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渔夫和他的灵魂》以凡人与美人鱼的爱情,展现了渔夫、灵魂以及美人鱼三者之间错综复杂的矛盾和困境。从表面上看是渔夫与美人鱼因灵魂阻碍,而生发的爱情悲剧,但深层上,这则童话故事是三者之间盘根错节的关联,对童话人物内心矛盾和困境的理解。

渔夫与女画家的爱情故事(渔夫和他的灵魂)(1)

一、童话人物爱情关系人性结构的隐喻

一个渔夫恋上了海底国王的独生女美人鱼,没有灵魂的美人鱼允诺:只有渔夫先把灵魂送走,她才会爱上他。渔夫为 了得到美人鱼,先后求助于神。父和商人,都被无情地拒绝与奚落,最后他不得不逼迫女巫说出送走灵魂的办法。送走灵魂之后,渔夫就和美人鱼一起潜入海底,只剩下灵魂孤独徘徊于世,在接下来的两年,灵魂用智慧和财富诱使渔夫,但均以失败告终。

渔夫与女画家的爱情故事(渔夫和他的灵魂)(2)

第三年,年轻的渔夫终于经受不住灵魂的谎言诱惑,走上海滩,重新接纳了灵魂,在灵魂的骗使下,做出了许多坏事。后悔不已的渔夫无法重新回到美人鱼的身边,因为人一生中只能送走一次灵魂。最终人鱼公主伤心而死,渔夫抱着她的尸体走向大海,他们的爱终于感动了上帝,上帝让他们的墓地开满了代表爱的鲜花。

人鱼并不是作为独立的个体而存在,而是各为人格三重结构的一个部分,灵魂阴险邪恶,只为满足自身欲望,是本我的象征。人鱼公主纯洁善良是爱的代名词,是超我的化身,在前两者间苦苦挣扎试图寻求平衡。

渔夫与女画家的爱情故事(渔夫和他的灵魂)(3)

二、灵魂:本我的放纵

神父描述“灵魂”是“人最高贵的部”:“世上没有比人的灵魂更珍贵的东西了,地上的任 何东西都不能与它相比。它的价值比得上世上所有的金子,而且比国王们的红宝石要值钱得多。”

然而,在这篇童话中,灵魂形象却截然相反:它堕落恶毒,狡猾多端,简直是恶魔的化身,它一次又一次地诱使渔夫,只为回到他的身上。 先是用智慧,再者以财富,在第三年竟虚构跳舞的少女,用少女赤裸的双脚骗取渔夫,勾起他极大的欲望,(因为小美人鱼没有脚,不能跟渔夫跳舞),使渔夫最终登上陆地,和灵魂再次合二为一。

渔夫与女画家的爱情故事(渔夫和他的灵魂)(4)

而在奸计得逞,灵魂重新进到渔夫的体内之后,灵魂并没有就此罢休,它继续肆意妄为,怂恿渔夫犯下了许多罪恶。渔夫偷取一只美丽的银杯子,动手打小孩,甚至以怨报德,残杀好心收留他过夜的商人,并抢走他的黄金。

可以说,正是灵魂把渔夫教唆成了一个无恶不作之人,灵魂借渔夫之手,为非作歹,任意妄为,只为满足自身本能的欲望,只为获取本能的快乐。“本我不受任何逻辑、理性和道德习俗的约束,而仅满足于人的原始本能的欲望”。

显然,灵魂的行为与本我如出一辙,处于一种混沌状态,空留一锅沸腾的激情,却都是冲动任性,感情用事,不顾后果地去追寻它所想得到的一切。灵魂自己的一句话便是最佳的证明:“世上没有除不掉的痛苦,也没有享受不到的快乐。”

渔夫与女画家的爱情故事(渔夫和他的灵魂)(5)

三、美人鱼:超我的救赎

“超我是社会文化的卫道士,是一种保护社会的精神因素,它可以说是道德化了的自我。它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通常所谓的良心,另一个是自我理想。自我理想确定道德行为的标准。良心则负责对违反道德标准的行为进行惩罚。”

童话中的美人鱼:“头发像是湿满满的金羊毛,而每一根头发都如同放在玻璃杯中的细金线,她的身体白得跟象牙一样,她的尾巴如同银子和珍珠的颜色。 银色和珍珠色就是她的尾巴,翠绿的海草缠绕着它,她的嘴唇像珊瑚。” 她俏丽娇美,婀娜多姿,集爱、美好和理想于一身,是超我的化身。美人鱼和她梦幻般的海底世界是纯粹的,无拘无束的,幸福和美好的,这正是人类所孜孜追求的理想境界。

