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984年,粟裕大将在临终前,妻子楚青紧紧地攥着他的手,心疼地问道:“你还有什么未完成的心愿?我抓紧帮你办。”

此时,粟裕将军已经说不出话来了,眼泪在眼眶里打转,他颤颤巍巍地伸出手,指着桌子上的一本书,一个劲儿地摇头。楚青见状,拿过那本书翻开,随后,她便看到了书里面夹着的一张照片,当即便明白了粟裕的意思。

许世友带枪参加会议是哪一集(许世友小心翼翼试探肖永银)(1)

楚青弯下身子,低头在粟裕耳边安慰道:“我知道,他是你的爱将,我相信,总有一天,中央一定会查清楚他的死因,你放心。”

粟裕点了点头,一滴泪这才落下。直到生命的最后时刻,粟裕还在对当年老部下的死亡耿耿于怀。这位老部下就是陶勇将军。

生前,粟裕曾多次提及陶勇,并遗憾表示:“我这一生中,有一大憾事,就是没能在我有生之年把陶勇被害一案的真相查清楚。”

实际上,除了粟裕将军外,还有人一直牵挂着陶勇被害一案的真相。陈毅元帅当年在得知陶勇去世的消息后,悲痛表示:“就算砍掉我的脑袋我也不相信陶勇会自杀。”

1971年,周总理也曾提起过陶勇,“陶勇同志是一位既精通海军业务,又能亲自出海的领导干部,但却被害死了,实在是可惜。”

1972年,陈毅元帅在临终前还不忘请求周总理查明真相:“总理,我心里一直有件事放不下,陶勇同志究竟是怎么死的,至今还没有答案。我的意见从来没变过,就算砍了我的脑袋,我也绝不相信他会自杀啊。”

再次听陈毅提到陶勇的名字,周总理心里也感到十分难过,但他只能强装镇定,安慰陈毅放宽心。

陶勇将军的死因究竟是什么?为何能让这些元帅、将军和总理都念念不忘呢?陶勇死后,他的家人怎么样了呢?孩子们生活得如何呢?

许世友带枪参加会议是哪一集(许世友小心翼翼试探肖永银)(2)

陶勇和朱岚患难与共一起度过20多个春秋

陶勇原名张道庸,1913年出生于安徽霍邱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由于年幼丧父,为了谋生,他7岁起就开始给人放牛补贴家用。

1929年,张道庸到了河南参加了游击队,从此开始了自己的战斗人生。1931年,他正式成为了中国共产党的一员。此后几年间,他跟随红军英勇作战,立下了赫赫战功。

抗日战争爆发后,张道庸被任命为新四军第一支队副参谋长,期间,陈毅以其名字里的“道庸”二字的读音,取谐音“陶勇”,从此,他便以陶勇为名东征西战。

多年来的战争生活让陶勇一直没有成家,直到他遇到了一位名叫朱岚的女战士。

1941年4月的一天,陶勇正骑着摩托车向三旅九团所在的驻地沙家庄驶去。当时,九团刚刚编进三旅没有多久,作为三旅旅长,陶勇因一直忙于战斗指挥,没有什么机会跟九团的战士们多接触。这次,好不容易有了一些时间,他想趁着这个机会多接触了解一下九团的战士们。

正当他骑车距离沙家庄越来越近时,突然被传来的操练声和唱歌声吸引住了。他不由得放慢车速,观察起战士们的操练来。

这时,九团团长廖金昌等人看到他骑着摩托的身影后,当即热情地迎了过来,陶勇见状,也停下摩托,跟大家一一问好打招呼。

伴着阵阵歌声,陶勇在众人的簇拥下向驻地走去。当他们路过一间草房时,里面唱歌的声音越发清晰起来,一旁的同志跟陶勇说道:“这些是政治部民运股和文工团的同志们,他们正在练习唱歌,地方工作的一些同志和老百姓也跟着在学唱。”

“既然这样,我们不要离得太近,免得打扰到他们。”陶勇压低声音说道。

正当他准备离开时,突然队列里面走出了一个女兵,她先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昂首挺胸,唱起了《新四军军歌》。陶勇被她铿锵有力的歌声吸引了,他不由地问道:“现在这个唱歌的女兵叫什么名字?”

许世友带枪参加会议是哪一集(许世友小心翼翼试探肖永银)(3)

“朱岚,她是我们文工团里有名的活跃分子,旅长,你现在要不要见见文工团的同志们?”

