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观止·四字经文

作者:神来之笔WO笔下生花

古文观止短古文(古文观止四字经文)(1)

古文观止,论交

势利之交,难以经远。士之相知,温不增华;

寒不改叶,四时不衰,因历险夷,而益固也。

古文观止,论诸子

古文观止短古文(古文观止四字经文)(2)

道家老子,长于养性,却不善于,临解危难。

法家商鞅,长于法理,却不善于,推行教化。

苏秦张仪,长于驰辞,却不善于,结盟誓约。

兵家白起,长于攻取,却不善于,广纳士众。

谋臣子胥,长于图敌,却不善于,谋保自身。

情痴尾生,长于守信,却不善于,随机应变。

西汉王嘉,善遇明君,却不善于,事奉暗主。

名士许邵,善明臧否,却不善于,培养人物。

评论诸子,此术可以,扬长避短,用人之长。

古文观止,运命论

古文观止短古文(古文观止四字经文)(3)

夫言治乱,谓国运也;穷达命也,贵贱时也。

运之将降,必生圣君;圣明之君,必有贤臣。

而其相遇,不求自合;所以相亲,不介自亲。

言之必和,谋之必从;道合玄同,曲折合符;

得失不能、疑其志也,谗构不能、离其交也;

然后能够,得成功也。其所得然,岂徒人事?

授之者天,厚之者地,告之者神,成之者运。

夫黄河清,而圣人生;夫里社鸣,而圣人出;

夫群龙见,而圣人用。故有伊尹,莘氏媵臣;

阿衡于商,商即商汤;故有太公,渭滨贱老;

而尚父周,周文武王。百里奚者,在虞虞亡;

而百里奚,在秦秦霸,非不才虞、而才于秦。

张良得授,黄石兵符,诵三略说,游于群雄,

而其言也,身微言轻,如水投石,莫之受也;

及遭汉祖,其言犹如、以石投水,莫之逆也;

非张良拙、说于陈项,而又巧言、于沛公也。

然则张良、之言一也,因不识其、所以合离。

合离之由,神明道也。故彼四贤,名载于图,

应乎天事,合于人心,其可格之,贤或愚哉?

天纵之圣,孔子有云:清明在躬,气志如神;

嗜欲将至,有开必先;天降时雨,山川出云。

诗歌总集,诗经有云:惟岳降神,生甫及申;

惟申及甫,惟周之翰。谓因圣君,运命之谓。

岂惟兴主,乱亡者如。幽王之惑,因褒女也,

祅者同妖,始于夏庭;曹伯阳获、公孙强也,

征发其于、土神社宫;叔孙豹者、之昵竖牛,

而此祸乱、成于庚宗。吉凶成败,各以数至,

咸皆不求、而自相合,咸皆不介、而自亲矣!

昔圣受命、河洛而曰:以文命者,七九而衰;

以武兴者,六八而谋。及至成王、定鼎郏鄏,

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命有在,鼎未可问?

故幽厉间,周道大坏。二霸之后,礼乐凌迟。

文薄之弊,渐于灵景。辩诈之伪,成于七国。

酷烈之极,积于亡秦。文章之贵,弃于汉祖。

虽仲尼圣,颜冉大贤,皆揖让于、规矩之内,

亦訚闇于、洙泗之上,而总不能、遏其端也。

孟轲孙卿,体二希圣,从容正道,不维其末,

天下卒至,溺不可援。夫以仲尼、之才学也,

以仲尼器,不周鲁卫;以仲尼辩,言不定哀;

以仲尼谦,见忌子西;以仲尼仁,取雠于桓;

以仲尼智,屈厄陈蔡;以仲尼行,招毁叔孙。

夫道足以、济于天下,而己不得、贵重于人;

其言足以、经理万世,而不见有、信之于时;

其行足以、应乎神明,而其不能、弥纶于俗;

应聘七十,不获一主。总驱骤于、蛮夏之域,

总屈辱于、公卿之门,其不遇也,即是如此!

