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清说

不困于物不惑于情不乱于心(五十知天命不乱于心)(1)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什么意思呢?

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不觉得不顺,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

人过五十,便到了知天命的年纪。

“知天命”,并不是听天由命,无所作为。而是明白了人世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的道理。

此时,对于自己喜欢的和追求的,重在努力的是过程,而不是看重努力的结果。也就是说,知天命的年纪,对许多事情的坚持和执着,应该贵在过程,轻看结果。

就像我们这些多年来一起习练瑜伽的好友,俗称“伽友”。

这些年来,许多人的坚持,都是重在喜欢和锻炼,而不是我的瑜伽要做到个什么级别,达到个什么标准。

也就是说,人到五十岁以后,在这个年龄段时的一切执着、努力和坚持,并不是像年轻时那样,有着远大的目标和追求的成就感。

可以说,这个年龄,不但放下了名和利。而且,面对那些所谓的名和利,钱和权等,看得宛如浮云般,很轻、很淡。

此时,生活的目标和余生的向往,皆以照顾好自己、照顾好家人的生活和健康为根本,不再把追求物质上的享受和拼命赚钱,视为生活的最终意义。

面对一切如意和不如意,都会以一颗平常心来对待,视一切开心的或是不开心的,都能坦然面对,泰然处之。

不困于物不惑于情不乱于心(五十知天命不乱于心)(2)

此时,许多人都会向往那种平淡悠然的生活。

一屋、两人、三餐、四季,“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淡看红尘事,浮观人情薄。这样的人生境界,美好又惬意。

当真正悟出,“五十知天命”这句话中“知”的真正含义时,就会从历经风雨兼程的前半生中,悟出许多道理,看透许多事情。

对于过去曾经纠结的、不能释怀的,当真的悟出“知”的深层含义后,就会让人豁然开朗,充分理解人生的不易。

不论是悲欢离合,还是酸甜苦辣。不论成功还是失败,到了知天命的年纪,凡事最好以这样的心态去面对。

那就是,不乱于心,不困于情。不畏将来,不念过往。

在经历了人生百态与世间冷暖之后,会渐渐懂得。人活着,活得就是一种心态。

此时,再重新认识生命的意义。那就是,活得健康、活得舒心、活得自在,这才是最渴望的幸福。

是的,余生安好,才是最好的好。

不困于物不惑于情不乱于心(五十知天命不乱于心)(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