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车祸”成了这两天的敏感词

主角李云迪却似乎并没有太大的不适,

除了致歉和“致歉”……

很难说这是好事儿还是坏事儿。

恩,至少他在演出之后还能过个开心的万圣节。

当弹琴成为一种习惯(弹琴是件很危险的事)(1)

要知道,很多钢琴演奏家,

都因现场演出的失误陷入了巨大的压力,

因此临时取消演出的不胜枚举,

拉赫玛尼诺夫也因此感到厌世

当弹琴成为一种习惯(弹琴是件很危险的事)(2)

霍洛维兹,格伦·古尔德,范·克莱本等,

也曾因此长时间中断演出

幸运的是有些人回来了,比如霍洛维兹

当弹琴成为一种习惯(弹琴是件很危险的事)(3)

有些人在录音中面对自己,比如古尔德

当弹琴成为一种习惯(弹琴是件很危险的事)(4)

而有些人,永远不回来了,比如克莱本

当弹琴成为一种习惯(弹琴是件很危险的事)(5)

你知道吗?

弹琴是很危险的事,底下没有安全网,你会因此而受伤。

——《Shine》

每天弹琴七八个小时的人太多了,但是能够少年成名的却只有极少数。

但是天才往往被毁掉,要么是因为压力,要么,是因为欲望。

当弹琴成为一种习惯(弹琴是件很危险的事)(6)

闪亮的风采(shine)(1996)

《Shine》是斯科特·希克斯的代表作。这部电影根据澳大利亚钢琴家大卫·赫夫高特(David Helfgott)的真人真事改编,他是一个疯子音乐家,常常不穿裤子,却性感而迷人。

片中的大卫是个比莫扎特更天才的钢琴手,小小年纪就能弹奏难度极大的曲子。特别是他在比赛中疯狂弹奏堪称史上难度最大的钢琴曲《拉赫马尼诺夫第三钢琴协奏曲》的片断场景,气氛紧张,心狂跳不已,又让人不敢喘一口大气,空气中像有一根绷紧的弦,一触即断。在片中我们听得到好多像《降A大调波罗乃兹舞曲》、《升C小调第二匈牙利狂想曲》、《拉赫马尼诺夫第三钢琴协奏曲》等演奏难度极大的钢琴曲,更像是演出了一场叫人如痴如醉的音乐盛宴。

然而每个成功的音乐家似乎都有一个被阴影笼罩的童年。大卫的父亲是一个强权主义者。作为在二战中存活下来的犹太人后裔,性格古怪又缺乏安全感。父亲对儿子灌输的唯一理念,就是要赢。“弱者会像小虫一样被踩扁”。

当弹琴成为一种习惯(弹琴是件很危险的事)(7)

父亲强迫他弹奏《拉赫曼尼诺夫三号钢琴曲》,有史来最难演奏的钢琴曲之一,这将成为他一生的梦魇。

但是当他第一次在深夜情不自禁地弹起这首曲子的时候,原因却是发自内心的“它真的很美啊”。

当弹琴成为一种习惯(弹琴是件很危险的事)(8)

未来一次次的比赛、演出,在后台等待结果的煎熬时刻,会再一次证明:“这是一个残忍的游戏。”

当弹琴成为一种习惯(弹琴是件很危险的事)(9)

父亲强大的控制欲,让David失去了第一次出国深造的机会。

当弹琴成为一种习惯(弹琴是件很危险的事)(10)

他用在浴缸里大便的方式表达一个孩子的抗议,而父亲却用无情地抽打深深伤害了一个孩子对于艺术的渴望,这一幕成为他一生挥之不去的痛楚。

当弹琴成为一种习惯(弹琴是件很危险的事)(11)

决裂的时刻终于到来。David决定离开家独自去英国皇家音乐学院读书。天才,对于一个少年来说,其实是一个残忍而沉重的负担。

他在寒冷的伦敦疯狂地练琴:

当弹琴成为一种习惯(弹琴是件很危险的事)(12)

吃烤焦的面包:

当弹琴成为一种习惯(弹琴是件很危险的事)(13)

同猫咪分食一罐鱼罐头:

当弹琴成为一种习惯(弹琴是件很危险的事)(14)

为的还是父亲那个梦魇般的希望——在闪耀的舞台上,淋漓尽致地弹奏《拉赫曼尼诺夫三号钢琴曲》。这一次,他因为痴迷而疯狂。

“你必须忘掉所有熟练的指法,音乐由心而发。钢琴就像怪兽,你必须驯服它,你必须像没有明天一样去演奏。”他真的像老师说的那样完全抛弃了自我。

当弹琴成为一种习惯(弹琴是件很危险的事)(15)