渔夫放弃灵魂,从而拯救沉沦于世俗的渔夫故事的前半部分,渔夫对人鱼的爱完全置于灵魂之上: 为了与美人鱼长相厮守,渔夫决心放弃世俗中被捧为无价之宝的灵魂,只为获得美人鱼的爱,他乞求神父,乞求商人,甚至乞求异族女巫帮助他抛弃灵魂,他对灵魂的价值嗤之 以鼻,“我的灵魂阻碍着我,使我不能实现自己的愿望。请告诉我,我怎样才能把灵魂从我身上送走,因为,我真是用不着它了。我的灵魂对我还有什么用处?我看不见它,也摸不着 它,我又不了解它。”

渔夫与女画家的爱情故事(渔夫和他的灵魂)(6)

在遗弃灵魂的头两年,面对灵魂花言巧语的诱惑,渔夫仍旧坚信“还是爱更好”,借助上帝之手,让美人鱼原本荒凉的墓地开满了代表着爱和希望的鲜花,以此暗指美人鱼的救赎力: 感化神父,拯救世人。尽管美人鱼代表的那种美好人人追寻,但我们不得不承认,一切美好都是脆弱的,而一切邪恶的力量却很强大。

故事的开端,代表着本我的灵魂,被代表着自我的渔夫所抛弃,但是不灭的灵魂仍旧蕴藏着再次控制渔夫的巨大力量与潜力。而这正是后来灵魂成功骗取渔夫上岸,重新进人渔夫身体,并继续诱使渔夫几番妥协,犯下错事的缘由。灵魂的这种强大,自然而然地衬托出代表着超我的美人鱼的脆弱。她尽管高贵完美,却仍被欺骗,被征服,甚至被替代,她尽管为渔夫所爱,但难逃遭爱人背叛的悲剧命运,最终带着破碎的心抑郁而亡。

这二者的一强一弱表明了,人类本我的强大与超我的脆弱。人的人格就像海面上的冰山,露 出来的即有意识的层面,大致可以理解为人格的超我,仅仅只是冰山一角剩下的绝大部分处于水面以下,是无意识的,大致可以理解为人格的本我。而这绝大部分区域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人的发展和行为。

渔夫与女画家的爱情故事(渔夫和他的灵魂)(7)

换句话说,本我对人的思想起着决定作用,它的影响力大大强于超我。超我与本我相互矛盾, 压抑着本我的欲望。 美人鱼对灵魂充满着深深的敌意,且不说人鱼族历来就没有灵魂,人鱼公主自身对灵魂便十分反感,自始至终拒绝有灵魂的渔夫。

她爱着渔夫,却决不让渔夫带着灵魂踏入她人鱼族天堂般的净土一步。在这一点上,她从未妥协。 在她看来,灵魂就是世间功利,虚伪和粗俗的代名词。因此渔夫向她表白,恳求她做他的新娘时,美人鱼却违心地摇摇头,回答说:“如果你肯送走你的灵魂,那么我才会爱上你。”

人鱼公主倔强刚烈,她无法原谅渔夫的背叛,无法接受他重新拥有灵魂,因为“一个人一生 中只能把他的灵魂送走一次,但是他一旦把自己的灵魂收了回来,就得永远地留住它了。” 美人鱼的固执,象征着超我对理想和完美的坚持和不容置疑。

渔夫与女画家的爱情故事(渔夫和他的灵魂)(8)

四、渔夫:自我的两难

“自我”是“人的理性部分,它往往处于社会生活的现实要求、超我的道德追求与本我的追求之间,按照现实原则协调矛盾”。 童话中最为复杂的人物渔夫,就如“自我”一样,总是夹在水火不容的美人鱼(超我)与灵魂(本我)的取舍之 间,左右为难,尽力调和这两位主人的吩咐和要求,试图找到一个双方都满意的平衡点。

当超我的美人鱼与本我的灵魂严重冲突,难以协调的时候,作为自我的渔夫感到自己被多方包围,遭到了多重威胁,爆发出极大的焦虑感和愧疚感。他每天孤独又绝望地站在岸边,呼唤着自己的妻子美人鱼,乞求她的原谅和再次接纳。

