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部米国的爱国主义抗俄神剧……还是个R级神剧

这是一部爱情动作片,CIA看了会沉默,克格博看了会流泪的电影——《红雀》

它的中心思想是,美人计是个馊主意!俄训练出一名美女间碟,一遇到米国男碟就投诚判国,充分显示出米国的“灯塔国”特质“自由、光明、人性化”,以及俄国从上到下的暴戾和愚蠢。

美谍入俄记女主角(取材美CIA绝密档案)(1)

《红雀》是米国前总统奥巴马书单上唯一的一本谍战小说,书里以大量描述俄普大帝的铁血手腕而受到国内外读者的广泛关注。据说“这本书取材于美国中央情报局绝密档案,真实性和揭露的细节史无前例。”

这句话为啥要打双引号呢,因为书我没有看过,不好判断真实性。同名电影我是看了的,连看两遍,如果书里的情节跟电影里差不多,而且真的是“真实性”的“揭露性”的,那俄弱鸡的情包机构应该在数十年前就该被米团灭的了。

美谍入俄记女主角(取材美CIA绝密档案)(2)

CIA前特工杰森马修斯

《红雀》的作者杰森·马修斯是在美国CIA工作33年国家秘密行动处退休特工,宣传他的这本书时,自称书中很多事情是其亲身经历过的,他曾在多个海外地点工作,参与了事关国家安全的秘密情报搜集任务,特别是在某些禁区的活动。曾负责针对苏联、东欧、东亚、中东和加勒比地区的线人策反招募行动,作为中央情报局多个海外站点的负责人,他完成了针对所谓“流氓”国家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系列秘密行动,并与外国同行进行了反恐合作。这是其退休后的第一部小说。

这部小说一经面世就在市面上引起了轰动,对于米俄之间重大而危险的间谍活动,人们知之甚少。而本书作者特工的身份又增加了小说的真实性。所以,二十世纪福克斯率先下手,成功竞拍,由当时大热的《龙纹身女孩》的制作团队担纲制作这部电影。

美谍入俄记女主角(取材美CIA绝密档案)(3)

电影是由书改编的,但是因为书中有普大帝的大量黑化。所以改编的时候,就干脆把这个人物直接省掉了。但是, 小说是CIA前特工写的, 电影是米国人拍的,影片的价值观怎么才能淋漓尽致的展现在电影的每个角落呢?所以,由马提亚斯·修奈尔来扮演女主的叔叔,也是俄罗斯谍战机关副处长,演员的长相扮相酷似普大帝,潜台词简直直白得不能再直白。这个演员那可真是让剧组“煞费苦心”,不管是外貌,走路的样子,说话方式都跟普京极像。

此前曾有外媒评价该片是《007》和《黑天鹅》的混合。既有《007》特工片中惊心动魄的谍战元素,又有《黑天鹅》里面复杂的人性扭曲。不过,对中国观众而言,《红雀》和李安的《色戒》又有那么点异曲同工之妙。这里我得解释一下,此片跟其它片的相同之处只有一点,也仅有这一点,也就是——尺度大。

美谍入俄记女主角(取材美CIA绝密档案)(4)

女主角的扮演者是大表姐詹妮弗·劳伦斯,在这部戏中,大表姐贡献了她出道以来最大尺度的演出,却还是因为这部电影被金酸莓奖提名为最差女主。如果说詹妮弗·劳伦斯在2017年的那部《母亲》,尚可勉强称之为毁誉参半之后,那么《红雀》这是詹妮弗·劳伦斯扎扎实实的烂片,她翻车翻的很彻底,跟演技无关,是电影的改编非常糟糕。这种糟糕的感觉分为两种。一种是来自于剧情逻辑,另一种来自于整个电影给人的观影体验。

该片中詹妮弗·劳伦斯的俄罗斯口音让人惊艳,她的演技也撑起了不怎么样的剧本。但该片中的一些场景几乎到了无聊的程度,就算是演员们高超的演技还是拯救不了这平庸的故事。

美谍入俄记女主角(取材美CIA绝密档案)(5)