及孙孔伋,其字子思,希圣备体,而未之至,

封已养高,势动人主。其所游历,所到之处,

诸侯莫不、结驷造门;虽来造门,犹不得宾。

其徒卜商,其字子夏,升堂未入、于室者也。

退老于家,魏文师之,西河之人,肃然归德,

比于夫子,莫敢间其。故而言之:治乱运也;

穷达命也,贵贱时也。后之君子,区区一主,

不免常常、叹息一朝。大夫屈原、以之沈湘,

太傅贾谊、以之发愤,自我抑郁,不亦过乎?

然则圣人,所以为圣,因盖在乎,乐天知命,

故遇不怨,居而不疑。其身可抑,道不可屈;

其位可排,名不可夺。譬如水也,通斯为川,

而堵塞之,斯为渊焉;升之于云,则雨施下;

沉之于地,则泽土润;体清洗物,不乱于浊;

受浊济物,不伤于清。故圣人处,穷达如一。

忠直迕主,独立负俗,好人难为,理势然也。

故木秀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

行高于人,众必非之。前鉴不远,覆车继轨。

志士仁人,蹈之弗悔,操之弗失,究竟何哉?

将以遂志,而成名也。求遂其志,冒于风险,

求成其名,历谤议时,而彼处之,盖有算矣!

佼佼卜商,子夏而曰: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道之将行,命之将贵。伊尹吕尚,之兴于商;

百里子房,用于秦汉,不求自得,不徼自遇。

道之将废,命之将贱。岂独君耻,而弗为乎?

盖知为之,而弗得矣!凡有希世、苟合之士,

遽戚施人,俯仰尊颜,逶势利间,摇头摆尾,

意无是非,赞之如流;言无可否,应之如响;

窥看为神,向背变通;势之所集,从如归市;

势之所去,弃如脱遗。其必言曰:名身孰亲?

得失孰贤?荣辱孰珍?故有尔等,趋炎附势,

洁其衣服,矜其车徒,冒其货贿,淫其声色,

脉脉然地,自以为得。龙逢比干,之亡其身;

飞廉恶来,之灭其族;知伍子胥,属镂于吴;

而不戒于、费无忌者、之被诛夷、于楚国也;

盖讥汲黯,白首王爵;不惩张汤,牛车之祸;

盖笑萧望,跋踬于前;不惧石显,绞缢于后。

达者之算。亦各有尽。那么有问:凡人所以,

奔竞富贵,何为者哉?若夫立德,必须贵乎?

而幽厉王、之为天子,不如仲尼、之为陪臣;

必须势乎,则有王莽、则有董贤、之为三公,

不如杨雄、仲舒阒门。必须富乎?齐景千驷,

不如颜回、原宪约身。其为实乎?则执之杓、

而饮河者,不过满腹,弃室洒雨,不过濡身。

过此以往,弗能受也;其为名乎?则有善恶,

书于史册,毁誉千载;则有赏罚,悬于天道;

则有吉凶,灼乎鬼神;人之言行,固可畏也。

以娱耳目,乐心意乎?譬命驾游,五都之市;

则天下货,毕陈此矣!褰裳而涉,汶阳之丘;

则天下稼,如云织矣!椎紒将士、执矛而守,

敖庚海陵、之二仓也,则山坻积,在眼前矣!

披衽而登,锺山蓝田,则有夜光,之珍可观。

夫如是也,可谓天下,为物甚众,为己甚寡,

不爱其身,而啬其神,风惊尘起,散而不止,

六疾待前,五刑随后,利害生左,攻夺出右,

自以为见,身名亲疏,亦分荣辱,之客主哉!

谓天地之,大德曰生;谓圣人之,大宝曰位;

何以守位,可曰之仁?何以正人,可曰之义?

