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社会男耕女织、自给自足,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乡亲们只要吃饱穿暖,就觉得无忧无虑。农忙之余,农夫们还可以在溪边垂钓,在野外赏花。山冈上古树参天、小溪边虬枝傍水,草地中牛羊觅食、树林里鸟雀欢鸣,尽显一派安谧与祥和的气氛。
很多士大夫因为仕途受阻、厌倦奔波,于是便在村庄里自建茅庐,过着与世无争的恬静日子。他们有时徜徉在竹林幽径,有时泛舟于清溪碧水,渔樵是他们的知心好友,鸥鹭是他们的忠实伙伴。
渴了可以掬一捧清澈泉水,累了能够饮一坛甘甜醇酿。如此惬意开怀,谁又在乎是否身在仙境?下面介绍两首描写村居的五律,清新质朴,悠然闲适,读完令人心情放松。
岁晏村居
北宋 · 石介
岁晏有余粮,杯盘气味长。
天寒酒脚落,春近臛头香。
菜色青仍短,茶芽嫩复黄。
此中得深趣,真不羡膏粱。
石介26岁进士及第,与大文豪欧阳修是同年。他一生担任过很多官职,并不惜花费人力物力发展教育事业,曾创建了泰山和徂徕书院,后人也亲切地称呼他为徂徕先生。
石介非常支持范仲淹的庆历新政,却受到夏竦等人的嫉恨。直到他去世后,夏竦还说他没有死亡,竟然要开棺验尸。欧阳修得知此事,怒气冲天,并亲自撰文为其辩白。诗人有一次归家奔丧,住在一个安静的小村庄中,闲暇时即兴写下了这首五律,表达了作者对村居生活的亲身感受。
开篇点题,作者欣喜地说,到了年终,家中还有余粮,心里不慌;同时杯中有酒,散发醇香。这样的日子即使不算小康,但也足以让人感到喜气洋洋。虽然天气依然寒冷,但是因为佳酿可以御寒,美食也能快意,冰雪霜冻也就不足为惧了。
酒脚,就是酒水沉淀后,残留的酒液;臛,本指肉羹,臛头是浇在菜肴上的佐料。作者细腻地描绘了一幅富有地方特色的饮食画面,人们好像感受到了作者与家人围坐一起、开心快乐的场景。
诗人虽然是一介书生,但他平时也经常参加田间劳动。冬末春初,寒气未消,地里的蔬菜虽然个头很矮,但是已经开始出现了浅绿色;茶园里长出的新苗,也是嫩中泛黄。诗人在闲暇时经常亲自观看这些植物的长势,每次当他发现有新的变化时,都会感到非常开心。
最后两句耐人寻味,陶渊明的《饮酒》中曾有名句,“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作者稍加修改,表达了自己对村居生活的享受。膏粱,本指肥肉和细粮等精美饮食,这里代指豪门贵族的奢侈生活。诗人不慕富贵,甘贫乐道,却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让人钦佩不已。
村居书事
唐末 · 韦庄
年年耕与钓,鸥鸟已相依。
砌长苍苔厚,藤抽紫蔓肥。
风莺移树啭,雨燕入楼飞。
不觉春光暮,绕篱红杏稀。
韦庄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曾多次科考落第,晚年却成为西蜀宰相,令人深感惊奇。其实他在人生低谷时,也曾想过要放弃梦想,可是内心的另一个我,却坚决地劝他继续坚持,终于在山重水复之后,迎来了柳暗花明。
这首诗创作于作者落第之后,当时他心情沮丧,不愿回乡,于是便在朋友的帮助下,暂时住在一个小村里。乡村中远离喧嚣,村民们淳朴热情,让诗人感受到一种家的温馨,于是便安心地住了下来。
开篇就抒写了一种恬淡心境,当诗人习惯了渔樵耕读的生活之后,他发现那些鸥鸟也成了自己的好友。据说鸥鸟最无心机,不会防备别人,也容易与人亲近。诗人在乡村生活,不必见机行事、说话也无需小心谨慎,从而感受到从未有过的轻松和惬意。
接下来作者介绍村里的景象,长长的台阶爬满了厚厚的苍苔,细嫩的藤条间也生长着一些粗壮的紫蔓。“苍苔、紫蔓”,颜色对比鲜明;“厚、肥”二字,也传达出其长势茂盛,更表明诗人居所附近极其幽静。
颈联描写动物的活动,“风莺移树啭,雨燕入楼飞。”黄莺时而随风飞升,时而移到枝头鸣啭;细雨蒙蒙,燕子穿堂入户,在人家屋檐上筑巢。这些可爱的小精灵,似乎也非常喜爱乡村的静谧氛围,更好像非常愿意与诗人毗邻而居。
诗人每天生活在这样悠然的环境里,忘记了烦恼,感受到快乐,不知不觉就到了暮春时节。不知何时,篱笆边的红杏也被人采摘了许多,远远望去,显得稀疏了很多。
诗人虽然不是生活在桃花源,可是诗行里描述的场景,却仿佛将读者带到了芳草鲜美、良田美池的环境,并有一种怡然自乐的体验。全文清新质朴,形象生动,不逊于王维的田园佳作,读完让人心情放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