也没有让观众可以从深层去思考俄和米国人如今的关系,只是一边倒的美化米,黑化俄,遗憾的是黑的比较单一和没格调。

电影的开头用了平行剪辑,两个故事线一起发展,一边是劳伦斯扮演的多米尼卡如同波特曼在《黑天鹅》中一样,用自己勤奋苦练的芭蕾舞步,展现出这个俄罗斯天才舞蹈家的魅力,但不同的是,《黑天鹅》以完美的殉道谢幕,而《红雀》则以破碎的舞步拉开了血腥的帷幕。

随着交叉镜头的出现,由乔尔·埃哲顿饰演的美国特工出现在一个黑夜的公园中,于是多米尼卡优雅曼妙的舞姿和埃哲顿不为人知的行动纠缠在了一起,这两个场景中的人物如何才会发生联系?我们从这个时候就已经开始猜测。

美谍入俄记女主角(取材美CIA绝密档案)(6)

但是随着舞步的加速,埃哲顿被俄警察追逐,最终,当他仓皇逃入米国大使馆的那一刻,剧院里,多米尼卡修长的小腿被舞伴瞬间踩断,正值花样年华的俄罗斯芭蕾舞舞者,命运开始就此改变。

劳伦斯在腿伤可以养好,但之后却永远不能再跳舞了,没有了收入,母亲的病还得治,住的房子有可能被收回。更令她感到意外的是,通过做特工副局长的叔叔,知晓自己在舞台上的意外并不是偶然,而是舞伴受到另一个姑娘的怂恿造成的结果。她毫不迟疑的冲入剧院,在浴室是用拐杖狠狠把两人打成重伤。

美谍入俄记女主角(取材美CIA绝密档案)(7)

场面一度十分暴力,而多米尼卡在重伤两人之后,别无选择。为了不进监狱,也为了给母亲挣医药费,不得不去投靠叔叔, 这个长得巨像普京的叔叔,叶戈罗夫,在俄罗斯外情局工作。他给自己的亲侄女安排情报局的工作。而她的第一份任务,就是去色诱一名高官。按照叔叔的说法,她只要在高官放下戒备时掉包他的手机,任务就算完成。

多米尼卡天生丽质,撩汉技能又满点,轻而易举就俘获了目标对象。然而等任务完成后,她才发现等待自己的是被灭口的命运。

美谍入俄记女主角(取材美CIA绝密档案)(8)

而正当多米尼卡陷入绝望时,“乐善好施”的叔叔又给她指了一条明道,只要她答应为克格勃效力,那么不仅可以活命,母亲的医药费也从此由国家负担。多米尼卡别无选择,被迫上了“贼船”。

不过要成为一名合格的间谍,光有颜值远远不够。第二天,她就被送去一所特殊学校接受培训。

从这所学校走出去的学员,个个都是令人闻风丧胆的克格勃色情间谍,其中女人被称作“燕子”(也就是片名中的“雀”),男人被称作“乌鸦”。虽然米国人喜欢黑俄,但不得不说色青间谍这个东西是真的存在的,他们游走于床笫之间,利用自己的性魅力来获取情报。冷战时期可是立下过汗马功劳的,在米国那里得到不少有用的情报。这不,在电影里受到了米国报复,被黑的跟所女支校似的。

美谍入俄记女主角(取材美CIA绝密档案)(9)

学校里那些成绩不能达标的学员,会随时迎来一记爆头。学员们在这里接受的日常功课五花八门,包括思想政治课:每天接受高能洗脑,俄罗斯特有的JUN国主义洗脑话术,让人印象深刻。

“如果你对国家没有用处,你会掉脑袋的。”

“你的身体属于国家,从出生起,国家就关心你们,现在国家需要回报。”

手工劳动课:练习开锁技巧;“艺术”鉴赏课:上课观摩小片片get姿势

美谍入俄记女主角(取材美CIA绝密档案)(10)

以及最重要的“驾驭人性”课程,也就是学习如何寻找他人的欲望和弱点,从而控制对方。而除了各种理论学习,学员们也有实操课程。比如在课上相互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甚至被强迫去“接待”归国的大兵......

