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秘,是老年人的常见症状,据统计约1/3的老年人会出现便秘。日常生活中很多人并不重视便秘,常常忽视其潜在的危险。

一个多月前,63岁的赵阿姨(化名)出现便秘,起初并没有放在心上,但没想到解大便越来越困难,甚至出现持续20余天的排便困难,才至当地医院就诊,发现赵阿姨的盆腔长了一个十几公分的大包块。

病灶位置凶险“拼死一搏”

赵阿姨儿子带着她来到浙大二院,找到了妇科周建维主任医师,周主任仔细地询问了病史,并结合检查报告后,高度怀疑赵阿姨患了卵巢癌,除此以外PET-CT提示腹腔多发肿瘤病灶,并且在肝门处以及脾门等重要的“虎口”位置也有大块的肿瘤转移灶。

庆幸的是,赵阿姨的肿瘤还局限在盆腹腔,没有胸部等其他远处转移。周主任认为赵阿姨20余天大便未解,结合影像学资料,考虑赵奶奶肿瘤已经侵犯肠管可能,如不尽快行手术治疗,可能即将出现肠梗阻。但是手术风险极大,堪比危险的“拆弹”。充分沟通后,患者及家属决定拼死一搏。

多学科团队保驾护航顺利拆除“炸弹”

因赵阿姨的手术复杂,手术风险极大,术前邀请了麻醉科、普外科、大肠外科、输血科等多学科会诊,制定了详细的手术预案。术中发现,赵阿姨的肿瘤病灶比想象中的还要多,还要危险。

45岁女人体内长巨瘤(六旬阿姨20多天没上大号)(1)

赵阿姨肝门部的肿块包绕着最重要的血管——肝门静脉、肝动脉,脾门部的肿瘤紧紧贴着脾脏,稍有不慎可能就会出现肝门静脉等重要大血管破裂,脾脏大出血,危及患者生命。

而祸不单行的是,赵阿姨整个盆腔封闭,肿瘤广泛累及,无法辨认正常子宫及卵巢。另外,直肠上也有肿瘤转移,并且累及肠壁导致肠腔狭窄,这也就是赵阿姨20余天都没有解大便的原因了。

因为手术过于凶险,妇科周建维主任医师团队、普外科李志宇主任、大肠外科王建伟主任纷纷上台,强强联手一起切除了肝门部肿瘤、脾门部肿瘤,“卷地毯式”地切除了子宫、卵巢、部分肠管以及所有盆腹腔内肉眼可见的肿瘤病灶,做到了卵巢癌“R0(无肉眼可见病灶)”切除。

45岁女人体内长巨瘤(六旬阿姨20多天没上大号)(2)

而麻醉科王海莺主任也聚精会神,时刻关注赵阿姨的生命体征变化,调整麻醉用药,为她保驾护航。最终在妇科、普外科、大肠外科及麻醉科的团队合作下,顺利完成了卵巢肿瘤细胞减灭术。

经历如此凶险的手术后,在妇科专业的护理团队帮助下,第5天赵阿姨已经行动自如。

45岁女人体内长巨瘤(六旬阿姨20多天没上大号)(3)

周建维主任医师说,卵巢癌是致死率最高的妇科肿瘤,每年在全球范围内夺走超过15万人的生命。由于卵巢癌早期多无临床症状,又缺乏有效的筛查方法,因此约三分之二的患者发现时已是中晚期。晚期卵巢癌5年生存率不到30%。

卵巢癌公认的一线治疗方法是先行初始肿瘤细胞减灭术,然后进行以铂类为基础的化疗。新辅助化疗与间歇性肿瘤细胞减灭术的联合应用被认为是一种可替代一线治疗的方法。

但是,目前诸多研究表明,满意的初始肿瘤细胞减灭术可以延长患者的总生存时间,患者预后优于新辅助化疗 间歇性肿瘤细胞减灭术。因此,晚期卵巢癌患者,应进行充分的术前评估,在经验丰富的妇科肿瘤医生主导下,进行多学科讨论,评估满意初次减瘤术的可行性,以帮助患者最大程度获益。这也是我院的服务宗旨:“患者与服务对象至上”。

周建维主任医师说,虽然卵巢癌早期多无症状,但是我们还是可以积极去捕捉卵巢癌的一些早期信号:比如下肢和会阴部的水肿,月经紊乱,腹胀不适,明显的消瘦等。

特别是40-60岁的女性(高发年龄段)出现这些信号,我们需要去排除卵巢癌的可能性。另外,平常女性应该重视体检,每年做一次妇科B超、监测肿瘤指标等。

在卵巢癌的预防上,女性朋友应该注意平常生活习惯,不抽烟喝酒,少吃垃圾食品,注意情绪控制。另外哺乳是预防卵巢癌的很好的一种手段,哺乳女性可以使卵巢癌的发病率降低1/4,所以建议有条件的女性还是要坚持母乳喂养。此外,口服短效避孕药也能降低卵巢癌的发病率。

来源: 都市快报 原标:六旬阿姨20多天没上大号,居然是得了“最凶妇瘤”!身体出现这些信号要小心 首席编辑 华丽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