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思燕嗯哼几岁才会说话(嗯哼4岁还没上学)(1)


霍思燕让嗯哼晚一年入园,是害还是爱?

小编看了《爸爸5》的先导片,嘉宾阵容真真养眼啊~

不过,小编发现快4岁的嗯哼大王还没有上幼儿园!只因为霍思燕看过一本书,说晚上一年幼儿园对孩子好。

霍思燕嗯哼几岁才会说话(嗯哼4岁还没上学)(2)

而后面从没有上过幼儿的嗯哼的表现,更让不少宝爸妈相信晚上一年对孩子好了。

面对学校的陌生环境,嗯哼虽然稍显紧张,但能看出他一会儿就融入了小朋友的圈子。

霍思燕嗯哼几岁才会说话(嗯哼4岁还没上学)(3)

嗯哼选择优先分给爸爸和老师,这种暖心的分享精神,让网友们都在疯狂为嗯哼大王打call啊。

以至于不少宝爸妈想起入园一周多还未适应的宝宝,都想把孩子给带回家,晚一年再上啦。

可是一带娃出去玩,小区的大爷大妈们便是一通“围剿”:

“孩子都3岁啦,咋还没送幼儿园啊。”

“再不上就迟了,你看隔壁小王家的孩子两岁半就入园了~”

七嘴八舌地把妈妈们都给整蒙圈啦!真心想怼回去:“我家娃什么时候入园,关你屁事!”

能不能入园,不只看年龄

只要孩子有以下表现,就可以去幼儿园开启新世界,妈妈们也会相对轻松一些啦!

● 能自己吃饭,并且吃饭期间不随便乱跑

至少确保在老师提醒下不乱跑,一定是吃完了才能离开饭桌。

所以,平时在家吃饭,家长们不要追着喂!宝宝吃得慢,弄得到处都是米粒没关系,重要的是他能够自己吃饱。

● 睡觉有规律,最好做到早睡早起

幼儿园是不能迟到的,如果孩子睡得晚,早上叫起来也会比较困难。很多孩子的起床气,也够家长受的了。

刚开始几天,晚上孩子有可能睡不着,不过早上按时叫,午睡也不要睡太久,过几天他就能早早入睡了。

霍思燕嗯哼几岁才会说话(嗯哼4岁还没上学)(4)

● 可以正确表达自己的需求,如大小便、口渴及身体不适

很多刚上幼儿园的小朋友,表达还不是很清晰,这没什么问题。他讲不清楚昨天去了哪里,玩了哪些东西,不要紧,可是一定要尽量教会孩子表达自己的需要。

如果想要上厕所,可是脱不掉裤子,一定告诉老师“请帮我脱裤子”。

要是不小心尿湿了,也要跟老师讲“裤子湿了,请帮我换”。

霍思燕嗯哼几岁才会说话(嗯哼4岁还没上学)(5)

有些小朋友比较害羞,不好意思跟老师说,或者说了又说不清楚,这样子老师很难提供及时的帮助。

最好是比较小的时候,就开始有目的地引导,让孩子学会表达自己的需要。

以上这些习惯的养成,基本在3岁左右,所以国家建议上幼儿园的年龄是2.5-3岁。但每个宝宝发育情况不一样,是不是上幼儿园要根据宝宝的表现来哦!

请你的嘴巴勤快一些

为让孩子更好地适应幼儿园,请你的嘴巴勤快一些!

● 对宝宝,你的嘴巴要勤快一些

一位5岁儿童体检,就因家长过度照顾,导致开始说话晚,至今发音仍浑浊。

①按说从出生开始,我们就要对宝宝有语言的刺激。

比如:现在给宝宝洗澡;给宝宝换尿布等。只是喂饭时家长不要说话,当然,孩子会拿勺子后就不用喂了。

要想孩子的语言能力发育得好,宝爸妈要多示范、多说

慢慢地,孩子也会学着用他的语言来表达感情。千万不要把宝宝扔给电视,跟着电视学说话是没有交流的!

②在家一定鼓励孩子多说话。孩子一个表情、一个手势,家长立刻满足所有需求,造成宝宝说话机会减少,甚至不用说话即可满足需求。

在孩子学说话过程中,家长一定要有耐心,不要着急,也不要笑话孩子。切忌出现适得其反的效果。

孩子的说话能力必须在两岁半之前完全建立,否则以后发音会出现问题。

霍思燕嗯哼几岁才会说话(嗯哼4岁还没上学)(6)

● 对周围的人,你的嘴巴要勤快一些

家长平时待人接物的态度,决定了孩子社交能力的发育,很大程度上影响宝宝是否能够快速融入幼儿园。

①宝爸妈见到熟悉的人,要打招呼。如果家长平时不爱与周围人打招呼,孩子就不愿与其他小朋友玩。

家里来了客人,爸妈除了热情接待,别忘了把孩子也介绍给客人,抱着宝宝和客人聊天。

不要认为孩子还小,不用接触这些,家里来人了就把他带到别的屋子里,这样他就无法学会与人交往。

②要做到让宝宝习喜欢交流,平时尽可能多陪孩子玩,包括游戏、读书等。不一定每次都是到人多的地方。

要告诉宝宝哪些行为是好的,哪些行为是不好的,以及怎样和别人分享、合作,怎样向别人道歉,帮助别人等。

③孩子不但需要与大人交流,更应学会与同龄孩子交流。若孩子不愿与同龄孩子玩,很多时候与大人有关。

可能是和同龄孩子玩时受过小挫折——玩具被别的孩子抢过,被推倒过等。

遇到孩子受“欺负”时,家长虽心疼,也应带着孩子来到“欺负者”面前,教孩子们如何交朋友:如何拉手,如何拥抱等。

小孩子的世界都比较单纯,这样既解除了自己孩子的恐惧,也教会“欺负者”如何与别人交往。


科学家庭育儿团队原创

【科学家庭育儿】国家级出版传媒机构专业团队,联合百名育儿专家与万千家庭一起,专注宝宝的早教、智力开发、性格培养、情商教育、家庭亲子关系处理

更多育儿难题,关注【科学家庭育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