醍醐禅院介绍(日本醍醐寺的传世珍宝)(1)

菩提世界

日本醍醐寺的传世珍宝

供图、支持 / 上海博物馆 撰文 / 师若予

醍醐寺作为日本真言宗醍醐派的总寺,是一座世代相传的“木文化”与“纸文化”的宝库,保存有大量的佛教雕塑、绘画、法器等珍品,年代最早可追溯至公元8世纪的奈良时期,寺内的金堂、五重塔等许多建筑物也被指定为日本的“国宝”。1994年,醍醐寺被批准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醍醐禅院介绍(日本醍醐寺的传世珍宝)(2)

开山堂(重要文化财),为供奉醍醐寺开山祖师理源大师圣宝的影堂。现存建筑为庆长十一年(1606年)丰臣秀赖重建的。堂内供奉弘法大师空海、理源大师圣宝和醍醐寺初代座主观贤的雕像。

中国西安青龙寺是日本醍醐寺的祖寺。唐玄宗时期“开元三大士”善无畏、金刚智、不空相继入华,标志以金刚界、胎藏界两部密法为代表的纯正密教正式传入中国。长安青龙寺惠果(长安人,俗姓马)从不空受金刚界密法,后又从善无畏弟子玄超受胎藏界密法,融合金刚、胎藏二法,创立理智一如的“金胎不二”法门。惠果将“金胎不二”之法授予来长安学习佛教的日僧空海,空海学成回国创立日本真言宗,以京都东寺为传法中心,故又称东密。

醍醐寺开山祖师圣宝是“弘法大师”空海的再传弟子。公元874年理源大师圣宝于京都东南郊笠取山顶建立草堂供奉如意轮、准胝两观音像。圣宝在山顶建寺因得到醍醐天皇的支持成为御愿寺,后来在诸多天皇及公卿贵族、武士阶层的庇护下,醍醐寺历经千余年成为日本真言宗醍醐派的总本山。

醍醐禅院介绍(日本醍醐寺的传世珍宝)(3)

《文殊渡海图》,镰仓时代(13世纪),绢本设色,纵143.1厘米,横106.5厘米,日本国宝。图中以骑于狮背上的文殊菩萨为主尊,画面右下方双手合十的小儿为善财童子;画面右侧狮子背后为受文殊点化的罽宾僧人佛陀波利;画面左前牵狮者为胡人相貌的于阗国王;画面左后方持杖老者为佛陀波利在五台山遇见的文殊菩萨变化成的大圣老人。因画中诸尊像位于海面水波之上,故被称为渡海文殊。

醍醐寺目前拥有69378件国宝、6521件重要文化财、92栋古建筑。作为真言宗艺术中心之一,醍醐寺保留有大量自奈良(710~794年)到江户时代(1603~1867年)的佛教雕塑、绘画、法器等珍贵文物,以平安、镰仓时代的文物最为精彩,不少精品的样式被认为是“弘法大师”空海自中国传来,与唐宋佛教艺术关系密切,可见醍醐寺文物体现的不仅是中日两国佛教的交流,更是两国人文艺术的交流。

重要文化财,日本国文化厅将之英译为Important Cultural Properties,指日本国境内具有非常高的历史、文化、艺术、学术价值的有形文化遗产,由日本文部科学省文部科学大臣依据《文化财保护法》划定,范围涵盖名胜古迹、可移动的古代文物、历史资料、考古资料等。

醍醐禅院介绍(日本醍醐寺的传世珍宝)(4)

弘法大师像,江户时代·宽文七年(1667年),彩绘木雕,高83厘米。弘法大师空海(774~835年)在唐长安青龙寺传承惠果开创的“金胎不二”密法,归国后创立日本真言宗。

依据《国宝及重要文化财指定基准》,日本官方将重要文化财中,“制作极其精美,且极具文化史意义”、“学术价值极高,且极具历史意义”者,指定为国宝。因此,在日本相关法律中,国宝是重要文化财的一种。国宝,可理解为重要文化财中最精粹的部分。