而经过这样一系列震碎三观的训练,有人很快就精神崩溃了。多米尼卡却凭借对母亲的信念撑了下来。

不仅如此,天赋异禀的她还受到领导赏识,仅仅三个月就提前毕业,然后被派往布达佩斯执行紧急任务。她被命令去接近一名美国特工纳什,对,就是片头在公园暴露然后逃入米大使馆那位。

美谍入俄记女主角(取材美CIA绝密档案)(11)

纳什在身份败露后被俄驱逐出境,目前在东欧活动。但他在俄国内还有一名线人“鼹鼠”始终没有浮出水面。他当初之所以被识破身份,也是为了保护这名线人。

目前,情报局只知道这名线人在政府内部身居高位。多米尼卡必须通过纳什查出他的具体身份。

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她与米国特工纳什相爱了,没啥铺垫的,也许是看上了他一副苦相的老脸,也许是男主光环,或许受到了米国仁爱,自由的感召,更加是因为编剧的白痴,就这么一步到位的判国了。

美谍入俄记女主角(取材美CIA绝密档案)(12)

其实,早在多米尼卡第一次和纳什“偶遇”时,CIA就查到她的身份是伪造的。他们本打算对这个来者不善的女人避而远之,然而纳什心中有别的目的,他要吸纳叶戈的罗娃为美国服务,成为一名双面间谍。

鬼扯的两个没有专业技能与精神的特工,碰撞出爱情的火花后,多米尼卡又经历了多重磨难、最终彻底倒戈,成了潜伏在普大帝身边、为米效力的间谍。

于是《红雀》的结尾显出了一种《战狼2》式的“土味”,那种米国人单方面的意淫情结,彻底击垮了本该可以作为后冷战时期特工片的范本,毕竟自从冷战结束之后,以苏联或者俄作为直接的敌手,来塑造米苏特工之间的各种斗法,在如今的时代,早就失去了它的现实背景。

美谍入俄记女主角(取材美CIA绝密档案)(13)

剧情中强行黑俄,十分的尴尬,让人吐槽。整部电影对俄的印象,仿佛停留在上个世纪,和我国非常时期的红色小说对比,情节无脑,强黑俄正府,正府信任这个没有爱国主义的女间谍,到最后女主角反叛,耍的政府团团转,情节毫无新意。

导演为了凸显俄国军方冷血和脑CAN,其实一通宣扬的还是自由、人权,这些米式主旋律。劳伦斯可以在俄罗斯饱受政府特工的折磨和精神摧残,也可以被自己的叔父用变态的手段诱骗进“红雀”组织,但是她绝不会只要看到“自由”就会放弃一切,更何况还只是被许诺的“自由”,而不是真正的自由。“米国”在《红雀》中被塑造成一个略有缺点,但是对待公民有着十足保障的靠山,你只要皈依“自由王国”,那么就有面包。

美谍入俄记女主角(取材美CIA绝密档案)(14)

更为讽刺的是,米国政府中的参议院秘书为了钱向俄特工局投敌,被设定为米国的蛀虫,结局只能是被撞死,而劳伦斯作为俄工人员,在向米国投敌之后,却能加官进爵,透露出一股子精忠报国的爱国者风范,这“双标”双的不要太明显。

根源还是在米国人制作的这部特工片在矮化俄社会的同时,还不忘让他国子民对米国俯首称臣,这种过度意淫的设定,着实很有问题。不仅在现实的意识形态范围内容易让人作呕,更是对本应该模糊的特工结局进行了抹杀。