故古王者,一治天下,不以天下,奉一人也;

古之仕者,官行其义,而不以利,冒其官也。

古之君子,为官为民,盖耻得之,而弗能治;

不耻能治,而弗得也。而还原乎,天人之性;

而核查乎,邪正之分;而权衡乎,祸福之门;

荣辱之算,其昭然矣!故而君子,舍彼取此,

若夫出处,不违其时;若夫默语,不失其人。

天动星回,而北极星,自我泽民,犹居其所;

玑旋轮转,衡轴执中。既明且哲,以保其身;

贻厥孙谋,燕翼子者,昔吾先友,从事于斯。

古文观止,文赋

古文观止短古文(古文观止四字经文)(4)

余有每观,才士所作;窃有以得,其用心也。

放言遣辞,良多变矣!妍蚩好恶,可得而言。

每自属文,尤见其情;而也恒患,意不称物;

文不逮意,盖而言之,非知之难,能之难也。

故作文赋,多有借鉴;以述先士,之盛藻也。

因论作文,利害所由,佗日殆谓,曲尽其妙。

操斧伐柯,取则不远,随手之变,良难辞逮;

盖能言者,具於此云。伫立中区,以玄览也,

颐情志於,三坟五典。遵守四时,以叹逝也;

瞻视万物,而思绪纷。悲之落叶,于劲秋也;

喜于柔条,於芳春也;心懔懔然,以怀霜也;

志眇眇然,而临云也;咏之世德,之骏烈也;

诵之先人,之清芬也;游之文章,之林府也;

嘉之丽藻,之彬彬也;慨然投篇,而援笔也;

聊宣斯文,其始作也;收视反听,耽思傍讯,

精骛八极,心游万仞。而其致也,曈昽弥鲜,

事物昭晣,而互进也。倾于群言,之沥液也;

漱于六艺,之芳润也。浮于天渊,以安流也;

濯于下泉,而潜浸也。沈辞怫悦,游鱼衔钩,

牵引而出,重渊之深;浮藻联翩,翰鸟缨缴,

而坠落于,曾云之峻。博览而收,百世阙文,

广采博纳,千载遗韵。谢之朝华,於已披也;

启之夕秀,于未振也。观之古今,於须臾也;

抚之四海,於一瞬也。然后能够,选义按部,

考究言辞,就班有序。抱暑咸叩,怀响毕弹。

因枝振叶,沿波讨源。本隐以显,求易得难。

虎变兽扰,龙见鸟澜。妥帖易施,岨峿不安。

罄澄于心,以凝思也;眇于众虑,而为言也。

笼于天地,于形内也;挫于万物,于笔端也。

始于踯躅,於燥吻也;终于流离,于濡翰也。

理之扶质,以立干也;文之垂条,而结繁也。

信于情貌,之不差也,故有每变,而在其颜。

思涉于乐,其之必笑;方言于哀,而已必叹。

或因操觚,以率尔也;或因含毫,而邈然也。

伊之兹事,之可乐也;固之圣贤,之所钦也。

课之虚无,以责有也;叩之寂寞,而求音也。

函之绵邈,於尺素也;吐之滂沛,乎寸心也。

言恢弥广,思按逾深。而播芳蕤,之馥馥也;

而发青条,之森森也。见粲风飞,而猋竖也;

见郁云起,乎翰林也。体有万殊,物无一量。

纷纭挥霍,形难为状。文辞程才,以效伎也;

其意司契,而为匠也。在乎有无,而黾勉也;

当乎浅深,而不让也。离方遯员,穷形尽相。

故夫夸目,者尚奢也;故夫惬心,者贵当也。

故夫言穷,者无隘也;故夫论达,者唯旷也。

诗于缘情,而绮靡也;赋于体物,而浏亮也。

碑于披文,以相质也;诔于缠绵,而凄怆也。

铭于博约,而温润也;箴于顿挫,而清壮也。

颂之优游,以彬蔚也;论之精微,而朗畅也。

奏之平彻,以闲雅也;说因炜晔,而谲诳也。

虽因区分,之在兹也;亦因禁邪,而制放也。

要辞因达,而理举也;故而文辞,无取冗长。

其为物者,也多姿也;其为体者,也屡迁也。

于其会意,也尚巧也;于其遣言,也贵妍也。

而暨音声,之迭代也;而若五色,之相宣也。

虽然逝止,之无常也;固之崎锜,而难便也。

苟之达变,而识次也;犹之开流,以纳泉也。

如之失机,而后会也;恒之操末,以续颠也。

谬之玄黄,之袟叙也;故因淟涊,而不鲜也。

仰逼先条,俯侵后章。辞害理比,言顺义妨。

离之双美,合之两伤。临于考殿,最於锱铢;

