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六年前的一场海战的惨败(五十六年前的一场海战的惨败)(1)

1965年8月5日凌晨,台湾国民党海军巡防第二舰队司令胡嘉恒站在“剑门”号扫雷舰高耸的舰桥上,看着左营军港南北两条防波堤尽头灯桩闪烁着红绿两色的灯光在黎明前的黑暗中渐渐远去,心头莫名涌起了一阵不详的感觉。此时,这位电雷学校第三期科班出身的国军海军少将的生命只剩下不到24小时了。

国光计划

自1949年国民党败退台湾以来,蜗居在岛上的蒋介石并不想偏安,一直对“反攻大陆”念兹在兹。从五十年代初开始对大陆沿海的骚扰就没停歇过。起初,主要由台湾保密局、军情局等机构用渔船等民用船只运送武装特务实施骚扰破坏行动,在付出上千特务的代价后,并没有收到任何的实质效果。

五十六年前的一场海战的惨败(五十六年前的一场海战的惨败)(2)

时间进入六十年代,国际形势有了新的变化,美苏争霸的格局基本形成。大陆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进入了一个相对困难的时期。台湾经过十多年的休养生息,也恢复了一定的实力。老蒋感觉此消彼长,各种因素叠加,反攻的野心又逐渐膨胀起来。国光计划在这种大背景下便应运而生。

所谓“国光计划”可不是特务们的小打小闹,是蒋介石直接授命国民党军方制定的庞大作战计划。包括陆海空三军六个独立作业室,由中将军衔军官领衔,参与者都是台湾三军精英。以登陆福建,打下厦门,截断鹰厦铁路再伺机进攻内陆为主要方针,包括了登陆、特战、袭击、反攻、支援等五大核心,其中登陆又是重中之重。经过4年多的研讨、筹备,1965年夏天,“国光计划”达到了最高潮。此次,胡少将率领满载排水量1200吨的扫雷舰“剑门”号和450吨的猎潜艇“章江”号组成编队,护送陆军情报员前往大陆福建沿海东山岛附近执行“特殊任务”。代号“海啸一号”,是整个计划的重要环节。

五十六年前的一场海战的惨败(五十六年前的一场海战的惨败)(3)

隐蔽战线

其实,“剑门”号编队一出港,行踪就被我隐蔽战线的同志发现并报告了上级。结合东山岛金刚山观通站的雷达观测战情报告于8月5日下午6时就已经放在时任海军南海舰队司令员的吴瑞林将军的办公桌上了。要说国民党的情报系统的确糟糕,在与共产党同行较量的几十年间,基本上处处受制,一直都是对手的手下败将。由于涉及保密,各种资料都对隐蔽战线的斗争讳莫如深一笔带过。统一的说法是敌编队出海后被我方雷达捕捉。但仔细分析,把功劳仅仅归功于雷达站显然是出于当时对敌斗争的需要。

五十六年前的一场海战的惨败(五十六年前的一场海战的惨败)(4)

大陆福建沿海岛屿众多,海岸曲折,敌人从高雄左营出发,距离已经远远超出了当年对海雷达的警戒范围,况且敌人有多条航线可以选择,是由点到面,如果没有及时准确的情报支持,仅凭各沿海观通站的观察,在茫茫大海上想要准确寻找敌方两条军舰基本没有可能,就算发现留给我军排兵布阵的时间也很仓促。当时的情况应该是敌舰艇编队的大致航向已经为我方所获知,再结合沿海观通站的精准定位,守株待兔,实际在开战前我军已经具备了战场态势的单向透明。甚至可以大胆推测,敌人“海啸一号”乃至“国光计划”的详细情况也许都为我所掌握。台湾前“海军总司令”叶昌桐曾经回忆,六十年代“国光计划”实施时,头一天开会做的简报,第二天咱们这边就公开广播了。可见当年我军隐蔽战线工作之犀利。在此,向那些无名英雄致以最真切的敬意!

