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只来自大洋彼岸的小粉猪,竟然在中国火了。
还不是一般的火,微博、短视频社交平台、朋友圈都是它的后院,各个品牌还纷纷把这只粉粉的猪P在自家logo里,仿佛在炫耀自己的身份一般。
让大家很费解的是,我们见过很多猪,却从来没见过这样的猪:普通的猪蹄是2瓣的,他们却是3瓣;普通的猪耳是扇形的,他们是兔耳;普通的猪鼻子长在脸上,他们却长在脑门上……
对,这只与众不同粉红小猪猪,最近又在搞事了?微信、微博满屏都在问“啥是佩奇”不知情的还以为佩奇是一台粉红色电吹风。
其实最近刷屏的《啥是佩奇》是电影《小猪佩奇过大年》的预告宣传片
这部片子,其实是。讲的是一个春节团圆的故事。
一个叫李玉宝的老爷子,自己住在农村,儿子一家在城市。春节了,他打电话问孙子需要什么东西,孙子说:佩奇。他就此展开了“寻找佩奇之旅”。
问遍了全村才大体知道,佩奇是动画片里的猪,长得像农村用的吹火筒。他连电焊都用上了,最后用吹火筒涂上红油漆,做了一个铁皮佩奇。
最后,儿子开车回来接他到城里过年。三口人看到他给孙子做的铁皮佩奇,都惊呆了。在城里的电影院,老爷子这才看到了真正的佩奇。
这部片子构思巧妙,情节感人,让这只粉红猪小妹搭着农历猪年的顺风车,又火了一把。
1、身世名门,品行端正
《小猪佩奇》是来自英国的动画片,2004年就已经播出,然而在2015年进入中国后,这只独特的小粉猪却是特别适应这篇古老的东方土地,出人意料的赶走了本土的熊大熊二,迅速走红上位。
这部动画片的风格很简单,里边对话都很幽默,生活场景也是很温馨,可以让小朋友学到很多东西,从小就有很好的生活习惯。爸爸妈妈都是很有原则的,还有兄弟姐妹都很有爱,这个家庭一直到很相信爱,反正是只要看了,就会爱上这一家人。
而且,小猪佩奇三观很正,她的父母也是一样的可爱,而且特别愿意花时间陪伴孩子,是个特别温暖的家庭。每集都不长,就是简单的日常生活,让小朋友特别很好的能理解,然后大人也能学到很多的道理。
2、生而为猪,贴近生活
佩奇者,生而为猪。猪,正是中华传统文化和千年来日常生活中离不开的名词。
猪,最早是在中国驯化,成为圈养家畜,从此猪便和我们中国人分不开了。
圈里养的有猪,生肖里有猪,古人祭祀有猪,锅里炒的有猪,打情骂俏的时候也有猪(你个小笨猪)、当然,经典名著里也有一只好色的二师兄。
人家小佩奇在中国走红,一点都不奇怪。
3、为猪正名,喜迎猪年
在我们日常印象中,大腹便便,吃了睡睡了吃的猪,一般都是蠢笨、蠢萌、脏兮兮的代名词。其实殊不知,猪陪我们一起进化、一起走过几千年岁月,它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已经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
先民曾经崇拜的图腾:
徐显之在《山海经探源》一书中认为:“在《北次山经》中所述共46个山,其中有20个山的山民崇拜马,另外26个山崇拜猪。”由此可见,猪在史前先民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在《山海经海内经》这些原型神话中,可以看到人头猪嘴的形象,在洛阳的汉墓中也发现了猪头怪人的绘画。尤其是在上古时期,猪崇拜是古代先民重要的崇拜内容。我们知道,崇拜源于恐惧,在上古人兽杂居的自然条件下,来自动物的威胁很多,野猪以力大闻名,元著名诗人元好问的《驱猪行》有句道:“长牙短喙食不休,过处一抹无禾头。”这是描绘野猪糟蹋农作物的特写镜头,可见它对于农业的破坏也是相当严重的,奉猪为神物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代表财富和生育:
地母观念是上古人类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宗教理念。在原始蒙昧而混沌的观念中,猪被奉为养育人和万物的“神圣”之物加以崇拜,尤其是在秦汉以前,猪的神圣地位尤其重要。猪肚子肥大、繁殖力强、蓄养快、肉多脂多的特点很容易与“母”丰乳肥臀、善生养的特质找到共通之处,由此可见:早期的猪崇拜其实是农业文明兴起之后,人们对丰收、多产、繁殖等渴望的一种物化体现。
祭祀工具:
猪用于祭祀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和民族中使用广泛,猪与牛羊合称‘三牲’,一说‘三牲’齐备,谓之‘太牢’,有称‘大牢’,然而就考古发掘、文献记载和民俗风情来看,以猪祭祀最为普遍……”猪骨化石比较普遍的见于新石器时代的墓葬之中,可见猪是供奉神灵的最好祭品。
与猪相关的汉字:
猪,在古代称之为“豕”,而“家”字就是屋里面有头猪的意思,这来自于我们祖先用猪祭祀、定居之后圈养生猪的生活习性。
猪不同于牛羊,猪不喜运动,无法在游牧状态下饲养,只有定居下来,才适合养猪,就是先安定才有家。所以猪温顺、繁殖力旺盛、适合圈养等特点,就有了“家”的概念。
还有“逐”字,描绘的是古人类正在奔跑追逐野猪的场景,是很古老的猎猪方法。
所以,猪的情节,是根植于中国人内心深处的。
佩奇,可不仅仅是一头猪。
农历,猪年快到了,祝大家诸(猪)事顺遂,阖家团圆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