对于定去,留於毫芒。苟铨衡裁,固应绳当。

或有文辞,文繁理富,而其文辞,意不指适。

极无两致,尽不可益。片言居要,一篇警策。

虽然众辞,之有条也;必然待兹,而效绩也。

功多累寡,取足不易。藻思绮合,清丽千眠。

炳若缛绣,凄若繁弦。所拟不殊,暗合曩篇。

虽然杼轴,於予怀也;怵之佗人,之我先也。

伤廉愆义,虽爱必捐。苕发颖竖,离众绝致。

形不可逐,响难为系。孤立特峙,非常音纬。

于心牢落,而无偶也;于意徘徊,而不能揥。

石因韫玉,而山辉也;水因怀珠,而川媚也。

榛楛勿翦,蒙荣集翠。缀下白雪,吾济所伟。

或者讬言,於短韵也;或对穷迹,而孤兴也。

俯视寂寞,而无友也;仰视寥廓,而莫承也。

偏弦独张,清唱靡应。寄辞瘁音,靡言弗华。

混之妍蚩,而成体也;累之良质,而为瑕也。

象于下管,之偏疾也;故而虽应,而不和也。

或者遗理,以存异也;或徒寻虚,以逐微也。

言因寡情,而鲜爱也;辞因浮漂,而不归也。

弦么徽急,虽和不悲。奔放谐合,嘈囋妖冶。

悦目偶俗,高声曲下。因寤防露,与其桑间,

又虽然悲,而不雅也。清虚婉约,除烦去滥。

阙之大羹,之遗味也;同之朱弦,之清汜也。

虽于一唱,而三叹也;固染既有,雅而不艳。

丰约之裁,俯仰之形。因宜适变,曲有微情。

或因言拙,而喻巧也;或因理朴,而辞轻也。

或因袭故,而弥新也;或因沿浊,而更清也。

或因览之,而必察也;或因研之,而后精也。

譬犹舞者,赴节投袂;譬犹歌者,应弦遣声。

是盖轮扁,所不得言,亦非华说,之所能精。

普及辞条,与文律也;良及余膺,之所服也。

练及世情,之常尤也;识及前修,之所淑也。

浚发巧心,受欠拙目。彼于琼敷,与玉藻也;

若于中原,之有菽也。同于橐龠,之罔穷也;

与于天地,乎并育也。虽乎纷蔼,於此世也;

嗟乎不盈,於予掬也。患于挈瓶,之屡空也;

病于昌言,之难属也。踸踔短垣,庸音足曲。

恒于遗恨,以终篇也;岂可怀盈,而自足也。

惧于蒙尘,於叩缶也;顾于取笑,乎鸣玉也。

应感之会,通塞之纪。来不可遏,去不可止。

藏若景灭,行犹响起。天机骏利,何纷不理。

思若风发,於胸臆也;言如泉流,於唇齿也。

纷之威蕤,以馺鹓也;唯之毫素,之所拟也。

其文徽徽,以溢目也;其音泠泠,而盈耳也。

六情底滞,志往神留。兀若枯木,豁若涸流。

而揽营魂,以探赜也;而顿精爽,於自求也。

因理翳翳,而愈伏也;因思乙乙,其若抽也。

是以或者,竭情多悔;是以或者,率意寡尤。

虽有兹物,之在我也;而非余力,之所戮也。

故时抚空,怀而自惋,吾未识夫,开塞所由。

因伊兹文,之为用也;固为众理,之所因也。

恢弘万里,而无阂也;通达亿载,而为津也。

为之俯贻。则於来叶;为之仰观,象乎古人。

济之文武,於将坠也;宣之风声,於不泯也。

因涂无远,而不弥也;因理无微,而弗纶也。

配之霑润,於云雨也;象于变化,乎鬼神也。

被于金石,而德广也;流于管弦,而日新也。

古文观止,洛神赋

古文观止短古文(古文观止四字经文)(5)

