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奉也。受也。最上乘的楷书写法还是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或者“皇甫诞碑”,姚孟起临的“九成宫”,竖钩的起笔成为了藏锋,现代田英章老师基本保持碑帖原貌,两横变三横,在三横的位置处理上进行了改革,变得平缓,不似欧阳询陡峭。

承字的历史(从承字来看)(1)

书法即是造型

它的精神挽结之处,究竟在哪里?一般看一个汉字,寻找精神挽结之处时,即是确定中宫时,我们大多向字儿的中部瞅去,认为中部就是中央,中间就是核心。不可否认,大多数字儿是这样,但是,精神挽结之处不止一处,存在一个阶梯性,对于“承”字,主要的精神挽结之处在右部的捺脚和竖钩的钩脚。

在这里,精神挽结之处和中宫并不是重叠的。试着写一下,把右部的捺脚和竖钩的钩脚故意写糟糕了,整个字绝对没有精气神了。

因此,寻找一个字的精神挽结之处,以及确定中宫位置,并不是固化的,一成不变的,更不是中间就是核心。书法的美就美在变化多端、无可无不可。审视一个字,当你和它对视的时候,最抓住你心灵的部位,就是精神挽结之处。为精神挽结之处提供源点的就是中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