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倍问题怎么给孩子讲(和孩子试试看角色互换实验)(1)

和孩子试试看角色互换实验,降低同理心的难度 | 跟孩子们学谈判 第十二篇

这是桔梗在“谈判思维”的第319篇推文。

全文共2682字,阅读大约需要5分钟。


差倍问题怎么给孩子讲(和孩子试试看角色互换实验)(2)


1 引言

谈判思维”整天在号召大家“换位思考”,“同理心思考”,似乎都是纸上谈兵;

对此,桔梗我从来没有放下警惕,我始终有着忧虑,这些我秉持的思维方式,可能毫无实践的可能性。

因为“同理心”真的太难了,大部分时候,我都站在了“说话不腰疼”的那个角色,在告诫对方;

然而,一旦涉及“告诫”,我就再度掉入“立场争辩”的陷阱。

这个反复的逻辑漩涡,成为了我的思想阴影,久久不能散去。

那有没有一些切实的做法来体会同理心呢?

2 角色互换

我们依然在“跟孩子们学谈判”的系列推文中,它的思维方式来自沃顿商学院的“更好一点”谈判系统。

在沃顿商学院的“更好一点”谈判系统中,我看到了一些做法,比如“角色互换实验”。

谈判大师斯图教授,曾经为苏联的内阁做过谈判顾问,他曾经尝试用“角色互换实验”来帮助几个部长来完成财政预算方案的商讨谈判;

比如,农业部长希望国家财政更多的拨款给农业;教育部长希望国家更多拨款给教育;

双方各执一词,不相上下,各有各的道理;

斯图教授让农业部长和教育部长互换角色半个小时,在这个半个小时,双方必须站在对方角度来争论;

于是教育部长尝试去替农业部争取更多的拨款,农业部长尝试去替教育部争取更多的拨款;(尽管双方一开始都觉得有些不习惯)

但有意思的是,双方都能成功的找到对方立场上的论据;

半个小时以后,双方恢复身份,正式进入谈判,双方都惊讶的发现,谈判的难度大大降低了。

如果可能的话,在我们的商业工作中,我当然也鼓励你去和商业谈判伙伴做一次这样的“角色互换实验”;

但我知道,真正会这么做的人很少,因为这很别扭,对方也不见得配合你;

可是,有一种情况会增加这个实验的可能性,那就是和我们的孩子!

3 和女儿做实验

生活在纽约的威廉,有一个五岁大的女儿,名叫索菲娅;

最近,威廉发现索菲娅总是动不动就哭哭啼啼的,大人跟她说话也爱答不理,幼儿园的老师也反应她注意力不集中;

威廉打算用一下自己在沃顿商学院学到的谈判知识,和女儿做一次“角色互换游戏”。

有一个很有意思的地方,如果父母跟孩子提出这个游戏,很少有孩子会拒绝,孩子们总是无法抵抗扮演父母的游戏魅力;

于是,索菲娅开始扮演自己的父亲,威廉开始扮演自己的女儿;

索菲娅开始学着自己的父亲,让威廉扮演的“女儿”听“父亲”的话,做这做那;

威廉开始学着自己的女儿,要么哭哭啼啼,要么爱答不理的;

索菲娅又开始学着“父亲”的样子,说,

“哎呀,你怎么不听话,我还要管你的弟弟......”

威廉开始明白问题出在了哪里,索菲娅的弟弟约书亚出生刚一岁,他确实分了很多精力给约书亚,忽略了女儿;

女儿也开始意识到,自己的哭哭啼啼、爱答不理,确实很让人烦心;

不知道看到这里,亲爱的读者有没有发现一个问题,当我们做“角色互换”的时候,我们以为这个游戏的重点在于去感受对方世界的东西,但更让我们警醒的,居然是在扮演对方的时候,看到了扮演自己的对方所表现出来的,属于我们自己的问题。

就像威廉明白了,自己作为父亲给女儿的关注减少了;

女儿明白了,自己的任性表现让父亲担心了;

所以,角色互换实验的意义,更大的在于,

跳出自己的角色,来看自己的问题。

4 责任感

为什么和孩子做真实的“角色互换游戏”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因为,这个游戏能给孩子额外的责任感,这个责任感来自于他们扮演父母时的感受。