黄初三年,余朝京师,还济洛川,古人有言:

斯水之神,名曰宓妃。感于宋玉,对楚王遇,

神女之事,遂作斯赋,即神女赋,其辞有云:

余从京域,言归东藩,背伊阙山,越轘辕山,

经过通谷,攀陵景山。日既西倾,车殆马烦。

税驾蘅皋,秣驷芝田,容与阳林,流眄洛川。

精移神骇,忽焉思散。俯则未察,仰以殊观。

睹一丽人,于岩之畔。乃援御者,而告之曰:

尔有觌于,彼之者乎?彼何人斯?若此之艳!

御者对曰:臣闻此有,河洛之神,名曰宓妃。

然君王见,无乃是乎?其状若何,臣愿闻之。

余告之曰:其形貌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

荣曜秋菊,华茂春松。仿佛兮若,轻云蔽月;

飘飖兮若,流风回雪。远而望之,皎若旭日。

迫而察之,如泣如诉,灼若芙蕖,出于渌波。

秾纤得衷,修短合度。肩若削成,腰如约素。

延颈秀项,皓质呈露,芳泽无加,铅华弗御。

云髻峨峨,修眉联娟,丹唇外朗,皓齿内鲜。

明眸善睐,靥辅承权,瑰姿艳逸,仪静体闲。

柔情绰态,媚于语言。奇服旷世,骨象应图。

轻披罗衣,之璀粲兮!晃珥瑶碧,之华琚也;

穿戴金翠,之首饰也;缀之明珠,以耀躯也。

践踏远游,之文履也;拖曳雾绡,之轻裾也。

微散幽兰,之芳蔼兮!缓步踟蹰,于山隅也。

忽焉纵体,以遨以嬉。左倚采旄,右荫桂旗。

攘其皓腕,于神浒兮!探身采摘,湍濑玄芝。

余已情悦,其淑美兮!心田振荡,而不怡也。

苦无良媒,以接欢兮!乃托微波,而通辞也。

愿心诚素,之先达兮!解下玉佩,以要求之。

嗟乎佳人,之信修兮!羌习礼仪,而明诗也。

其抗琼珶,以和予兮!指着潜渊,而为期也。

执着眷眷,之款实兮!惧乎斯灵,之我欺也。

感于交甫,之弃言兮!怅然犹豫,而狐疑也。

收敛和颜,而静志兮!申明礼仪,防以自持。

洛灵感焉,徙倚彷徨。神光离合,乍阴乍阳。

竦之轻躯,以鹤立也;若之将飞,而未翔也。

践于椒涂,之郁烈也;步于蘅薄,而流芳也。

超然长吟,以永慕兮!声音哀厉,而弥长也。

众灵杂遝,命俦啸侣。或戏清流,或翔神渚。

或采明珠,或拾翠羽。随从南湘,之二妃也;

亦携汉滨,之游女也。叹乎匏瓜,之无匹兮!

咏乎牵牛,之独处也。其扬轻袿,之猗靡兮!