“不用了,不要打扰她们,让她们继续唱吧。”虽然没有正式与朱岚见面,但陶勇在心里默默记下了这个名字。

后来,只要有机会,陶勇便往九团来。渐渐地,大家都看出了陶勇的心思,九团的团长等领导干部们开始热心地当起了红娘,希望能成就一段美好的姻缘。

在众人的努力撮合下,陶勇和朱岚通过直接见面逐渐加深了对彼此的了解。

朱岚原名龚敬,1918年出生于上海崇明的一个开明士绅家庭,她的哥哥和弟弟都参加了当地的抗日游击队,其父亲也是支持抗日、拥护革命的进步人士。

一天,日伪军冲进她家绑了她父亲和弟弟,面对敌人的酷刑,父子俩大义凌然,不肯低头,就这样牺牲在了敌人的尖刀下。而朱岚怀着家国仇恨,暂时放弃了学业,毅然投身到了革命的洪流中。

朱岚的遭遇令陶勇深受感动和震撼,他既同情于朱岚的遭遇,又为她坚强的精神所折服。就这样,两人渐渐地走在了一起。陶勇为人豪爽、正直刚正,但做事又很细心实在,这些都让朱岚更加心动。

然而,在当时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两人并没有更多能够花前月下的机会,在日伪军的扫荡下,她们一起经受战争带来的生死考验,互相帮助、进步。终于,两颗年轻的心走到了一起。

1941年7月,陶勇和朱岚在沙家庄举行了简单又热闹的婚礼。此后几十年间,他们相互扶持,走过了20多个春秋。

许世友带枪参加会议是哪一集(许世友小心翼翼试探肖永银)(4)

陶勇夫妇生死相随,死亡真相至今成谜

新中国成立后,陶勇继续在军中担任起了很多重要的职务。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陶勇担任海军副司令和南京军区的副司令。在他的领导下,海军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深受毛主席等国家领导人认可。

然而,原本一切如常的话,陶勇在将来一定能够为国家建设贡献更多的力量。但谁都没想到,意外来得太快了。

1967年1月21日上午,廖政国和两名记者来到了陶勇的办公室,陶勇见到记者后,真诚地对他们说:“有一些运动中的问题,我希望能够通过你们向中央反映,希望中央在得知情况后能够做出进一步反应。”

记者回答道:“请您具体说一说。”

陶勇将自己在运动中看到的问题毫不隐瞒地说了出来,他说:

“第一,东海舰队是战备部队,中央明文规定不得开展‘四大’,但有些单位不顾中央规定,硬要开展‘四大’。举例来说吧,舰队的训练团按其性质来说,不属于搞‘四大’的单位。可是,那里的一些学员和干部,受到海军各院校南下‘造反派’的煽动,执意要搞‘四大’。虽然我们多次解释、说服,他们依然顽固坚持。类似这种情况,中央需要作进一步的明确规定。第二,‘四清’运动的成果要巩固。近来在上海不少工厂、农村基层单位的‘造反’组织,不断到部队揪斗参加‘四清’的工作队队长、组长,甚至队员。这是对革命军人人格的侮辱。参加‘四清’工作的干部,执行的是舰队党委的决定,他们没有责任。希望中央早日作出不准揪斗的进一步规定。”

记者在做好记录后,便向陶勇告辞,随后,陶勇便和老战友廖政国继续聊了起来。

中午12时40分左右,陶勇手拿皮包向招待所走去,跟以前一样,陶勇午后经常在这里休息。然而,这一天,陶勇躺了一会儿后,便感觉头皮不舒服,他便起身找理发师给自己理发。

下午2时许,陶勇到了一旁的花园里去散步,并交代招待所所长去找理发师给自己理发。过了一会儿后,招待所所长跟理发师一起来到花园,但却怎么也看不到陶勇。

许世友带枪参加会议是哪一集(许世友小心翼翼试探肖永银)(5)

这时,所长走到一口井面前,朝里面望了望,突然绝望大喊:“有人跳井了。”

所长的声音吸引了不少人过来,这口井不深,井口也只能容纳一人进出,众人往下一看,里面的人低着头,只能看到一顶军帽漂在水面上。这时,一位士兵俯下身体用力一拉,井里的人才露出脸来,人们一看,居然是陶勇。

所长见状,立刻跑去打电话叫医生。然而,医生赶到后,先将陶勇合力抬进了招待所的一间房间里展开急救。

医生在抢救的时候发现,陶勇身上的棉背心还没有完全湿透,他衣服口袋里的一份文件也只是边上有点湿,可见,他落井的时间不长。但是,既然如此,为何所有的抢救手段都对他不起作用,他失去意识后再也没有能清醒过来。

不久后,陶勇被海军政委李作鹏以“叛徒陶勇,畏罪自杀”作了了结。

陶勇的事情传出后,党内许多人都不信,时任南京军区司令员许世友得知“陶勇自杀”后,愤怒质问时任东海舰队的副司令饶守坤说:“老饶,你说说,你跟陶勇一起共事这么多年,他有什么罪?”

饶守坤回答说:“是啊,他有什么罪呢?”

