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中秋节看到粥左罗老师的一篇文章《真正会休息的人,是如何度过假期的?》很有共鸣。
三年前,我离开了朝九晚五的职场,终于实现了渴望20多年的时间自由。
当时间可以由我自由支配时,我感觉每个清晨不再挣扎,连空气都变得更新鲜,不用任何人给我“灌鸡汤”,劝我自律生活,我已深深爱上了早起。
我更喜欢睡觉,且睡眠质量不错,为了满足早起,早睡是必然的。
还有,我早起不需要再考虑今天空什么,也不用赶时间催孩子,更不用担心早高峰.......
是的,一个不需要朝九晚五的自由职业人,无时间压力的我,能够更好利用时间。
我完全可以在安静的早上,趁很多人还在梦乡时读书、运动、写作,甚至冲咖啡、做早饭,总之,早上的2个小时,我能做很多事情,而且不慌不忙。
对,让我着迷的就是这个“不慌不忙”。
管理时间,工作和生活都需要时间,两者并不抵触,反而相辅相成。
01只工作不休息,真的不是美德
粥左罗老师讲:一个劲儿工作不是美德,假期一定要休息。
先来点个赞。
相信很多人并不会崇尚除了睡觉、吃饭就只剩工作的人,因为身体是一台机器,需要定期保养,过分透支体能脑力,以健康为代价,结果可想而知。
工作时好好工作,休息时全然放松。
但是实际情况是:工作时想着休息,而休息时又要处理工作。
职场人都痛恨加班,新生代的00后不加班的搞笑段子撒遍全网。
抵制职场加班,00后是最懂劳动法的“新型人类”,这里,我们不讨论法律赋予的权益,只讲是否会主动休息的问题。
工作,如果能真正达到高产,加班自然会减少或者不必要。
因此,我们首先要理清对工作的态度。忙,并不能代表成绩,相反,不忙,也不能说明是无价值的。
这么多年,我们好像对“忙”有误解,认为没事做,不忙才是反人性、丢脸的,就连见面打招呼用语都是:“最近很忙吧?”
无论忙与不忙,都不好意思说自己“不忙”,即便想回答“还行”,都觉得自己要与这个社会格格不入。
松弛有度,劳逸结合,去体验每一个过程,享受每一次成果,生活并非全是工作,会休息的人工作效率更高,生活才更有意义。
陪伴家人愉快地过节,这也是你高效完成工作的最大动力。
02刻意练习专注力
专注力保障工作的高效完成,但是,现代人的通病是集中注意力的能力越来越弱,专注的时间越来越短。
我们的思绪被来自四面八方的信息不停干扰,常常做着这件事,惦记着下件事,还会有旁人催促的其他事。
高速运转的我们,个个练习“三头六臂”,还是无法完成所有工作。
为什么总有做不完的工作呢?
因为,我们分散注意力,同一时间完成不同工作,出错再纠错更浪费时间。
懊悔昨天,忧郁明天,唯独忘记全神贯注当下,殊不知,只有全然体验过的当下,才是你做成事的底气。
有人会说:我也想好好做完一件事,但工作太多,还在临时工作插队,件件要紧,事事重要,真是无法应对。
这场景,很多人都不陌生。
我们无法改变常态时,有效的方法就是分解任务,选择性完成。
分为重要不紧急和重要紧急的,重要不紧急的工作提前完成。
这样,才有精力应对临时突发任务,心中有数,工作不乱。
这里所说的“心中有数”是指:对数量和质量有准确地预估,沉下心来,稳妥做事。
工作生活都要有计划,比如,中秋节三天假,总不能一直加班工作吧?
提前做假日规划,以免出现休息时处理工作,不但工作干不好,家人也没有陪好,真是得不偿失。
除了将工作分类处理,做好计划,还有什么方法能提高专注力吗?
还是回到休息的话题。
03不合理的休息,只会比工作还累
好不容易放三天小长假,一天追剧,一天睡觉,一天出门逛街。
结果,倍感无聊,还有一种负罪感。
休息并不是狂吃、狂睡,而是要合理调配。
比如,严重缺乏睡眠,趁着放假要早睡早起,而不是晚上熬夜,白天睡,这样,人只会越来越无精神。
再比如,追剧和运动相结合,长时间被动接受信息,特别是躺着看短视频,大脑长时间不“工作”,反而熄灭了兴奋点。
追剧、刷短视频需要有节制,运动、家务这样身体协调性的“休闲”才能激发大脑活力,而体会“动”的趣味性,更容易让我们有成就感。
还有一部分人喜欢外出旅游,三天从早到晚都在赶路、坐车、拍照、打卡,睡眠严重不足。上班后更是无精打采,需要很久才能恢复体力。
休息也要合理化,不是只有睡、吃、刷视频,转被动为主动,比如阅读,记日记,写一条有价值的朋友圈文案等等。
就是说,做一些与平时工作不一样的动脑活动,换一种放松方式,报复性地“图安逸”,只会增强身体的疲惫和心理负担。
这也是许多人为何越刷手机越无聊,内心越空虚的原因。
一个人长时间处理被动接受画面信息,大脑降低运转速率,且没有任何收获会让人更加焦虑。
写在最后:
假期结束,明天又要投入工作,希望这篇文章能让你重新定义休息和工作。
祝愿看到这篇文章的朋友工作顺利,生活幸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