其翳修袖,以延伫也。体迅飞凫,飘忽若神。

凌波微步,罗袜生尘。动无常则,若危若安。

进止难期,若往若还。转眄流精,光润玉颜。

含辞未吐,气若幽兰。华容婀娜,令我忘餐。

屏翳收风,川后静波。冯夷鸣鼓,女娲清歌。

腾跃文鱼,以警乘也;鸣响玉鸾,以偕逝也。

欢乎六龙,俨其齐首;载着云车,之容裔也。

鲸鲵踊跃,而夹毂也;水禽飞翔,而为卫也。

便越北沚,翻过南冈,而纡素领,回望清阳,

启动朱唇,以徐言也;陈述交接,之大纲也。

恨乎人神,之道殊兮!怨乎盛年,之莫当也。

抗其罗袂,以掩涕兮!其泪流襟,之浪浪也。

悼之良会,之永绝兮!哀之一逝,而异乡也。

而无微情,以效爱兮!乃献江南,之明珰也。

虽然潜处,于太阴也;长寄心于,心仪君王。

忽而不悟,其所舍也;怅然神宵,而蔽光也。

背下陵高,足往神留。遗情想像,顾望怀愁。

冀其灵体,之复形也;御其轻舟,而上溯也。

浮乎长川,而忘反也;思乎绵绵,而增慕也。

于夜耿耿,而不寐也;沾湿繁霜,而至曙也。

命我仆夫,而就驾也;吾将继续,归乎东路。

而揽騑辔,以抗策也;怅然盘桓,而不能去。

古文观止,与妻书

古文观止短古文(古文观止四字经文)(6)

吾妻意映,卿卿如晤:

吾以此书,与汝永别。作此书时,尚是世人;

汝看书时,吾已成鬼。吾作此书,泪墨齐下,

不能竟书,而欲搁笔。又恐于汝,不察吾衷,

而谓吾忍,舍汝而死,谓不知汝,不欲吾死,

故遂忍悲,为汝言之。吾至爱汝!如汝爱吾,

而即为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以就死也!

遇汝以来,常愿天下,有情人者,都成眷属;

然遍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够?

司马多情,泪湿青衫,吾不能学,太上忘情。

古语有云:世上仁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吾充之吾,爱汝之心,

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吾敢,先汝而死,

而不顾汝,恳体吾心。悲啼之余,天下为念。

当亦乐于,牺牲吾身,与汝之身,及汝福利,

为天下人,谋永福也。夫行大义,汝其勿悲。

汝曾忆否?或者四年,五年某夕,吾尝语曰:

与其使吾,先去死也,无宁让汝,先吾而死。

汝初闻言,生气而怒,后经过吾,委婉解释,

汝虽不谓,吾言为是,而亦无辞,合适以答。

吾意盖谓,以汝之弱,必不能禁,失吾之悲,

而吾先死,留苦与汝,生不如死,吾心不忍,

故而宁请,汝先去死,再由吾来,担悲痛也。

嗟夫谁知,吾因爱汝,敢于辞世,先汝而死?

吾真不能,忘怀汝也!时常回忆,后街之屋,

入门穿廊,过前后厅,又三四折,有一小厅,

厅旁一室,无比温馨,为吾与汝,双栖之所。

还在初婚,三四个月,适逢冬之,望日前后,

窗外疏梅,筛落月影,忽明忽暗,依稀掩映,

时吾与汝,脉脉含情。並肩携手,低低切切,

何事不语,何情不诉!及今思之,空余泪痕!

又回忆起,六七年前,吾之逃家,亦复归也,

时汝委屈,而泣告我:望夫今后,若有远行,

必以告妾,妾随君行。吾亦感动,既许汝矣!

前十余日,回家即欲,乘以此行,之事语汝,

与汝相对,不能启口;且以汝之,有身孕也,

更因失吾,恐不胜悲,故惟日日,呼酒买醉。

嗟夫当时,余心之悲,盖不能以,寸管形容。

吾愿与汝,相守以死。第以今日,事势观之:

天灾可死,盗贼可死,瓜分之日,亦可以死,

奸吏虐民,可以死也!吾辈处于,今日中国,

而于国中,暗无天日,无地无时,不可以死!

而到那时,使吾痛苦,眼睁睁地,看着汝死,

或者使汝,无比痛苦,眼睁睁地,看着吾死,

吾能之乎!抑汝能乎!即可不死,离散不见,

徒使两地,魂牵梦绕,望眼欲穿,而骨化石,

试问世人,古往今来,几曾得见,破镜重圆?

则较之死,更为苦也,身不由己,将奈之何?

今吾与汝,幸而双健;天下人人,不当死死,

与不愿离,别无选择,而有离者,不可数计;

俩俩钟情,如吾辈者,如鸟飞散,能忍之乎?

此吾故敢,心怀天下,率性就死,不顾汝也!

