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第一座桥(第一座桥居然是为了迎亲而造)(1)

“逢山开路,遇水叠桥”。遇到走不通的路,过不去的河,就需要修路搭桥。

桥梁的搭建自古有之,我国最早有文字记载的桥梁搭建是在《诗经•大明》中:周文王为了迎娶妻子“造舟为梁”。

约公元前 1134 年,西周文王姬昌聘娶洽水(在今陕西合阳县西北)北岸有莘国的长女太姒为妻,为了表示对两国联姻的重视,文王亲自到渭河边迎接太姒,但是渭河上没有能通过的地方,于是就将舟船连接,上面铺就木板,搭成一座浮桥,以便迎亲队伍坦然过河,充分显示出迎娶的隆重排场。

文王“示后世敬婚礼”而搭建的浮桥,成为了我国有文字可考的第一座桥梁建筑,也对后世的桥梁建筑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尽管在这之后,梁桥、拱桥、索桥等桥梁不断丰富了桥梁体系,但是浮桥依然因为其构造简单、装拆迅速、移动方便、开合随意等特点,一直沿用至今。

国内第一座桥(第一座桥居然是为了迎亲而造)(2)

战时所用浮桥

浮桥上可通行人马和车辆,多用于水陆交通不是很频繁或者急需过河的河道上,分为临时浮桥和永久性浮桥两种,永久浮桥在必要时可以开启部分桥身,让来往船只通过。

国内第一座桥(第一座桥居然是为了迎亲而造)(3)

电影《梅岭星火》中,开篇第一个景取的是赣州古浮桥,取景的浮桥是拆建前的南河浮桥。

在我国,浮桥历史悠久。

除去上文提到的公元前1184年,周文王娶亲,还有《史记·秦本纪》中记载的公元前541年,秦公子锻投奔晋国时,在黄河上架设浮桥;晋武帝时,杜预在孟津附近的黄河上架设了一座永久性浮桥,曾持续使用了数百年。宋太祖时,在今安徽当涂县境内的长江上架设浮桥,大军迅速越过长江,一举攻灭南唐,统一了全国。

在国外,波斯帝国在公元前537年,曾在战争中利用浮桥,连续7昼夜将上百万军队运送过河。泽尔士一世国王在公元前 481 年,曾在今马尔马拉海与爱琴海之间的达达尼尔海峡架设浮桥,把欧亚大陆连接起来。

| 唐代的“三峡工程” |

蒲津渡是黄河著名的古渡口,始建于春秋时期鲁昭公元年(前541年),蒲津渡浮桥我国古代架设在黄河上的一座有名的浮桥,始建于公元前257年,是黄河上有记载的第一座固定式浮桥。它最开始以竹索系船,到唐开元十二年(公元724年)改竹索为铁链,在东岸和河心洲上各铸了4牛4人以锚挂铁链,再系上巨船建成了浮桥。1989年,蒲津渡浮桥上的4牛4桥被发掘出时,铁牛各有10多吨重。

国内第一座桥(第一座桥居然是为了迎亲而造)(4)

蒲津渡遗址的铁牛

国内第一座桥(第一座桥居然是为了迎亲而造)(5)

蒲津渡遗址上复原的浮桥

架设蒲津渡浮桥,在唐代时是一项非常浩大的国家级工程。铸造的浮桥铁锚及铁索链共用铁160余万斤,占当时全国年铁产量的五分之四,可见唐朝国家的实力之雄厚。这大概算得上唐代的三峡工程了。所铸的四个铁人,分别代表了四个不同民族,展现了唐朝作为一个具有巨大影响力的王朝的包容性。

| 用了近千年的古浮桥 |

我国桥梁建设在唐、宋时期达到了全盛,而宋代则是全盛的顶峰,赣州古浮桥就是宋代浮桥的一个代表。直到今天,赣州古浮桥之一的东津桥仍然在使用。

东津桥是修建在赣州的第二座浮桥,公元1170年修建,当时任赣州府知军的洪迈在短短四年的任职期间完成了建设东津桥(当时称为建春门浮桥)的巨大工程,成为赣州城市建设史上的一大壮举。

其余两座浮桥分别是北宋熙宁年间(公元1068 至1077年)修建的第一座浮桥——西津桥,和南宋的淳熙年间(公元1174至1189年)修建在章江上的南河浮桥,不过这两座浮桥都没能保存下来,即便重新修建了,也早已没了历史的痕迹。

国内第一座桥(第一座桥居然是为了迎亲而造)(6)

赣州古浮桥——东津桥

赣州的古浮桥也是赣州“八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苏东坡依照孔宗翰在八境台上画的赣州全景图而作的《虔州八境图八首并序》,让“八景文化”风靡全国,八景中的“城堞桥浮”,就是赣州古城墙与赣州古浮桥相呼应的画面。

国内第一座桥(第一座桥居然是为了迎亲而造)(7)

浮桥拆开时的场景,图片来源:纪录片《航拍中国》

仅凭构造,浮桥在众多桥梁中已经独树一帜,如果再看到浮桥平常是怎么服务航运的,那人们肯定又会惊叹。以赣州东津桥为例,以前水运繁忙的时候,东津桥每天要断开两次,让来往船只通过,现在已经取消了这一惯例,只是在特定时候浮桥才打开,这一幕,不叫“桥断了”,而被戏称为“过河拆桥”!

依靠漂浮物体过河是克服江河自然障碍的最简单的方法,浮桥包含着的是人类在自然环境中生存过程里的看似简单、却又并不简单的智慧。

●●●

新媒体编辑 /新星、祁瑛(实习生)

以上内容由《世界遗产地理》整理

如需转载请联系邮箱fhzkxinmeiti@163

文章版权归原作者,谢绝商用

| 精选文章 |

想阅读完整的文章,了解更多内容,点击 “阅读原文”购买《世界遗产地理》纸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