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听宝妈说:“我家宝宝不好带,没事就知道哭。”

妈妈这样说,可能是误解宝宝了。

哭闹是宝宝的本能反应。由于宝宝不会说话,稍感不适,只能靠哭声来表达,妈妈只要听懂宝宝的诉求,及时给予满足,“闹人精”也可以变成乖宝宝。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解读下,常见的7种非病理性哭闹释放了什么信号,又该如何应对吧。

宝宝很脆弱动不动就哭(宝宝动不动就哭)(1)

1. 饥饿

这类哭闹多发生在吃奶前,通常会从小声吭叽很快转成大声啼哭,声音拖得很长,情绪略显急躁。

同时,宝宝的肢体动作会逐渐增加,头部左右转动开始探寻,甚至把手放在嘴里吸吮,或者当宝宝被抱在怀里,会用头或嘴巴朝着乳房的方向寻找时,这是宝宝在告诉你“我饿了,想吃奶了。”

需要注意,当宝宝出现了喂养信号时,家长要尽快喂奶。如果给奶晚了,引起宝宝剧烈大哭,则需要先安抚宝宝,待情绪稳定后再喂奶,否则容易出现呛奶和胀气的情况。

2. 打嗝

总体来说,宝宝容易打嗝是一个正常现象。如果宝宝打嗝时状态挺好,则无需过度干涉。如果打嗝让宝宝很烦躁甚至哭闹,则需要家长帮助缓解症状。

喂完奶,家长可以让宝宝趴在肩膀上,抱一会,通过温和的方式,让气体自然地排出体外,也有助于孩子安然入睡。

如果效果不明显,可以让宝宝坐在大腿上,妈妈的一只手掌从身体的前面固定宝宝的身体,让宝宝的身体前倾,宝宝的下巴靠在妈妈的手掌上方,另一只手呈空心掌状,轻拍宝宝的后背,宝宝很快就会出嗝啦。

宝宝很脆弱动不动就哭(宝宝动不动就哭)(2)

3. 肠胀气

如果宝宝有段时间哭闹偏多,不易安抚,且吃奶时很不耐烦,甚至有频繁吐奶的情况,仔细观察会发现,宝宝喜欢打挺,使劲乱蹬,肚子又鼓又硬的,那么宝宝可能出现肠胀气了。

肠胀气是由于宝宝的胃肠道发育不完善,导致气体堆积,不能及时排出引起的。它不是病,一般情况下不需要药物治疗,但家长需要帮助宝宝排气。

这里提供几个常用的排气建议:

▶ 喂奶后适当拍嗝,促使肠胃的气体通过食道排出;

▶ 做排气操,如在腹部做顺时针按摩,增加肠胃蠕动,帮助排气;

▶ 白天在宝宝清醒时,让他适当地趴卧,适当地腹压有利于缓解肠胀气。

▶ 两个多月后的宝宝可以尝试飞机抱,能有效缓解宝宝的胀气和肠绞痛。

4. 脏尿片

当宝宝哭声平稳,声调拉长,哭哭停停时,可能是在提醒家长“我该换尿布了。”

小宝宝的皮肤非常稚嫩敏感,沾染尿液或粪便的脏尿布会让宝宝不舒服,家长要及时检查和更换,长期不更换可能会引起红屁股和皮炎。

更换前,要用清水或湿纸巾,彻底清理宝宝皮肤上残留的尿便,然后在尿布区均匀涂抹护臀膏(如氧化锌软膏),再换上亲肤透气的新尿布。

宝宝很脆弱动不动就哭(宝宝动不动就哭)(3)

5. 刺激

如果宝宝的哭声很尖利、惊恐,家长就要检查一下,是不是一些贴身的物品给孩子带来了困扰,比如粗糙的衣服,标签,或者缠绕在孩子指头上的头发、线头等。

尤其是衣物和袜子上的线头,很容易缠绕手指或脚趾,如果长时间没有被发现,很可能引起指头缺血坏死。

平时给宝宝穿戴时,要注意细节,仔细检查,避免给孩子带来健康隐患。

6. 温度

宝宝在太冷或太热的时候都会哭闹。

宝宝冷时,哭声软弱,面色苍白、身体紧缩,此时需要给孩子添加衣物保暖;宝宝热时,会大声啼哭,满脸通红、满头是汗,只要适当减少衣物,宝宝就会慢慢停止哭泣。

如果不确定该给孩子穿多少衣服,可以摸摸宝宝的后脖颈来判断,如果摸起来温热没有汗,则穿着合适;如果摸起来凉凉的,则穿少了;如果摸起来黏糊糊的,则是热了。

新生宝宝的体温调节中枢发育还不成熟,天冷的时候可以比妈妈多穿一件衣服,只要宝宝的后颈温度适宜就好。

宝宝很脆弱动不动就哭(宝宝动不动就哭)(4)

7. 想要抱抱

宝宝哭声强烈,手脚硬挺,乱蹬乱踢时,可能是要抱抱了。

宝宝出生前一直在妈妈的肚子里被子宫紧紧包围着,听着妈妈的声音和心跳声;出生后,宝宝需要妈妈帮助他和“新环境”建立连接。妈妈的拥抱就像回到子宫里的感觉,能给孩子带来更多的安全感。

当宝宝哭闹时,妈妈可以把他抱在怀里,轻轻地来回摇摆,温柔地跟他讲话、对视,让孩子感受到妈妈的爱和关注,慢慢的宝宝就会平复情绪。

不用担心这样会宠坏宝宝,早期对宝宝的积极回应会在他的身体里留下印记,成为他成长过程中与他人交流的基础,宝宝成年后更易获得安全感和独立性。

总之,哭闹是宝宝表达自我需求的主要方式,妈妈多给宝宝一些耐心和关注,只要听懂了宝宝的需求,育儿一定更轻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