吾今可谓,死无余憾,对于国事,成与不成,

自有同志,大有人在。依新五岁,转眼成人,

汝善抚之,使之肖吾。汝腹中物,吾疑其女,

女必像汝,吾心甚慰;或又是男,则亦教其,

父志为志,则吾死后,尚有后二,意洞在也,

甚幸甚幸!甚幸甚幸!吾家以后,日当甚贫,

贫无所苦,清静过日。吾今与汝,再无言矣!

吾已居于,九泉之下,遥相呼应,闻汝哭声,

吾亦当哭,以相和也。吾在平日,不信有鬼,

于今则又,望其真有。人言心电,感应有道,

吾亦渴望,其言是实,则吾之死,是超凡也,

吾灵尚有,依依傍汝,汝亦不必,以无侣悲。

吾于生平,未尝以吾,所志语汝,是吾不是。

然而语之,又恐于汝,日日夜夜,为吾担忧。

吾之牺牲,百死不辞,使汝担忧,非吾所忍。

吾爱汝至,不惜生命,故为汝谋,惟恐未尽。

汝幸偶吾,又何不幸,而要生于,今日中国?

吾幸得汝,又何不幸,而要生于,今日中国?

卒总不忍,独善其身。嗟夫嗟夫!巾短情长,

所未尽者,尚有万千,汝亦可以,摹拟得之。

吾今不能,再见汝矣!知汝不能,就此舍吾,

其时时于,梦中寻吾。一恸几绝!一恸几绝!

辛亥三月,二十六日,深夜四鼓,意洞手书。

家中诸母,皆通晓文,有不解处,望请指教。

当尽吾意,深以为幸!

1911年3月26日——林觉民

古文观止,禀父书

原作:方声洞

古文观止短古文(古文观止四字经文)(7)

父亲膝下,跪而禀者:

此为汝儿,不孝之子,最后亲笔,之禀父书。

此禀父书,果到家者,则儿已经,久别人世。

谓儿之死,死不足惜,第此次事,未禀吾父,

愧对宗祠,实为大罪,故儿临死,特将其之,

就死原因,为父陈之:窃自满洲,入关以来,

凌虐汉人,无所不至。迄於今日,外患逼迫,

瓜分之祸,已在目前;满洲政府,犹不愿意,

实心实意,改良政治,变法维新,以图强盛;

仅以预备,立宪空名,炫惑内外,之观听也!

卑躬屈膝,必欲断送,汉人土地,於外人也!

然后始满,大快其心。故满政府,一日不去,

中国一日,不免危亡。欲保全土,必驱满府,

此固人人,所共知也!儿蓄此志,诚然已久,

只是因以,时机未至,故而翘首,隐忍未发。

迩者幸而,与海内外,诸多同志,共谋起义,

以扑满府,以救祖国。祖国存亡,在此一举。

败则中国,不免于亡,四万万人,难免皆死,

而不特留,汝儿一人;如事成则,四万万生,

汝儿虽死,亦乐哉也!只以吾父,爱汝儿切,

故儿临死,必须禀告。但望吾父,以国为心,

而勿伤于,汝儿之死,大义为先,则幸甚矣!

男儿在世,若能施展,建功立业,以强祖国,

使我同胞,皆享幸福,奋斗而死,亦大乐也!

且为祖国,而光荣死,亦义之大,所应尔也!

儿刻已念,有六岁矣!对于家庭,本应尽责,

只以国家,今不能保,则我身家,亦不能保,

即儿因此,为身家计,亦不得不,死中求生。

汝儿今日,竭力驱满,竭尽国家,之责任者,

亦即所谓,保卫身家。预见他日,革命成功,

我家之人,皆新国民,而子孙辈,长保无虞,

则儿虽死,死得其所。惟甚担忧,从此以往,

一切家事,均不能为,吾父分忧,甚为抱憾。

幸有涛兄,及诸孙在,则儿或可,稍安地下。

惟祈吾父,得此信后,恳切不可,过於伤心,

郁郁不乐,以碍福体,则儿之罪,更弥大矣!

父之伟大,庆幸谅之。我不去死,谁为国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