这不是影片的差劲,而是电影的失格。

美谍入俄记女主角(取材美CIA绝密档案)(15)

黑别人能轻易的被人看破,算是本片最尴尬的一点,不得不说,冷战结束近三十年,米国人的思维依旧,影片是对俄猎奇式猜想的典型体现,充斥着各式各样的刻板印象。

与人性化的米方相反,俄方的行动永远以残忍暴力著称,尤其是对特工技校的描绘,那不是技校,那简直就是“女支校”:片中经过严格选拔的特工候选人性格乖戾,遇到危机不经思考直接全果,好像毫无保留露出酮体可以解决一切外交难题。

美谍入俄记女主角(取材美CIA绝密档案)(16)

此外,血腥暴力镜头不时出现,但除了恶心一下观众,对剧情推动并没有起什么关键作用,更提不上什么深刻意义。俄方对目标分子的残忍杀害、对自家间谍的严刑拷打,都被予以重点刻画,生怕大家看不出俄方的残暴。

本来阴谋阳谋,敌中有我我中有敌的谍战题材,一贯是大家热衷的电影题材。加上从前克格勃时代就大名鼎鼎,以果体做诱饵靠色诱拿下无数欧美特工的燕子,绝对是想想都令人着迷的故事。但是电影拍得令人非常失望,丝毫经不起推敲的人物和逻辑设定,满脑子冷战思维的突发奇想,幼稚的荒唐可笑。

美谍入俄记女主角(取材美CIA绝密档案)(17)

如果这部的时间设定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很多地方还可以自圆其说,设定为当下就显得荒唐了。

然后全世界直男最关心的桥段,燕子的特训过程。原来也就是用指甲锉开个锁,看个果片,当众去个衣服来个啪啪什么的。历史上的“燕子”们可是个个拥有国际象棋大师一样的智力,以及宇航员一样的坚韧的躯体和意志力,她们是人类中最顶尖的一群人,每一个人都被视为国家英雄!受人敬仰!

那些潜伏在米国的“燕子”们可是拉下不少政客和高官的。如果“燕子”都是剧中这些只会果体上阵,几句话就会判国的恋爱脑,岂不是显得这些米国政客和高管更傻?这不是跟国内的某些“抗日神剧”一样吗?

美谍入俄记女主角(取材美CIA绝密档案)(18)

而在这部电影中,对于女碟这种需要对国家绝对忠诚的高端“人才”,却需要“强逼”和“拐骗”加入,试问,当事人内心不情愿,只培训三个月就敢外派,这上级的脑袋得灌进去多少水才行啊。

对俄的黑点还不仅限于情报机关,而是对于其整个国家的黑。俄情报机关高管早就看不惯俄的各种怪状,投诚米国当了“鼹鼠”,在米国人的“熏陶”下,想给俄美好的明天,甚至主动提出牺牲自己,让红雀接替自己。这种来自内部高层的质疑,应该是对俄最大的黑点。

美谍入俄记女主角(取材美CIA绝密档案)(19)

米国真要对自己的感召力有这么大信心,还能连自己国家的总统选举都被俄国安局插手?照这种思维,俄特工早就一多半都跑中情局打工去了。

整部片子都是米国人的意淫啊,说白了,这就是一部米国自high式大片。

对俄的描绘更是满屏的意识形态,二十一世纪再看这种直白黑的电影,真的相当尴尬。

唯一可看的可能就是大表姐在片中的各种果露镜头吧,正面全果可能也是最大噱头。五次,全片由大表姐的五次果体拯救。可,关键是,我们都是正经人啊,要看正经的碟战片啊,如果只是这种爱情动作片,日本的不是更专业吗?

当下的政治局势,以及米利坚对冷战的执念,黑俄的电影出现,其实可以理解。只是请你黑得高级点,潜移默化一点。而不是像这样一部“爱国主义电影”,米国主旋律神剧,这种所谓的美式民主价值观洗脑剧,完全可以做得更不动声色一些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