘记杀父大仇(3)

凌统

《三国志吴书》倒是有记载这段:凌统怨宁杀其父操,宁常备统,不与相见。权亦命统不得雠之。尝於吕蒙舍会,酒酣,统乃以刀舞。宁起曰:“宁能双戟舞。”蒙曰:“宁虽能,未若蒙之巧也。”因操刀持楯,以身分之。后权知统意,因令宁将兵,遂徙屯於半州。

就是说凌统深恨甘宁杀了他父亲凌操,甘宁也时常防备,躲着凌操不跟他见面,孙权也命令凌统不得因为仇恨去找事。终于有次吕蒙的宴会上,凌统抓住机会,假托舞刀助兴,想杀了甘宁。甘宁感到危机,拿起双戟和凌统对拼。吕蒙看不是头,于是这个主人双手拿起刀盾将这两人分开(从这里也能看出吕蒙武艺高强)。孙权后来也知道凌统的仇恨不能化解,于是派甘宁领兵出去在半州驻军。之后就再无两人和好或者交恶的记载了。

凌统最后报仇了吗?怎会忘记杀父大仇(4)

甘宁

后来凌统随军攻打山贼,凌统和督官陈勤等人聚会饮酒,陈勤这人酒品不好,不但罚酒也不讲规矩,而且喝多了欺负凌统年少,还大骂凌统和其父凌操,凌统流着泪不答话。退了席,陈勤还大发酒疯,又在路上辱骂凌统,凌统再也忍不住了,一刀就把陈勤砍成重伤,没几天就死了。到了进攻山贼的日子,凌统说:“我不死没法谢罪。”于是凌统迎着刀箭,领军发起冲锋。他所攻打的那一面,敌军迅速溃散,其他几路乘胜合围,大败敌军。得胜而归,凌统马上向孙权请求降罪,但孙权认为凌统作战英勇又立先锋首功,以功补罪。

建安十三年(208年),孙权再次攻打江夏,凌统部队为先锋,斩敌将张硕,破其水军。又率先登上敌军城楼,吴军最终斩杀黄祖,大胜而归。凌统报得大仇,也因功被孙权封为承烈都尉。后又在乌林、皖城再立战功,升迁到荡寇中郎将、右部督。

凌统最后报仇了吗?怎会忘记杀父大仇(5)

凌统

建安二十年八月,孙权率领着东吴十万大军包围合肥城。张辽率领八百敢死队大破孙权十万大军,孙权军气志被夺,士气全无,收拢败军再围了合肥十日,就准备回师。

东吴各兵团接到撤军令,各自退去。此时的逍遥津北岸只剩下5支东吴部队,包括孙权的一千余名车下虎士,以及吕蒙、蒋钦、凌统与甘宁等人和他们的部下。曹魏大将张辽发现战机,突然带军冲到逍遥津北边,包围了孙权等人。右部督凌统这时也顾不得私人恩怨,带着亲卫手下三百人冲进敌阵,和曹军展开激烈血战,将孙权救出。

凌统最后报仇了吗?怎会忘记杀父大仇(6)

张辽

孙权、甘宁逃到逍遥津边,但是敌人破坏了桥梁,只剩下两条长板,孙权纵马跳过桥。凌统为了保护孙权脱险,又转头迎战张辽,这时左右的人全都阵亡,凌统也受了伤,还奋力杀死几十个敌兵,一直战到估计孙权脱了险,凌统才肯退下来(也许这就是演义里凌统战张辽的出处了)。但这时桥断路绝,凌统就仗着水性,穿着铠甲潜入水中游到南岸,但因为自己亲卫没人存活而非常难过,在岸边忍不住痛哭流涕。

凌统最后报仇了吗?怎会忘记杀父大仇(7)

逍遥津断桥

这时脱险的孙权已经到了船上,见到凌统活着回来,惊喜非常。凌统却痛心自己的亲卫没有一人生还,忍不住的落泪。孙权用自己衣袖给凌统擦干眼泪,并安慰起凌统。凌统受的伤很重,孙权就把他留在船上,帮他全部更换衣服。他的伤口多亏卓氏良药,才得不死。回去后,凌统升为偏将军,孙权给他的兵士数目也增加了一倍。

不久,凌统就因受伤太重,旧病病发而去世,时年二十九岁。孙权得到消息,拍着床起身,悲哀不能自止,并且减餐几天,一提到凌统就忍不住的落泪,并下令张承记录凌统生平的经历和功勋,以表哀思。凌统的两个儿子凌烈、凌封,因为年幼,孙权就将二人当成自己的儿子收养在宫中,并追封凌统功绩,让他的儿子继承亭侯。

凌统最后报仇了吗?怎会忘记杀父大仇(8)

孙权

三国志记载凌统去世时四十九岁,个人认为是错误的,因为之后二十年史书再无凌统的消息,而且如果凌统是四十九岁才死的话,他的儿子不可能还年幼估计孙子都有了。而三国志·骆统传里面的时间,也证实凌统去世时应该不满三十岁。

《三国志凌统传》:二子烈、封,年各数岁,权内养於宫,爱待与诸子同,宾客进见,呼示之曰:“此吾虎子也。”及八九岁,令葛光教之读书,十日一令乘马,追录统功,封烈亭侯。

《三国志·骆统传》:“及凌统死,复领其兵……以随陆逊破蜀军于宜都,迁偏将军……年三十六,黄武七年(228年)卒。”

《永乐大典》收录了《吴志》:“凌统病卒,时年二十九。”

《诸史拾遗》的作者钱大昕认为:“计统之年,殆未逾三十。”

修正版《三国志》:“事毕当出,会病卒,时年二十九。权闻之,拊床起坐,哀不能自止,数日减膳,言及流涕,使张承为作铭诔。”

《建康实录》:“统为人性好接物,亲贤爱士,轻财重义,有国士风。年二十九岁卒。”

凌统最后报仇了吗?怎会忘记杀父大仇(9)

凌统

陈寿:统虽在军旅,亲贤接士,轻财重义,有国士之风。凡此诸将,皆江表之虎臣,孙氏之所厚待也。

陆机:甘宁、凌统、程普、贺齐、朱桓、朱然之徒奋其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