醍醐寺文物珍藏分为三大部分,一是与该寺开山祖师理源大师圣宝相关的文物;二是该寺藏佛教文物,以日本真言宗为主,兼及净土等其他宗派,主要是佛教造像、本尊画像、曼荼罗、法器和经卷文书及建筑等;三是桃山时代(16世纪)以来,保存的大量的障壁画和屏风画。

醍醐禅院介绍(日本醍醐寺的传世珍宝)(5)

清泷宫拜殿(国宝),为供奉清泷权现的殿堂。权现,指将佛与菩萨等以日本固有神灵的形象来权宜变化的表现。此神为娑竭罗龙王之女,准胝、如意轮两观音的化身。

醍醐禅院介绍(日本醍醐寺的传世珍宝)(6)

醍醐寺境内图,理源大师圣宝最初创建醍醐寺是在山上的上醍醐,上醍醐作为整个寺院的发祥地,保留众多与理源大师有关的古建筑。

醍醐源流

醍醐寺开山祖师理源大师圣宝在奈良师从日本东密始祖弘法大师空海的同父异母弟贞雅出家。圣宝在奈良求学多年,并一直与东大寺等佛寺有密切联系,深受奈良佛教影响。据《醍醐寺缘起》记载,贞观十六年(公元874年),来自奈良的僧人圣宝在京都周边的群山中寻找建立新寺庙的理想处所,终于在京都东南郊的笠取山上看到五色祥云缭绕山顶,圣宝心想此祥云之下正是建立三密瑜伽法城的净域,于是奋力攀登,来到山顶的一处平地,眼前忽然出现一白发皓首老翁。老翁捧起地下涌出的泉水边饮边赞叹道:“呜呼,醍醐味!”佛教有五味,即乳、酪、生酥、熟酥和醍醐,醍醐为五味之最,世间至高的美味。

醍醐禅院介绍(日本醍醐寺的传世珍宝)(7)

《弥勒菩萨像》,镰仓时代(13世纪),绢本设色,纵94.7厘米,横51.4厘米,重要文化财。本图为源自三宝院的弥勒菩萨独尊画像。图中弥勒身上的装饰、所持莲花及宝瓶、衣纹处理与依据弘法大师空海自唐朝请来的图样相一致。

圣宝见老人气宇不凡,于是向其请教选址建寺一事。老人回答:“此山乃是古来佛祖传法的圣地,诸天拥护的灵峰。我乃本山的地主横尾明神,愿将此山献与法师,愿法师弘传密法利乐众生,我将永远守护此寺。”于是圣宝在山顶建立精舍,亲自雕刻如意轮、准胝两观音像供奉其中,寺院取名醍醐,笠取山也就更名醍醐山了。

醍醐禅院介绍(日本醍醐寺的传世珍宝)(8)

《弥勒曼荼罗》,镰仓时代(13世纪),绢本设色,纵103.2厘米,横56.6厘米,重要文化财。

以上是醍醐寺来源的传说,历史上圣宝于山顶供奉两观音有其深远用意,在度化六道的六观音中,如意轮观音掌管天道,准胝观音掌管人道,两观音即“天人”—天子与臣民,供奉两观音即祈愿皇室与百姓安稳太平。当时在京都东北、西北和西南皆有名刹或神宫镇护,只有东南方空缺,于是圣宝在此建立醍醐寺并供奉两观音,就有祈求国泰民安的用意在其中。

醍醐寺不仅法脉绵延,在历史上也高僧辈出,其中著名者如效法空海三次入宋求法的俊乘房重源。重源将刊刻于福州的六千多卷宋版一切经带回日本并奉献给醍醐寺,这批珍贵的经书至今仍保存于醍醐寺中。

醍醐禅院介绍(日本醍醐寺的传世珍宝)(9)

