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新冠疫情,让很多企业经受了巨大的考验,有一种面临破茧而出的产前阵痛,能够挺过来的会发展的更好,挺不过来的势必被淘汰出局。以前遇到这种突发新闻事件有很多企业会第一时间的跟进,唯恐自己蹭热度掉了队,各种所谓的创意和官宣,在自我陶醉中足以在互联网焼上一夜。但这一次,那些喜欢抢风头的星,碗儿的,都变成了缩头乌龟,私下猜测了一下,怕大家看他们的捐款成绩单吧。

不过,这次疫情让大家都开始进行了反思,在生命面前,究竟什么才是真实的需求?在报道中,我们知道了某家山东水饺公司给武汉捐赠水饺,某些互联网公司全球采购医疗口罩和隔离服等等,让社会大众给出了高度的评价。然而给我印象最深的却是五菱汽车果断建立自己的口罩生产线,免费为社会发放口罩。

一边是世界级的奔驰公司诉苦自己在疫情中的损失巨大,一边是国产小弟的大义之举。我们在一些教程和视频中随时会听到引号专家们的高谈阔论,什么大数据分析,什么客户精准化,什么细分市场,什么定位营销等等,一个个搞的让人懵逼,或许就是把一个简单的问题复杂到你搞不懂的时候就高大上了吧。

回顾一下社会上以公益之名做的一些营销套路,拉上一帮媒体,然后顺便采购几车礼物,在镜头的仪式感上去可怜别人;倘若遇到有点钱的,再请上一两个明星,穿上义工服装摆拍几下,然后花钱给媒体去炒作一番;如果再遇到豪一点的,干脆摆上一叠叠票子,现场给穷人发钱,再给自己封一个首善的名号,让媒体到处去推波助澜。套路模板套多了,老百姓也懂得了这些套路,企业都不好意思这么搞了,也就变得少了。

记得以前在某营销公司看到过,他们公司以某儿童基金会的名义进行公益活动,背后面开发儿童英语培训软件,也有相关文具用品的产品。由于有关系,他们不用担心活动参与者的招募,保证活动环节和现场安全就行,学生是学校统一安排,现场导演也是电视台的。搞了那么多活动,我唯一能够感觉的就是策划套模板,大家都是为了完成任务,反正费用有人掏腰包。

几年前看过电视剧《红顶商人胡雪岩》,里面讲到他为了打响胡庆余堂的时候,专门雇佣人到全国各地人流量大的码头、车站等地方,免费发放老百姓常用的药丸。还有网上看到的某地的慈善面条,对于有困难的人进行免费就餐。老百姓的眼睛都是雪亮的,一个好口碑的建立可以带来源源不断的利益,可是为何很多企业却愿意花几千万请明星?对于这种奇异的现象,我也做了几个猜想,可能是老板喜欢某个明星,背后有其他附带的交易;也或许营销公司擅长给老板洗脑,让他迷恋于此;也许是借此机会进行偷税漏税;也许进行利益输送,名正言顺的讨好某些重要人物;也许是为了获取资源,比如能够跟国际广告公司合作,引起投资者的青睐。快餐化的营销,就如同中了,来的易去的快,在利益诱惑面前,有多少会精心打磨自己的产品呢?至于花时间慢慢的去打口碑,不如割韭菜来的干脆利落。

无招胜有招,我们正在被人家过去的经验所蒙蔽。五菱汽车加工口罩并进行免费派送,不得不说管理层的果断明智,也说明了策划人的睿智。他再一次用实践证明,所谓的大数据消费预测,不过是一个新理论吧了,从根本上把消费者当人看,没有那么花哨的三六九等之分。只要是人,就有需求,迎合需求的第一步就是满足大众的需求,知道和获取好感的人越多,从中产生交易的可能性就大。中国人素来有感恩的习惯,你把本该浪费到明星身上的钱用来帮助了大家,接下来大家就会回馈你。至于说车的品牌知名度和品质,跟欧美人不同,我们更多的由好感决定的购买,何况五菱的质量口碑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

五菱造口罩卖不卖(从五菱汽车做口罩看公益事件营销)(1)

五菱口罩公益营销透露出的是国学文化中的谋略智慧,就如同孙子兵法中的出奇兵制胜。常规营销中,口罩跟一个做汽车的没有任何关联性,他的消费群体甚至会被认为跟医疗器械或者医院或药品保健相关,但是这次突发事件,让他打破了常规思维。在人人都要预防新冠传染过程中,口罩几乎成为了大家战场上的盔甲。当很多商人都以为这是他们暴利的时刻到了,纷纷在原材料和产品上加价囤货,而五菱却反其道而行之。这让我想起了每次上班高峰地铁站的模样,大家都齐刷刷的挤向电梯,而旁边的楼梯反而没有人走,这个时候一旦偶人通过,不但是一道风景,很有识别性,同时也能比电梯上的人更快通过。

五菱造口罩卖不卖(从五菱汽车做口罩看公益事件营销)(2)

还有一点,五菱在互联网销售方面已经走向了前端,通过扫码网上免费申请口罩,为他带来了源源不断的粉丝资源,企业私域流量池形成后,只需要不断的做好服务就行了,这也为企业节省了获客成本。

总之,在企业营销中,跟风或拔苗助长,损坏的只能是企业自己。如何在企业有限的资源下,做好市场口碑,一个忌讳贪快,一个不要盲目求大。

另:通过一年多抖音等短视频的实践摸索,有了一定的心得,特别是将传统的创意广告视频兼具话题进行传播,欢迎探讨和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