近战歼敌

五十六年前的一场海战的惨败(五十六年前的一场海战的惨败)(5)

接到敌情后,我南海舰队在请示上级批准后,定下了歼灭敌“剑门”号编队的决心。由汕头水警区副司令员孔照年指挥护卫艇41大队、快艇11大队前往南澳岛隐蔽设伏。当年解放军海军装备与国民党海军差距很大,南海舰队基本没有大型军舰可用,主战装备就是鱼雷快艇和护卫艇(炮艇)。大的100多吨,小的只有20吨左右,只能执行近岸任务。但那个时代的海军特别是中高级指挥员大都是从陆军转行,基本都经历过战争的洗礼,敢于近战夜战,刺刀见红。我海上突击编队指挥员孔照年就是四零年的老八路,从抗战到解放战争一路拼杀过来,无论从战斗精神、战场判断还是战术素养都比对手高明许多。

五十六年前的一场海战的惨败(五十六年前的一场海战的惨败)(6)

8月6日凌晨1时40分,双方交火。“剑门”号刚刚从美国买来才8个月,满载排水量1240吨,拥有76毫米舰炮,“章江”舰也有420吨,也有76舰炮。我军率先到达战场的是4艘护卫艇,只有100吨左右的排水量,装备有双37和双25机关炮。100吨的护卫艇在1000吨的扫雷舰面前,就像个玩具。当时的战场态势可以归纳为:敌大我小,敌强我弱,敌寡我众,敌慢我快。我军充分利用后两条有利条件,展开战斗队形大胆穿插,首先把敌两舰隔开,并对较小的“章江”号抵近攻击。我护卫艇航速快,艇上机炮射速也快,只要能穿过敌舰的拦阻射击,贴上去打就能取得战场优势。说得容易,真正运用起来必须有直面弹雨的超凡勇气和娴熟稳定的战术配合。我四艘护卫艇紧紧咬住“章江”号,从500米一直打到100米距离,“章江”顿时被打得千疮百孔,瞬间燃起大火,但机关炮威力较小,“章江”并没有立即失去战斗力,一边开炮还击,一边开始转向逃窜。我589、601两艇拦头,611艇平行追击,集中火力射击“章江”水线附近,终于在3时33分在距东山岛东南25海里处将其击沉。

五十六年前的一场海战的惨败(五十六年前的一场海战的惨败)(7)

击沉“章江”后,经上级批准,我突击编队开始追击在远海徘徊的“剑门”号。这时,我鱼雷艇第二编队也赶了上来,在5时10分左右追上了“剑门”号,并在高速护卫艇掩护下,对其发起鱼雷攻击。我鱼雷艇编队装备P-6型鱼雷艇,是前苏联制造的标准型鱼雷快艇,装备有533毫米重型鱼雷,最高航速达到45节并拥有对海搜索雷达,在当时算是比较先进的鱼雷艇。只见我方四艘鱼雷艇占据发射阵位,艇首犁开浪花,像四支离弦利箭直刺敌舰。冒着“剑门”号的炮火,一直冲到距离敌舰600米以内才施放鱼雷,四发三中,“剑门”号顿时浓烟滚滚,不久弹药发生殉爆,随即沉入海底。

五十六年前的一场海战的惨败(五十六年前的一场海战的惨败)(8)

图书封面

此战,击沉敌舰两艘,国民党海军巡防第二舰队司令胡嘉恒以下170余人阵亡,“剑门”号舰长王蕴山等34人被俘。我军牺牲4人,负伤28人,参战舰艇无一沉没,解放军取得完胜。这一战还打出了一位此后几十年享誉人民海军的战斗英雄——麦贤得。当时是611艇的轮机兵,在头部负重伤的情况下,以惊人的毅力坚守岗位,为最终击沉“章江”舰做出了重大贡献。想起二十多年前我在北京海军大院服役的时候,还亲眼见过这位老前辈。典型的岭南人长相,憨厚中带着倔强,一双眸子炯炯有神。

五十六年前的一场海战的惨败(五十六年前的一场海战的惨败)(9)

1965年夏天正是蒋介石下决心反攻大陆的关键时刻,但“八六海战”的惨败,让老蒋认识到台湾国民党已经丧失了制海的优势,面对大陆海防的铜墙铁壁,发动登陆作战只能是自取其辱。此后,所谓的“国光计划”也就连年缩减,最终在1972年彻底结束。

最近两年,台海形势又有了新的发展,台湾当局挟洋自重,企图“以武拒统”。遥想当年我军在如此劣势装备下依然能够克敌制胜,现在两岸实力对比已经彻底逆转,借用王毅外长最近说过的一句话:“60年前行不通,现在更行不通!”,祖国统一的历史车轮是任何人都不能阻挡的。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 玄甲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