许世友一听更加火冒三丈起来,他怒骂道:“屁话,陶勇有什么罪?等老子查清楚是谁杀了他,我非得一枪崩了他。”

陶勇去世后,朱岚和孩子们的日子也过得更加艰难起来。但生活的磨难并没能打倒朱岚,她坚强地四处奔走,发誓要替丈夫讨个公道。朱岚四处为陶勇申诉,写的材料都送不到党中央去。很多同志劝她先离开上海避一避,许世友甚至专门派了车来接她,但朱岚却表示:“我一定要把他的问题搞明白。”

不幸的是,朱岚还没有搞清楚丈夫的事,她便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在她留给孩子们的信中,她依然坚信自己和陶勇是清白的:

“一定要紧跟毛主席干一辈子革命。你们要相信妈妈决不是反革命、特务,相信组织上一定会把问题搞清楚。你们要互相爱护,互相帮助,共同前进……”

遗憾的是,陶勇夫妇的案情,直到现在也没能查清楚……

许世友带枪参加会议是哪一集(许世友小心翼翼试探肖永银)(6)

陶勇的后人四处流浪,终于有了去处

1967年1月21日,陶勇在上海逝世,同年9月,妻子朱岚也去世了,夫妻俩去世后,只留下了三个孩子在世间无依无靠,四处流浪……

一天,时任南京军区装甲兵司令的肖永银突然接到了一通电话,电话那头是他在无锡的老战友尤太忠。尤太忠在电话里盛情邀请他来无锡度假,他说道:“老肖,最近过得怎么样,身体还好吧,什么时候就来我们无锡转一转吧,无锡是一座很美的城市。”

肖永银因为工作繁忙,本想拒绝老战友的邀请。但他突然想到,老首长许世友现在正在无锡,尤太忠一定是有什么事情不方便在电话里说才想让我去无锡的。于是,肖永银回答道:“好啊,正好我最近也没什么事,你等着我去无锡啊。”

就这样,肖永银在简单安排完工作后,便来到了无锡。刚到无锡还来不及参观,他便被急急忙忙赶来的尤太忠接走了,尤太忠一边接他,一边说道:“快走快走,许司令找你有点事情。”

肖永银见尤太忠一脸焦急的模样,以为是有什么要紧事,他急忙问道:“什么事啊,许司令找我有什么事,你先悄悄跟我说说。”

尤太忠却卖起了关子,一脸神秘地说道:“你跟我去了不就知道是什么事了吗?”

肖永银见尤太忠怎么也不肯说,他便放弃了追问到底的心,老老实实跟着尤太忠来到了许世友司令员的住处。

许世友一见肖永银,便不由得又开始跟他交代起部队的事情来,他说:“你一定要把部队给抓稳,知道吗?”

肖永银郑重承诺道:“是,我知道,司令。”

听到肖永银的承诺,许世友连日来紧皱的眉头终于有所松懈下来。不过,肖永银有预感,许司令叫自己来一定还有其他事,不然不会费这么大劲叫自己过来说一些平时说的话。但肖永银想了半天,也始终不知道许司令要交代自己什么事。他便默默地站在一边不说话。

许世友带枪参加会议是哪一集(许世友小心翼翼试探肖永银)(7)

许久之后,许世友像跟老战友闲聊一般,试探性地问他:“永银,我听说陶勇夫妇俩去世后,家里的孩子们便成了孤儿四处流浪,你说说,这该怎么办哪?要不要把孩子们都收容起来呀。”

陶勇和许世友也是曾经的战友,他跟朱岚的关系也很好。如今,他们二人去世,留下了孩子在外流浪,许世友得知情况后感到十分痛心。他又不知道该找谁帮忙,于是,便想到了肖永银。

许世友的话音刚落,一旁的尤太忠和肖永银默契地对视了一眼,他们终于明白了许司令这次叫自己过来的意图了。思考了一会儿后,尤太忠率先开口:“许司令,我看先把孩子们收留起来,然后再把他们都送到南京去,到了南京就交给老肖负责了,听他的安排如何?”

肖永银也点点头同意了尤太忠的建议。

许世友一看,这才松了口气,他高兴地说道:“行,就这样办。永银,你一定要上点心,不能让我失望哪。”

肖永银回答道:“司令,请您放心,保证完成任务。”

后来,肖永银告别许世友和尤太忠回到南京后,没过多久,陶勇的三个孩子便来到了南京。连日的流浪生活让三个孩子受尽苦楚,他们一个比一个瘦,穿的衣服也都破破烂烂的。三个孩子里,年纪最小的才13岁,但从外表来看,他却像个七八岁的样子。

肖永银一见三个孩子的模样,当即便红了眼,他抱着孩子们,哽咽地说道:“孩子们,让你们受苦了,肖叔叔也没有什么别的本事,你们还是只能靠自己,当兵吧,当兵怎么样?”

孩子们互相对视了一眼,然后重重地点了点头,同意了。

渐渐地,肖永银收留这几个孩子们的事情被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不少干部都开始把孩子们送到他这里来。肖永银也不好意思全部拒绝,他交代底下的工作人员:“凡是军队和地方上送来的干部子弟,只要是男孩子就先都收到部队上。”

许世友带枪参加会议是哪一集(许世友小心翼翼试探肖永银)(8)

就这样,肖永银的装甲兵营房里莫名多了不少孩子,随着“娃娃兵”数量越来越多,一些干部们便将这件事报告给了周总理。只不过,还没等到周总理亲自过问这件事,肖永银便主动向周总理打去了报告,将自己收留“娃娃兵”的来龙去脉做了交代。周总理看过报告后,思考了良久,并批准了他的做法。从此,也没有人再拿这件事找过麻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