五重塔是日本皇室为祈祷醍醐天皇冥福而建的,竣工于公元951年,塔身高38米,塔顶相轮高13米,为醍醐寺也是京都现存最古老的木结构建筑。

醍醐事相

相对于探讨密教宗教理论的教相,修持者将修习身、语、意三密之具体作法称为事相。事相包括传法灌顶仪式及其他修法、祈祷的具体仪轨。醍醐寺在历史上一直是支持真言宗事相发展的代表性寺院。因修习真言密法的需要,寺内保存有大量在密教仪轨中使用的造像、法器、本尊及曼荼罗绘画等佛教艺术品。

醍醐禅院介绍(日本醍醐寺的传世珍宝)(10)

帝释天骑象像,平安时代(10世纪),彩绘木雕,像高112.2厘米,重要文化财。在日本帝释天像自奈良时代就有雕造,右腿盘曲,左腿下垂,坐于白象之上的造型,与东寺讲堂安置的同类造像一致,为空海自唐朝传来的密教系统的帝释天像样式。

五重塔是日本皇室为祈祷醍醐天皇冥福而建的,竣工于公元951年,塔身高38米,塔顶相轮高13米,为醍醐寺也是京都现存最古老的木结构建筑。塔内第一层壁画与该塔时代相同。五重塔第一层壁画构成立体的金刚、胎藏两界曼荼罗,四周再绘制密宗自印度、中国传入日本的真言宗传持八祖像,使得五重塔成为日本真言宗教理的象征,表现了由惠果创立而由空海传入日本的“金胎不二”真言教理,这一卓越的独创性设计实在令人叹服。

醍醐寺的佛教造像以密教题材为主兼及其他宗派,自圣宝以来醍醐寺与奈良东大寺关系密切,故寺内早期造像多受带有唐风的奈良佛像的影响。此外还有与净土信仰有关的阿弥陀如来像、地藏菩萨像等,故醍醐寺造像内容非常丰富。

醍醐禅院介绍(日本醍醐寺的传世珍宝)(11)

轮宝羯磨纹戒体箱,镰仓时代,木胎、铜皮镀金、银,长36.7厘米,宽12.4厘米,高16.3厘米。(上图)

金刚盘,镰仓时代,铜铸镀金,长22.1厘米,宽30.8厘米,高5.7厘米。(右图)

醍醐禅院介绍(日本醍醐寺的传世珍宝)(12)

醍醐寺藏有自奈良到江户时代的各类佛画,其中最有特色的是具有醍醐寺独特风格的平安、镰仓时代的密教绘画,这些绘画大量吸收了唐宋道释画的因素。13世纪以降,日本的佛画多用金及冷色系的色彩使画面表现出凝重的倾向,与此相对,醍醐寺佛画刻意抑制金的使用,而以明快的色彩为主,线条遒劲表现自如,与同时代佛画相比独具特色。

作为真言宗注重事相的寺院,醍醐寺不仅保存有自平安到江户时代的大量密教法器与宗教用具,而且还藏有如金铜九钴杵这样的中国宋元时代的法器精品。

醍醐禅院介绍(日本醍醐寺的传世珍宝)(13)

不动明王像,镰仓时代•建仁三年(1203年),贴金彩绘木雕,像高53.3厘米,重要文化财。此尊像为镰仓初期著名佛像雕塑家快庆的作品。明王头顶上莲花表示大日如来无上智慧,辫发垂于脸左侧,两眼圆睁注视左下方,上排牙齿露出咬住下嘴唇。明王右手持剑,表示斩断烦恼;左手持索,一端为金刚钩表示钩住烦恼,一端为金刚杵,表示降服烦恼。这种形象的不动明王源自在弘法大师空海指导下,依据唐代样式雕造的京都东寺讲堂中的同类尊像,故在日本此类不动明王像也被称为“大师样不动”。

