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模型一般分为7层结构, 每层都可以有几个子层。7层从上到下分别是:7应用层、6表示层、5会话层、4运输层、3网络层、2数据链路层、1物理层;其中高层 (即7、6、5、4层) 定义了应用程序的功能, 下面3层 (即3、2、1层) 主要面向通过网络的端到端的数据流。

  物理层:信号传输的媒体。该物理媒体 (physical medium) 可以具有多种形状和形式, 并且对沿途的每个传输器-接收器而言不必具有相同的类型。物理媒体的例子包括双绞铜线、同轴电缆、多模光纤缆、陆地无线电频谱和卫星无线电频谱。物理媒体划分为两类:引导型媒体 (guided media) 和非引导型媒体 (unguided media) 。对于引导型媒体, 电波沿着固定媒体前行, 如光缆、双绞铜线和同轴电缆。对于非引导型媒体, 电波在空气或外层空间中传播, 例如在无线局域网或数字卫星频道中。物理层的任务是将每帧数据中的一个一个比特从一个节点移动到下一个节点。该层的协议是与链路相关的, 并且与实际传输媒体相关。

  链路层:链路层提供的服务取决于该链路的特定链路层协议。某些协议提供基于链路的可靠传递, 但其不同于运输层的TCP, TCP提供从一个端系统到另外一个端系统的可靠交付。但是一个数据报 (datagram) 从源到目的地传送通常需要经过几条链路, 一个数据报可能被沿途不同链路上的不同链路层协议处理。链路层分组一般称为帧 (frame) 。

  网络层:网络层分组一般称为数据报 (datagram) , 网络层负责将数据报从一台主机移动到另一台主机。源主机中的运输层协议 (TCP或者UDP) 向网络层递交报文段和目的地址。网络层包含了IP协议, 该协议定义了数据报中的各个字段以及端系统和路由器如何作用于这些字段。IP是网络连接在一起的粘合剂。

  运输层:运输层在应用程序之间输送应用层报文。因特网中有2个运输协议, 即TCP和UDP, 利用其中的任一个都能运输应用层报文。TCP向它的应用程序提供了面向连接的服务。运输层分组成为报文段 (segment) 。

  会话层:它定义了如何开始、控制和结束一个会话, 包括对多个双向消息的控制和管理, 以便在只完成连续消息的一部分时可以通知应用, 从而使表示层看到的数据是连续的, 在某些情况下, 如果表示层收到了所有的数据, 则用数据代表表示层。示例:RPC, SQL等。

  表示层:这一层的主要功能是定义数据格式及加密。例如, FTP允许你选择以二进制或ASCII格式传输。如果选择二进制, 那么发送方和接收方不改变文件的内容。如果选择ASCII格式, 发送方将把文本从发送方的字符集转换成标准的ASCII后发送数据。在接收方将标准的ASCII转换成接收方计算机的字符集。示例:加密, ASCII等。

  应用层:应用层协议分布在多个端系统上, 一个端系统中的应用程序使用协议与另一个端系统中的应用程序交换信息。应用层的信息分组成为报文 (message) 。

计算机网络的组成有哪些(计算机网络的组成)(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