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刿论战的成语意思及出处(语文课本中的曹刿论战指的是什么战役)(1)

今天我们来看看语文课本中《曹刿(guì)论战》所发生的战役--长勺之战。长勺:地名位于今山东省莱芜境内。

山东省被称为齐鲁之邦,就是因为春秋时两个强大的诸侯国齐国和鲁国都位于山东省境内。

长勺之战发生之前的故事:

我们前面的文章《管鲍之交》中提到“公子小白提前赶回齐国当上了君主,即历史上的齐桓公。过了几天,鲁庄公才率领大军到达齐国的边境。他听说公子小白并没有死,而且已经当上了国君,顿时大怒,马上向齐国发动进攻,在这次战役中鲁国兵败。”这次战役之后,我们还写到“在长勺之战中,鲍叔牙因轻敌兵败。”鲍叔牙是齐国的大臣,看到这里我们就很清楚了,长勺之战是齐国与鲁国的战争,鲁国以少胜多,齐国兵败。

长勺之战发生的原因:鲁国曾攻打齐国兵败,公子小白当上齐桓公后,想尽快树立自己的威望,就不听管仲的劝阻,向曾经败给齐国的鲁国开刀。

曹刿论战

曹刿论战的成语意思及出处(语文课本中的曹刿论战指的是什么战役)(2)

公元前684年春天,齐国大军三十万浩浩荡荡,侵入鲁境。军情紧急,鲁国的君主鲁庄公主战,这时候有个叫曹刿的平民请求见鲁庄公。曹刿的同乡就嘲笑他说:“战争的事情是当权者的事,你一个平民百姓凭啥参与”。

曹刿回答说“肉食者鄙”。意思就是当权的人都目光短浅,没有深谋远虑。

于是他不顾同乡的讥讽嘲笑,独自去面见鲁庄公。并直接问道:“您拿什么跟齐国作战?”

鲁庄公回答说:“我平时的吃穿用度从来不自己享用,都是分给我的大臣们。”“我祭祀时的祭品从来不虚报,都是如实上报给上天”“朝中大大小小的案件我多会秉公处理”。

曹刿回答说:“君王所说的这些远远不够,您的用品分给了大臣却没有分给普通老百姓,向天祭祀如实上报那也只是小小信用,秉公断案那是您的本职工作,这一条倒是可以一战(说明君主公正且不懈怠)。请准许我同您参战。”

长勺之战

到了前线,齐鲁两军对峙于长勺,鲁庄公和曹刿同坐一辆战车观战。两军摆开阵势,强弱立判,齐军由鲍叔牙率领,兵强马壮,锐气正盛。鲁军兵力远远不足,内心忐忑不安。齐军仗着已经胜过一次,认为鲁军不堪一击,主动发起攻击,攻进鲁国的阵地。

鲁庄公见齐军攻进己方阵地,就要擂鼓反击,曹刿说道:“齐军势锐,当避其锋芒” 庄公于是命令鲁军坚守阵地,只是令弓弩手射击,稳住阵势。 齐军攻不进鲁军阵地,又不见鲁军厮杀。于是二通鼓罢,齐军再一次发动进攻,曹刿劝鲁军还是不要应战,用弓箭射住阵脚,坚守阵地。这时候,齐军攻也攻不进去,士兵不免有些疲惫。

齐军两次进攻,鲁军都不敢应战,鲍叔牙及齐军都认为鲁军被吓破了胆不敢应战。于是三通鼓罢,齐军第三次发动了进攻。

曹刿看到齐军攻势虽猛,但气势上已经没有前两次那么大了,反观鲁军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于是建议鲁庄公出战。

鲁庄公亲自击鼓迎敌,鲁军大受鼓舞,大破齐军。

曹刿论战的成语意思及出处(语文课本中的曹刿论战指的是什么战役)(3)

曹刿论战的成语意思及出处(语文课本中的曹刿论战指的是什么战役)(4)

齐军大败而逃。鲁庄公正要下令乘胜追击,曹刿却不同意。只见曹刿在战车上远望,见齐军旗鼓杂乱,兵器倒曳。又跳下战车,仔细观察齐军逃跑时留下的车辙和人、马印迹。然后回禀鲁庄公:“可矣。”可以追击了。齐军大败,鲁军大胜,缴获车马粮草无数。

战后总结

鲁军得胜。鲁庄公问道:“为何先生第三通鼓罢,才让我发动进攻?”曹刿答道:“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意思就是“两军作战,靠的是士气。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就开始低落了,第三次士气就耗尽了。他们的士气已经消失而我军的士气正旺盛,所以才战胜了他们。“

鲁庄公又问道:“为什么不让寡人乘胜追击?”

曹刿答道:“”齐国是大国,战况很难推测,怕设有伏兵。后来我看到他们的车轮的痕迹混乱,人仰马翻,旗帜也倒下了,所以下令追击他们 。”

曹刿论战的成语意思及出处(语文课本中的曹刿论战指的是什么战役)(5)

文末语:

一、“骄兵必败”,长勺之战就是最好的案例。

二、鲁庄公这个君主还是挺难能可贵的。从他自己说的,分享、诚信、秉公断案等几个方面来看,比较尽职尽责。再就是他作为君主能够接受一个平民,并且采纳他的意见,很有礼贤下士的风范。

三、曹刿作为平民通过自身努力成为一名出色的军事家,并彪炳史册,很让年轻人感到鼓舞。

四、我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也要一鼓作气,把事情做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