风雅醍醐

醍醐寺自平安初期作为醍醐天皇的御愿寺创建以来,乃日本真言宗一大重镇,受到历代天皇、公卿贵族及武士阶层的皈依与庇护。如此接近权力中心,使该寺在日本历史舞台上屡屡扮演重要角色。室町时代末期爆发“应仁、文明之乱”,日本进入动荡的战国时代(1467~1615年)。醍醐寺在此乱世中未能幸免,除五重塔等少数建筑外,下醍醐在“应仁之乱”中几乎化为灰烬,此后荒废达百年之久。

直到16世纪末期第八十代座主(住持)义演在用武力统一日本的丰臣秀吉(公元1537~1598年)的支持下,对醍醐寺进行了大规模的修复重建。义演是关白二条晴良之子,关白相当于中国古时首辅大臣或宰相,秀吉对关白之位向往已久,义演的兄长二条昭实将关白之位让给秀吉,秀吉帮助义演复兴醍醐寺与此有关。

醍醐禅院介绍(日本醍醐寺的传世珍宝)(14)

《松樱幔幕图屏风》,江户时代(17世纪),纸本金箔地设色,各纵169厘米,横359厘米,生驹等寿作。此屏风上绘有丰臣的家徽“五七桐”纹与樱花,使人联想起秀吉在醍醐寺举办的赏樱宴会,而有“醍醐花见屏风”之称。

醍醐花见,“花见”是日语中赏花、赏樱的意思。自平安时代以来,醍醐寺一直是观赏樱花的胜地。“醍醐花见”是丰臣秀吉在醍醐寺举行的日本古代史上规模最大的赏花活动。公元1598年春,为了在醍醐寺举办赏花活动,秀吉将奈良、滋贺的700棵樱树移植到寺内。其间秀吉在醍醐寺举行了盛大的赏花宴会,包括其子秀赖在内的家眷及臣属等1300多人参加了此次赏花活动。秀吉在赏樱时与义演留下秋季再来寺里观赏枫叶的约定,但同年8月在寺内三宝院快要完工之际秀吉死去,终未如期赴约。

醍醐禅院介绍(日本醍醐寺的传世珍宝)(15)

丰太阁花见行列,是以“醍醐花见”为故事背景的民俗活动。太阁是摄政关白让渡职位之后的专有名称,仅次于代表君主的陛下。丰臣秀吉让渡关白之位给外甥丰臣秀次之后被后世日本人尊为“丰太阁”。此活动每年4月的第二个星期日在醍醐寺举行,届时人们装扮成秀吉赏花的队伍在寺内游行,游行队伍在两旁观众的簇拥下显得非常热闹。

以秀吉来醍醐寺观赏樱花的“醍醐花见”事件为代表,醍醐寺在义演与秀吉及其家族的协力下迎来了近世的繁荣,产生了以古建筑群、屏风画和障壁画为代表的雅致而华丽的艺术。现存三宝院古建筑群和庭院是秀吉在举行“醍醐花见”之后,为了来年请天皇来醍醐寺赏樱花而亲自设计和主持修建的。

日本保存有成千上万的古寺,醍醐寺只是芸芸众刹之一。如今,醍醐寺的这些古建、秘宝不仅是研究中国唐宋时期佛教的重要参考,也为今人提供了能够拼凑出唐代密宗佛教文化与艺术原貌的珍贵的参照物。

醍醐禅院介绍(日本醍醐寺的传世珍宝)(16)

本文节选自《文明》2016.09月刊

扫描封面右下方二维码,关注《文明》杂志公众号:WENMINGZAZHI,了解更多精彩内容。

版权声明:《文明》杂志所使用的文章和图片属于相关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敬请相关权利人随时与我们联系及时处理。版权作品,未经《文明》杂志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客服邮箱:ylrnewlife2020@163.com 电话:010-67135553/67112221;13146832364/15611146084

醍醐禅院介绍(日本醍醐寺的传世珍宝)(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