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尼亚位居巴尔干半岛东北部,在1878年的柏林会议上获得了正式的独立国家地位,在此之前其是奥斯曼帝国附属之地。独立初期的罗马尼亚控制着12万平方公里左右的疆土,自喀尔巴阡山脉以东以南一直延伸到普鲁特河与多瑙河。后经数十年发展,罗马尼亚疆域稳定在了23.8万平方公里水平,而其中罗马尼亚最大的一次版图拓展当属合并特兰西瓦尼亚,一个匈牙利王国统治了数百年的地方。下面本文就以特兰西瓦尼亚的历史脉络为开端讲述罗马尼亚的领土变迁历程。

曾经强大的罗马帝国(图说罗马尼亚的领土变迁)(1)

从马扎儿部落联盟西迁到喀尔巴阡盆地和伊什特万一世加冕为匈牙利首任国王开始,特兰西瓦尼亚地区就是匈牙利马扎儿人的领地。随着拉约什二世国王在1526年的反抗奥斯曼帝国的战斗中阵亡,盛极一时的匈牙利王国被一分为三。西部归奥地利大公斐迪南一世统治;中部是奥斯曼帝国直接占领区;东部则是呈半独立状态的特兰西瓦尼亚公国,属奥斯曼附庸。1699年,奥地利联合威尼斯、波兰立陶宛等国迫使奥斯曼帝国第一次以战败国的身份在《卡洛维茨和约》上签了字。自此,整个匈牙利,包括其属地特兰西瓦尼亚在内都成了奥地利哈布斯堡家族的地盘。而奥地利在得到特兰西瓦尼亚后,为巩固统治,竭力瓦解当地民族格局,这直接体现在了瓦拉几亚人(属于罗马尼亚族裔)比重的逐渐上升。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拉瓦几亚人的比重已占特兰西瓦尼亚地区总人口的53.8%(居第二位的匈牙利人占31.6%)。所以,当奥匈帝国崩溃瓦解的时候,罗马尼亚在1918年11月武装占据特兰西瓦尼亚地区,这使得罗马尼亚的疆域瞬间增加了一倍多。如果算上以民族自决原则自沙俄回归的比萨拉比亚,罗马尼亚在一战后的实际控制面积已达到三十万平方公里的水平,堪称其版图最盛时期。

曾经强大的罗马帝国(图说罗马尼亚的领土变迁)(2)

然而在二战期间,罗马尼亚疆域却经历了一次大缩水,这主要是苏德合伙欺负人的结果。

其中德国迫使罗马尼亚将北特兰西瓦尼亚割让给了匈牙利。匈牙利在一战后被视为了战败国,这使得其失去了对原匈牙利王国72%土地的控制权。所以倍感屈辱的匈牙利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迅速向纳粹德国靠拢,寄希望通过德国力量收回旧有的土地。1940年8月30日,希特勒以仲裁者的身份将罗马尼亚在一战后取得的特兰西瓦尼亚地区的一半划给了匈牙利,这就是第二次维也纳仲裁。希特勒此举的目的除了要将匈牙利捆绑到德意轴心国集团外,还有借机引发罗马尼亚政治危机的打算。当罗马尼亚国内因不满和愤恨而出现了动荡的局面后,受希特勒支持的军事独裁者安东尼斯库立即发动政变,攫取罗马尼亚政权。同年10月,五十万德军进驻罗马尼亚,德国未费一枪一弹即获得了巴尔干的石油产区和进攻苏联的前进基地。而在此之前,苏联已挥舞着屠刀斩下了罗马尼亚的比萨拉比亚地区(4.4万平方公里)。

曾经强大的罗马帝国(图说罗马尼亚的领土变迁)(3)

苏联兼并比萨拉比亚是其建立东方战线的最后一个行动。东方战线是苏联建立的一道抗阻德国东向挺进的屏障。1940年6月26日,苏联照会罗马尼亚政府,要求其归还比萨拉比亚,并移交乌克兰人聚居的布科维纳北部,作为罗马尼亚占据比萨拉比亚二十二年的赔偿。面对苏联的恐吓威胁,马罗尼亚国王卡罗尔二世仅仅坚持了两三天时间就全盘答应了苏联的要求。东方战线虽然使苏联拓地47.6万平方公里,西进两三百公里,但其用军事行动和武力威胁扩大疆域的行径,却背离了列宁倡导的民族自决思想,亦损害了苏联在国际上的形象。

二战后,随着五国和约签署,罗马尼亚疆域最终定型。所谓五国,是指德意仆从国集团,即意大利、芬兰、匈牙利、保加利亚和罗马尼亚。他们在1943年和1944年相继退出战争,与反法西斯同盟缔结停战协定,并不同程度参加反法西斯战斗,所以处置起来相对比较容易。其中罗马尼亚与匈牙利的边界恢复到1938年1月1日的状态,而罗苏之间的边界则以1941年1月1日的边界为准。所以罗马尼亚收回了希特勒仲裁给匈牙利的北特兰西瓦尼亚地区,却失去了苏联在1940年攫取的比萨拉比亚和布科维纳北部地区。纵观罗马尼亚的历史变迁,其现今疆域相较于刚刚独立时的状态已经增加了将近一倍,不知罗马尼亚人民在看到他们国家的领土变迁历程后会是何种心情,是庆幸多一些呢?还是不甘心多一些呢?

曾经强大的罗马帝国(图说罗马尼亚的领土变迁)(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