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茶帝,邀请专业人士为茶友答疑解惑。我们的原则是:不忽悠,不卖弄,不恶意攻击,不刻意美化,只是客观、中立地回答您的问题。即使是一些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我们也会尽量做到客观。

怎么分辨茶叶优劣(通过汤色辨别茶叶)(1)

一般来说,专业的评茶师在审评一款茶叶时,必须从干茶、汤色、香气、滋味和叶底五个方面去看,只有这样,才能全面客观地去评判一款茶。

而在评审汤色方面,专业的评茶师也是很讲究的,往往仅从汤色就能初步辨认茶叶的好坏。小懂在日常与评茶师的交流中,就学到了不少,其中有很多专业的评审方法和理念是非常值得学习的,今天咱们就来聊聊这个。

一、汤色应纯粹

我国的茶叶种类繁多,各有特色,但总体还是分为六大茶类。这六大茶类都有各自鲜明的特征。所以看茶汤,每种茶都应该有正常的汤色。例如,绿茶汤色应以绿为主,或黄绿,或浅绿;红茶汤色以红为主,或橙红,或红亮;乌龙茶以金黄为主,或橙黄,或黄亮。

二、茶汤应透亮

看完茶汤的颜色之后,再看茶汤的亮度。一杯好茶的茶汤绝对不能浑浊,透过阳光,茶汤晶莹透亮为佳;茶汤浑浊,颗粒型物质不规则运动者为劣。

茶汤稍显浑浊只有两种情况是正常的:一是毫混,芽毫较多的茶(如绿茶),会有毫浑的出现,这是原料过嫩的表现;二是茶汤的“冷后浑”,常见于高档红茶。

所谓的“冷后浑”,是指茶汤中茶多酚(氧化后形成茶黄素、茶红素)、咖啡碱含量较高时,两者结合生成一种络合物,这种物质溶解于热水,不溶于冷水,当茶汤温度下降时,它会析出,使茶汤变浑浊。

大叶种茶树品种生产的红茶或绿茶都容易产生这种“冷后浑”现象,特别是大叶种红碎茶,更容易产生这种现象。出现“冷后浑”是茶叶内含物丰富,也是品质好的表现。此前小懂做过一个红茶“冷后浑”的试验,亲们不妨再复习一下哦。《实验告诉你红茶“冷后浑”是怎么回事》(点击红字查看)

三、多角度品鉴

品评茶汤颜色的深浅、明暗时,应经常交换茶碗的位置,以免光线强弱不同而影响汤色明亮度的辨别。

对于一些颜色较深的茶汤,在不透明的茶碗中,往往没法看清它是否透亮,这时可以换一个透明的容器,透过光线就能更直观地看清茶汤的透亮程度啦!

怎么分辨茶叶优劣(通过汤色辨别茶叶)(2)

四、快速看汤色

开汤之后,要快看汤色,不然茶汤变冷或者在空气中久置,内含物质接触氧气而使汤色变样或者出现浑浊的现象(即“冷后浑”)。比如绿茶茶汤放凉之后,可能会变黄,新茶也会呈现如同陈茶的汤色,进而出现一定的误导。

要全面、客观地评判一款茶,干茶、汤色、香气、滋味和叶底都是必不可少的,汤色只能作为评判茶叶的标准之一,并不能以偏概全。不过,作为喝茶的我们,多学习看茶汤的技巧,对品鉴茶叶也是大有裨益的。

(懂茶帝,邀请专业人士为您答疑,可添加hcyd321,或小懂个人hyn36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