既然“同理心”那么难做到,不妨试试看这个游戏,在游戏里,扮演角色的你,就会不自觉的体会到一些东西;

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在没有换位之前的那份“责任感”;

这里比较吊诡的地方在于,孩子们扮演“父母”时获得的“权力感”才是他们能有责任感的前提;

大部分的父母觉得因为孩子们没有“责任感”,所以认为他们没有能力决策,所以才不让他们决策,或者说父母替孩子们决策;

可是孩子们之所以没法体验你的责任感,恰恰是你没有给他们决策的“权力”;

正所谓,“能力”越大,责任“越大”,你剥夺了孩子们的决策能力,还希望他能理解你的“责任感”,真是痴人说梦。

“角色互换游戏”恰恰给了孩子们这个机会去成为“大人”,拥有权力,那么你希望他们理解的事情将可能被理解。

而另一方面,父母们也在这个游戏中,体会到了本来完全没意识到的东西,比如,你觉得自己孩子今天的表现简直无理取闹,那有没有可能就是因为他今天的心情不好呢?

大人难道没有心情糟的时候吗?

你心情十分低落的时候会怎么做?

如果孩子们就是突然想要吃薯条这种垃圾食品,突然想要打一两个小时的游戏,你有没有想过,你曾经也会在某个失落的时候特别想要做类似的事情?

比如,你也会一回家就躺在沙发上看电视什么也不做,你也会找个酒吧喝两杯借酒浇愁。

你就比孩子强了多少吗?

孩子也需要解压,也需要释放;

传统的父母都在遇到孩子们的所谓“坏习惯”的时候,采用“堵”的策略;

我想告诉你,所有你不允许孩子做的事情,总有一天,他都可能会背着你和别人去做,比如,抽烟、喝酒、甚至毒品;

你禁止他做的一切,都只是在你面前关上了门,而你将要面对的是,未来孩子对你的隐瞒。

当你看到孩子的一个做法,请尝试去理解孩子为什么要这么做?

孩子活着不是为了你,他们做任何事也不是为了让你满意,他们是为了自己而活,请不要总是把孩子看做一个问题,而不是一个独立个体。


5 和儿子做实验

生活在美国洛杉矶的麦克-维特尔,有一个五岁的儿子,名叫利亚姆;

麦克发现,儿子最近一直表现的很叛逆,对父母的话很抗拒,总是假装什么也没听到;

因此,麦克发现自己越来越频繁对儿子大吼大叫;

麦克意识到这样的情况不正常,于是打算和儿子试试“角色互换游戏”;

一听说自己可以扮演爸爸,利亚姆倒是一点都不抗拒;

麦克让儿子扮演自己,自己扮演儿子,重演了儿子平常的态度,

儿子,我也跟你一样,只是假装没听到你说的话,你为什么也对我这么凶呢?

利亚姆开始眨着眼睛思索,他意识到了爸爸平常大吼自己时的感觉;

麦克趁热打铁,继续问儿子,

儿子,所以你觉得将来如果有人故意不理对方,我们该怎么做?

利亚姆咬了咬嘴唇,他觉得爸爸也应该有所改变,于是回答,

爸爸,我会多听你的话,可是你也有不理我的时候......

麦克点点头,摸着儿子的肩膀说,

嗯,爸爸答应你,我们两个以后都要认真听对方说话,无论说什么!

父亲和儿子在这一天互相做出了承诺,之后他们也是这么做的。

6 小结

“换位思考”对我们来说,通常都只是嘴上说说的一句空谈;

我强烈怀疑你真的愿意、或真的尝试过“换位”思考;

别把“角色互换游戏”看做是一个幼稚的游戏,试试看,也许你会惊讶它的效果;

一开始,为了熟悉这种感觉,你可以先和自己的孩子尝试这么做;

一旦你试过,你会更期待去和平常的朋友、同事,也做一次“角色互换”;

希望这个“实验”可以降低我们同理心的困难程度。

-

孩子们是天生的谈判家!”

-

-


这里是“谈判思维”!

“跟孩子们学谈判 第十二篇” 待续

--- 桔梗


差倍问题怎么给孩子讲(和孩子试试看角色互换实验)(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