当冲突发生,超我握有的行为准则没有得到遵守时,超我就要惩罚自我。美人鱼夫违背诺言,重新接纳灵魂并再也无法摆脱灵魂的束缚之后,便忍痛放弃对渔夫的爱,任凭渔夫在岸边苦苦等待,哀求了一年,她也再没有露过一面,她宁可自己忍受思念之苦,最终,因情伤抑郁而亡,也不违背一点原则。

渔夫与女画家的爱情故事(渔夫和他的灵魂)(9)

这种避而不见,对深爱的双方来说都是极为残忍的,对渔夫来说更是天大的责罚。 然而,惩处远没有结束,爱人因自己而死才是最终的惩罚。这致命的打击直接导致了渔夫的殉情,背叛作为超我的美人鱼,代价是巨大的。只有冲突解决时,超我和本我才能形成和谐统一的整体。这种和谐在渔夫身上的最佳体现,便是最后渔夫的心灵与灵魂真正的结合,以及渔夫与美人鱼的双双殉情,共埋一处。

三者看似共同毁灭,实则是完成了统一和谐,所有冲突在共亡中得以解决。在本我和超我的矛盾统一中,“自我尽可能地寻找权宜之计,并且根据外部世界的需求对本我进行调节和控制,压抑本我的非理性冲动”。灵魂被遗弃之后,灵魂连续三年都回到海滩,呼唤渔夫,希望重新回到渔夫身上。

渔夫与女画家的爱情故事(渔夫和他的灵魂)(10)

然而,灵魂是渔夫与美人鱼爱情的阻碍,因而头两年,尽管灵魂用智慧与财富对渔夫极尽诱惑,自我渔夫仍旧岿然不动,坚守与人鱼公主的爱情,对灵魂的呼唤与请求置之不理,压抑着灵魂的欲望与冲动。在平衡的过程中,自我也会“采用 圆滑的手段,使本我的部分能量得到释放”。面对本我灵魂的顽固坚持,不肯调和,自我渔夫在第三年终于受不住诱惑登上海滩,又与灵魂聚合。

在这里,与其说年轻的渔夫是受到美色,以及花花世界的诱惑,不如说是他终究抵不过本我灵魂的劝说,一时心软,对灵魂产生了同情之心,他可怜灵魂的孤苦伶仃,满足它重回渔夫身上的强烈愿望:“让我进人到你的心中,这样我就会跟从前一样与你呆在一起了”。

渔夫同情灵魂的遭遇,“在你没有心而去世界上流浪的那些日子里,你一定吃了不少苦头”,最终允许灵魂进人他那因充满了太多的爱而破碎的心,实现了与灵魂的真正结合,就跟从前那样与灵魂合为一体。

渔夫与女画家的爱情故事(渔夫和他的灵魂)(11)

结语:

《渔夫》把对应的三我分为:“灵魂对应本我”,“渔夫对应自我”,“美人鱼对应超我”。童话人物渔夫与美人鱼因灵魂阻碍,而发生的悲剧爱情,而在童话故事中,突显了灵魂的放纵和邪恶,美人鱼的救赎和美好,渔夫的两难与妥协,以及三者之间或对立或统一,或仇视或讨好的错综复杂的深层关系。

人类不能只凭感情做事,以快乐原则为最高准,则必须兼顾现实原则和道德原则 ,在童故事中,也提示着人类应时时警惕自身的本能欲望,和冲动即本我,正如渔夫被灵魂所欺骗,怂恿,控制一样,它完全有可能强大到足以彻底掌控个体的思想和精神。

在平时人类应当端正思想,学会压抑邪恶的欲望,坚持道德理想,绝不做任何违背社会规范的错事,更重要的是人类应当注重自身人格的全面发展,不能顾此失彼,应当发展强大的自我,协调本我,自我以及超我之间的关系,只有当人格三我的力量达到平衡时,个体才能适应现实遵守社会道德准则,把无法实现本我欲望的那些被压抑,被制止的负面能量释放出来,转化为积极的社会活动和文化创造,有效而成功地与人交往,工作,生活。反之,如果三者处于不协调状态个体,很可能会人格分裂,崩溃失常,外部世界会变得杂乱无序凌乱不堪。#世界名著品鉴大会#

图片源于网络,侵权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