全片的这场最高潮演奏,绝对不输《海上钢琴师》里的斗琴,观者的心先深深陶醉之后转为刻骨的揪心。

他身着华服,坐在钢琴前,手指如雨骤落,而音色如珠如玉。

当弹琴成为一种习惯(弹琴是件很危险的事)(16)

突然发力,手指抖动,汗如雨下,整个音乐厅瞬间被一股五彩的华丽的音符抓住。

当弹琴成为一种习惯(弹琴是件很危险的事)(17)

当这股音符一路攀登,快要登顶的时候,突然背景音乐消失,画面只剩他翻飞着手指,几乎凝滞的脸庞。这一刻,预示着这个少年终于到达音乐的顶峰,但是顶峰的进一步,就是人生的癫狂。

当弹琴成为一种习惯(弹琴是件很危险的事)(18)

艺术与疯狂原本也只有一步之遥,眼镜摔落,天才,疯了。

当弹琴成为一种习惯(弹琴是件很危险的事)(19)

就在他被抢救的时候,手的主人已经全无知觉,但是那只右手依然在床单上疯狂弹奏。

当弹琴成为一种习惯(弹琴是件很危险的事)(20)

音乐已经超越了David的生命,无论在什么状况下,音乐永远是他生命中的唯一。

精神失常后的David仿佛回到了幼年一般,他说话重复、絮叨,走路蹦蹦跳跳,见到心爱的女人就以袭胸的方式表达爱意。

他以癫狂的方式摆脱了曾经煎熬半生的精神负担,终于能够弥补童年的缺失,像普通孩子一样快乐地玩着蹦蹦床:

当弹琴成为一种习惯(弹琴是件很危险的事)(21)

兴奋地裸泳:

当弹琴成为一种习惯(弹琴是件很危险的事)(22)

在最普通的小酒馆,嘴里叼着烟,演奏一首心爱的曲子。这时候他不在乎任何人,整个世界对他来说都化作了琴声。

当弹琴成为一种习惯(弹琴是件很危险的事)(23)

在攀登艺术高峰的道路上,人的内心会有很多欲望,内在的压力和外在的期许会把一个天赋异禀的人推向深渊。这是一种悲剧英雄的宿命。

但这又是超越本身的魅力所在。

这部电影让我们真正了解音乐家不为人知的一面,它可能不是那么光鲜,甚至还充满恐惧。

音乐能飞上天堂也能坠入地狱,或在地狱边缘飘荡

——《Piano, solo》

当弹琴成为一种习惯(弹琴是件很危险的事)(24)

寂寞钢琴师(Piano, solo)(2007)

《寂寞钢琴师》是纪念意大利著名音乐家“爵士钢琴诗人”卢卡·佛洛瑞生平的传记电影。

卢卡·佛洛瑞(吉姆·罗斯·斯图尔特 Kim Rossi Stuart 饰)从小在非洲长大,父亲经常出差,留下年幼的他和母亲寂寞思念,一日母亲丧身汽车轮下,目睹惨剧发生的卢卡从此心中埋下阴影。成年后的卢卡回到意大利,成了知名爵士钢琴家,融合非洲元素的爵士乐令他大受欢迎,更扬名国际,但是人前的荣耀并不能治愈他人后的伤痛,卢卡始终无法敞开心扉向任何人,更和整个世界保持冷漠和梳理,令他内心情绪走向一个恶性循环。后来小号手及歌手chet baker自杀身亡后,卢卡就生病了,他认为自己的钢琴曲是一把杀人利器,并一直喃喃自语着“是我用音阶杀了他”,“是我用E小调音阶把他推出窗外”。

随着年纪增大,对负罪感逐渐填满了他的生活,他的音乐里被深藏了许多痛苦,但最终连音乐都无法承载这一切,在38岁时,他灌录了最后一首独奏作品《能飞得多远》后,选择悬梁结束自己的生命,也在他的爵士音乐路途上划下了一个令人叹息不舍的休止符。电影原声钢琴曲的确相当唯美,每一首都能让人回味不已。

当弹琴成为一种习惯(弹琴是件很危险的事)(25)

童年,滤片镜头里,沙滩,漂亮的妈妈,非洲人的白色帆船,羞涩的笑脸和欢快的浪花。从他闪烁和深邃的眼神里感觉,他是沉默的孩子,细微的感情起伏都会深深扎入他柔软的内心。自闭倾向。

