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达芬奇,人们首先想到的便是他的代表作《蒙娜丽莎》,这个作品以神秘的微笑使得达芬奇的名号传扬整个世界,然而倘若提起《最后的晚餐》,人们便会对达芬奇的艺术成就加以感叹。
《最后的晚餐》是达芬奇的著名代表作品,该画作运用了著名的达芬奇画法,即用蛋清与颜料掺和在一起再进行创作,该画作的创作极具艺术技巧,也获得了极高的成就。
《最后的晚餐》以《圣经》中的经典故事作为背景,描述了基督教徒与耶稣的经典一幕,而这一幕与原著也有着极大的不同,原著中各个人物的心理活动与可能产生的对话,都在达芬奇极高的想象力之中呈现了出来。
一、莱奥纳多•达芬奇的艺术人生达芬奇是全世界远近闻名的艺术家,他出生于意大利,从小他便是家喻户晓的天才,长大后,在艺术方面有着极高的造诣,主要代表作品有《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等。
达芬奇以多件作品使得全世界为他敬佩,后世人们称他为“文艺复兴的完美代表”。除此之外,达芬奇是个多才多艺的全能人才,技艺精湛,头脑灵活,洞察力极强,是艺术科学的重要奠基人。
至今,人们所保存下来的达芬奇手稿,已经有六千多页,而这庞大的数目令众人惊叹。达芬奇不仅学识渊博,对待知识也毫不懈怠。达芬奇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人体,他对人体进行了细微的分析和总结,对于人体的描绘他做到了专而精。
少年时的达芬奇便展现出了极高的艺术天赋,从十五岁便开始四处拜师学艺,长大后不仅成为了艺术家,更成为了知名建筑师,然而当人生境界达到一定高度时,便对一切都不再看重,老年时,达芬奇四处漂泊,尽显潇洒自在。
而达芬奇的大多数作品在许多年后,也成为了价值连城的珍宝。
二、画面解读,巧妙精巧回到《最后的晚餐》这副画中,我们不禁感慨这副画作的技艺与意境之高,它所表现出来的意境与水平,已经远远超越了艺术,甚至超越了宗教,到达了凡人视角的顶端。
画中的人物大多来自《新约》之中,基督端坐在中间,安详地食用着自己的饭菜,旁边是暴躁的安德烈、彼得、约翰、大雅各等人,他们为了基督的一句话争吵不绝,大打出手,场面一度混乱,而端坐中间的基督却无比地淡定与从容。
该画作最初是基督为一修道院的食堂所作,而画面的内容也刚好反应了教徒服用午餐时的场景,而这副画的精神价值远远超过这个食堂为达芬奇支付的报酬。
之后,十五世纪末,一幅巨大的《最后的晚餐》赫然出现在修道院食堂的墙上。每当修道院的院士们看到了这幅壁画,心里便感到自己仿佛也同这副画处于同一个时空当中。修道士在用餐时,仿佛自己的身边也出现了基督和他的使徒,这使得修道士们十分兴奋。
修道士们从未感到过自己距离基督竟然这么近,也从未对食堂产生如此的期盼之情。透过壁画,我们可以看到餐桌上的光线明亮又耀眼,围坐在餐桌旁边的人们也因这光线的照射而更显得立体。达芬奇运用巧妙的艺术手法,使得画面里的人物逼真不已。
桌子上的盘子、盘子中的菜品、褶皱的桌布、厚重的衣服,在达芬奇透视与缩短的艺术表现手法之下,每一个细节都处理得格外完美。远处观看,这幅画仿佛就是真实存在的,这幅画里的每个人仿佛也是真实出现在身边的。
除了逼真的真实感,更值得注意的是达芬奇在创作这幅作品时,把自己对于宗教与耶稣的看法容纳进了这副画中,通过改编更加灵活地展现了原著《圣经》中的场面。
原著中,耶稣和使徒正襟危坐在餐桌面前,每个人低头沉默不语地食用着自己面前的饭菜。耶稣也在十分和蔼地分发圣餐。然而,在《最后的晚餐》中,我们看到的是慌乱的现场、震惊的众人、翻倒的盘子、惊慌失措的双手,以及依旧镇定的耶稣。
这副画以极高的戏剧性深受后人的喜爱,倘若人们细细品味该画作,便会感受到该画作对于原著的升华。达芬奇在创作此画作时,仔细翻阅《圣经》,尽量想象原著所表达的深意,才创作出了如此优秀的作品,而这也是对宗教的信仰与尊重。
经后人的解读,画作所表达的含义是基督向使徒们表达怀疑,而使徒们互相猜测,达芬奇用艺术手法把这些心理活动显而易见地表现了出来。
基督说:
“告诉你们吧,我都知道,你们之间有人要害我。”
而圣徒们纷纷惊慌失措,有的人心虚,有的人愤怒,有的人猜疑,有的人害怕。
圣徒们一个接一个地问:
“主,是我吗?”
