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职场就像围城,我们每一个职场人总是以“墙外”的视角羡慕着“墙内”的世界,而也许你的生活也出现在别人的梦中。希望“互联网坊间八卦”能成为一个您分享和了解不同生活的平台。

今天,笔者给大家分享一位女性职场人的心声。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女性职场人最原始的生活、工作状态。希望这些“干货”能让你认识到不一样的职场。

五年以后就业前景好的小语种(专业听上去高级)(1)

本人女,当年高考第一志愿就是小语种,大学很好,城市也不错,离家近,真的是充满憧憬去的。当年女生读外语专业特别是小语种还是很被认可的,觉得专业听上去高级,自带逼格,前景好,适合女生。但实际上,小语种真的前景很差。以前以为英语和中文会很难就业,实际上这两个专业比起小语种不要太好。

先说毕业就业情况吧,我们学院小语种大多都是深造,直接就业很少很少。

【直接就业】

  1. 大公司:我考研等复试通知的时候(春招)投了几个岗位。小语种专业根本没有任何优势,HR、管培生、营销、新媒体等工作,你会的别人也会,别人做的还比你好。专业对口的如翻译、高中外语教师等,前者对口岗位很少很少,而且一般在北上广深,特别是广州深圳,而且纯翻译工资很低。后者一般要求硕士学历。我最后挑了一份某知名房地产公司的管培生工作,坐标新一线城市,年薪11W左右,打听了一下,该公司招的管培生都是TOP3的本科/研究生,工资统一。(也有厉害的,进了阿里,但是这个同学大学四年的路真不是常人所能及。)对比一下我工科专业的同学(国家电网、大公司核心研发等)流下泪水。
  2. 考公:等复试通知的时候我还了解了一下考公。整个省外语类对口的公务员一共只有3个还是4个岗位,竞争特别激烈。不设限的工作比竞争更激烈。对比中文系,害。
  3. 教资:如果要当专业对口的老师,岗位少,要求高(硕士);如果不对口如语数英等,有一种白学了四年的感觉,而且比起师范学生,完全没有优势,需要从头再来。
  4. 进外交部:这是真的好出路,但是被选上的人太少太少了,我们学院每个专业1-3个人,都是大佬,而且男生在这方面有性别优势。

【出国】

这是一条好出路,我身边一半的同学都出国了,英美德法西日芬兰新加坡都有。如果不是疫情影响,可能更多。但是出国选专业也非常痛苦,继续读外语吧,没意思,研究生毕业还是找不到工作。不读外语吧,没有辅修的不知道读什么专业,一不容易就成了海带,而且总觉得大学四年白学了,很可惜(我身边大多申请传媒、汉学、文化管理、对外汉语等);有辅修的选择多一点,可以尝试商科。而且出国费用对于很多人(比如我)还是难以负担的。

国内深造

  1. 本专业继续深造:我就是继续读的,真的在坑里出不来了。从一个名校的小语种去了另一个名校的小语种。这种情况其实很少见,我们班只有1/8左右的人不到选择了这条路,毕竟,真的前景很差。
  2. 换专业:这条路选的人很多。法学、传媒、教育学这三个专业可能是我们小语种学生最喜欢的了,特别是法学。这些同学从大一开始就辅修法学,基本半放弃本专业了(很有眼光)。总的来说,在外语这条路上能坚持下去的很少很少。(但怎么说呢,楼主保守派,觉得把大学四年学的东西全忘了,还是太可惜了,而且转专业考研好辛苦)

哎,一边打字一边流泪。

其实每个专业都有大佬,对于他们来说,就业都是小问题。我提到的就业前景差,指的是一般意义上的。

我性格比较随遇而安,对自己目前还算满意,但是面对艰难的就业形势还是会很沮丧(特别等考研成绩的时候我简直要抑郁了),而且听到了身边很多同学的抱怨和后悔,所以开了这个贴,建议各位选专业一定一定要谨慎【小语种专业】。


笔者建议:

学小语种非常挑学校,北外上外外经贸北二外等等这类院校可以选择,更高一层的例如北大,这些学校的小语种可以一学。综合性大学的小语种专业不占优势,而且很挑语种。首选反而是西语、阿语、越南语等,因为日语韩语非常饱和,俄语衰微,德语、意语出路不宽。其次男生外派,选调生等工作更占优势。 所以如果没有好院校,加上语种饱和,还没有修辅修双学位的话,很容易把路越走越窄。

所以你要建立在专业 方向的基础上。 外语本身算是基础学科吧,就好比理工科里的数学专业,你只搞数学一条道搞到黑,除非你是华罗庚的脑子毕业就被国家收编,不然你毕业就是数学老师,最对口的岗位。那如果你本科搞数学的,硕士去学金融,一下你就成了金融专业里最骇人的大佬。所以你可以想想你的语种结合什么方向,两相产生化学反应能让自己实力指数增加。这是所有学基础学科的大学生都要思考的问题。

后期,可以选个方向考个好学校的研,或者直接出国。所有非理工科类的专业都要面对这个问题,人文社科类的专业就是要广博,只会一个技能真的没法往下走,当然,这不光是小语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