父亲常出差,他以孩童的叛逆为制裁,躲在丛林里不肯告别,却一路追随汽车扬起的尘土,小声呐喊:爸爸。 夜半母亲坐在钢琴边,是思念,或者仅仅是寂寞,他小心往前,拭去母亲面庞的泪珠。他对父亲的倔强,是在妈妈眼里的“不乖”,但被妈妈的吻所原谅。

第二日,在颠簸的车里,摇晃的后视镜,母亲微笑的眼眸和他似有小秘密般温馨的交换。 然后,车祸。

当弹琴成为一种习惯(弹琴是件很危险的事)(26)

那一刻,望见车底下零散的珍珠,他的童年结束,他的人生的钟摆凝固。

长大了以后,他是卓越的钢琴家。是天赋造就,抑或是和母亲的最后一夜,无声的钢琴的激发。他用灵幻的指触和封尘的记忆言语。古典乐,他弹拉赫马尼若夫,缭乱的音符沉缓有力。爵士乐有令人情不自禁喜悦的节奏,如热岛上渔民的号子清晰明亮。写给恋人的情歌,音色轻缓似她柔软温存的唇。

当弹琴成为一种习惯(弹琴是件很危险的事)(27)

最后写的[how far can you fly],像充满了郁积的雾,对人生之谜,他迈向死亡探究。钢琴成为他的一切,是他的城堡,不向外抵御,而是对内的禁锢。

当弹琴成为一种习惯(弹琴是件很危险的事)(28)

他对所有人疑虑,对外界漠不关心,带给他与世界的疏离,愈发令他内心陷入不可自拔的恐惧和无法抑制的沉痛,甚至削弱了他的生存能力。 当对母亲的悼念成为一种负罪般的生活,或者对一切美好的消逝皆怀有愧疚和愤怒,他的灵魂只能在颤抖中一步步撕裂到尽头。

当弹琴成为一种习惯(弹琴是件很危险的事)(29)

1995年。Luca Floures,38岁,悬梁自尽。

他的遗言里有一段话:

音乐诉说灵魂的语言,语言有时会令人混淆,但音乐能飞上天堂也能坠入地狱,或在地狱边缘飘荡,我爱那些用一生最后力气,挥洒每个音符的音乐人……

他用一生的力气去挥洒每一个音符,却永远也无法走出童年那一段刺耳的朝天空转的车轮。

这人间是人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欺世者发财,盗名者成功。

——《Amadeus》

当弹琴成为一种习惯(弹琴是件很危险的事)(30)

莫扎特传 Amadeus(1984)

《莫扎特传》是米洛斯·福尔曼执导的一部电影。影片以倒叙手法,通过一位作为御用乐师的旁观者的回忆,从头到尾讲完了一位奥地利音乐神童莫扎特的坎坷生平,也表现了追逐名利但却才能平庸的宫廷乐队指挥萨利埃里与才华横溢、但不谙世事的莫扎特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当弹琴成为一种习惯(弹琴是件很危险的事)(31)

amadeus,拉丁文里,上帝之宠。

当弹琴成为一种习惯(弹琴是件很危险的事)(32)

萨里埃利对莫扎特而言就是上帝,他恶意糟蹋他的作品,操纵他的经济收入,侮辱他的妻子,摆布着他青嫩的命运。无疑mozart是天才。天才不过是上帝得意的玩具,充满惊奇而意外脆弱。即便是孩童般不谙世事的无辜和兴高采烈的狂妄,都无法让他的一生拥有匹配绝世才华的尊崇地位。

当弹琴成为一种习惯(弹琴是件很危险的事)(33)

但他有何所谓。音乐于他,亦是一座堡垒,通往内心愉悦的花园,外人皆不晓其门径。

当弹琴成为一种习惯(弹琴是件很危险的事)(34)

1791年,他,Wolfgang Amadeus Mozart,36岁,弃于乱葬岗。

曾经烜赫一时的萨利埃里渐渐被人遗忘,莫扎特的作品却成为人类音乐殿堂里的瑰宝,在世间永远传唱,为世人赞颂。

部分素材来源于拇指阅读、豆瓣

当弹琴成为一种习惯(弹琴是件很危险的事)(35)

70余幅照片,从北京到新西兰; 20多幅手稿,从家信到遗书;私人画作、死亡证明、委托公证书,大量资料,多方位展现顾城一生轨迹。杨炼、芒克、谢冕、唐晓渡、西川、文昕、友友、宋新郁、肖全,当代文坛最重量级人物一一发声,还原一个真实的顾城,回望那个不可替代的二十世纪八十年代。

凤凰文化新书《顾城·故城》,京东、当当、亚马逊火热预售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