还有人指着其中一个门徒问道:
“你告诉我们,耶稣的话是对谁说的?”
圣彼得冲向圣约翰,并试图与其悄悄进行耳语,圣约翰无意中推搡了犹大,犹大仿佛被众人孤立了,而背后的两人象征着忠诚,孤独的犹大象征着背叛,二者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犹大侧着身子,半边脸陷入到了阴影之中,显得他的面容格外阴险狡诈,而耶稣却显得十分平静,周围的人们乱作一团,只有耶稣纹丝不动,耶稣与他的使徒们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该作品有极高的构图讲究,达芬奇在创作时令画中的人物三三一组,所有角色均面对着前方,每个人的情态展露无遗,既具有真实性,又具有戏剧性与艺术性。可谓是形成了构图与艺术的统一,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三、千年佳作,震撼世人达芬奇的作品之所以被称为千年佳作,有着其他人不可逾越的优势。正如“圣塞巴斯提安”问题所论述的,如何将图画与写实进行更好地融合,而年少的达芬奇却轻轻松松地解决了这个问题。相比于波拉尤洛的生硬与造作,达芬奇的风格更加自然,更加轻巧。
轮廓的悦目与构图的精美可以算得上是艺术家们一直坚持不懈所追求的。那个时期所流行的哥特式风格,强调构图的轻松自然与协调平衡,大多数艺术家如凡威登和波提切利都苦苦思考如何将素描的准确性与油彩的恢宏相结合,使达芬奇轻松解决了难题。
这幅《最后的晚餐》令人们忽视了构图之美,因为其现实感的美远远超越了构图美感,正如马萨乔或多纳太罗中的图画一般令人感叹。即使人们看到了这一点,也很容易理解该作品的真正精髓。
即使我们看到了画作的精美构图与背后的宗教内涵,我们依旧不能断定达芬奇是具有极高洞察力和艺术表现能力的艺术家,达芬奇的真正艺术造诣不在于结果,而在于他孜孜不倦地努力过程中。
曾经有人目睹达芬奇制作这幅作品的过程,只见达芬奇日以继夜地观察着、思考着,考虑如何将作品绘制得更好。达芬奇一旦爬上了脚手架,就算是一整天,经过细细思考后才会下笔,他的作品都是他的心血与思想的结晶。
在《最后的晚餐》中,耶稣的头部是达芬奇故意空出不去填充的。一来保留了神的神秘与神圣感,二是世间没有任何一个凡人能成为基督的模特。然而,他简简单单勾勒的几笔,却让大多数修教徒感到十分熟悉,简单几笔,极有韵味。
“天才,就是用最少的时间,完成最多的最好的作品。”
这是达芬奇对负责监工的人所说的话,然而,达芬奇是天才,却依旧不敢懈怠。
每下一笔之前,达芬奇都会细细考量后再下笔,他需要先在脑海中仔细构思,再用双手把脑海中的画面呈现。
因此,没有人再去催促达芬奇,大家也只是在一旁静静地看着,欣赏这位画家仔细构图,斟酌每一笔的位置和每一个人物的神态。
那个时代之中,亚里士多德首先提出科学的概念,将科学单独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而在艺术学中,仍然有达芬奇这样的天才,为艺术学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是达芬奇将艺术从卑微的下层职业中解救出来,升华成了美学。
结语
达芬奇的天赋与坚持不懈品质足以令所有人敬佩,而他独创的蛋清作画法也令后人不断钻研,至今无人明白究竟是什么原理,也无人能将该调配手法进行复原。然而这是达芬奇的神秘之处,也是天才的神秘之处。
因此,《最后的晚餐》为何成为千古名作不言而喻,我们在赞叹作品的精美时也应该学习作者的优良品质,坚持不懈地朝着自己所追寻的方向奔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