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若梦,百年如何?红尘万丈,皆是过客。

所谓“浮生难得是清欢。”“浮生”的原意是表明人生的飘忽不定,是一种消极的人生哲学。而在诗词中,古人在历经人生的磨难后写下的感悟,当再次面对“浮生”二字,又会是怎样的态度呢?是否还是消极的,亦或是有了新的人生启发?一起来看看吧!

浮生如梦和浮生若梦什么区别(浮生若梦为欢几何)(1)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唐·李白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

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

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在一个春夜里,李白和堂兄弟们聚会在桃花园。天空高悬一轮皎洁的明月,银辉轻轻泻下。轻柔的春风送来桃李的芬芳,大家饮酒吟诗畅叙天伦,这是一个多么美好的时辰啊!他展开长兄的宽广胸怀,把人生的宠辱浮沉轻轻挥去,吐纳借酒放歌的豪情。在这个欢畅的时候,正适合吟出闲情、雅逸的诗篇。

浮生如梦和浮生若梦什么区别(浮生若梦为欢几何)(2)

“天地是世间万物赖以寄存的旅舍,光阴岁月不过是千年百代的匆匆过客。飘浮不定的人生如同梦幻一般,尽情欢乐能有几时呢?”

李白的“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和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有相似的豪迈之处,但此诗更表现出李白那种特有的那种高傲蔑俗之感。他是在用自己对自然、生命的感悟激发我们的认同,同时希望我们要享受自然、享受生命,及时行乐。

浮生如梦和浮生若梦什么区别(浮生若梦为欢几何)(3)

《题鹤林寺僧舍》

唐·李涉

终日昏昏醉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因过竹院逢僧话,偷得浮生半日闲。

在百无聊赖之际,浑浑噩噩之中,忽然发现明媚的春光已经快要离他而远去了,于是李涉强打精神走出户外,登上南山,想借欣赏春色以排遣积郁已久的愁苦与不快。他不甘心就此消沉下去,不能就这样枉费青春,不甘心庸庸碌碌了此一生,因此才在“忽闻春尽”之后振作精神“强登山”。

走着走着就走到寺院,他来到寺院做什么呢?有意来的也好,无意路过也罢,总之,人还是进去了,并且与寺内的高僧谈禅悟道闲聊了很久。

浮生如梦和浮生若梦什么区别(浮生若梦为欢几何)(4)

在与高僧谈禅悟道,聊天的同时,吐露深藏心中的苦闷与不快,同时探讨人生之喜怒哀乐,这让李涉了解到作为佛家,对待人生的观念自古多为淡化人生功利,平和情绪心态,面对惨淡现实,视若罔闻,处变不惊。不论有多大的烦恼与不快,学会深藏于心底,这样才能忘记过去,笑对人生,憧憬未来。

“偷得浮生半日闲”,终是难得在这纷扰的世事中,暂且得到片刻的清闲。

浮生如梦和浮生若梦什么区别(浮生若梦为欢几何)(5)

《渔家傲·画鼓声中昏又晓》

宋·晏殊

画鼓声中昏又晓。时光只解催人老。

求得浅欢风日好。齐揭调。神仙一曲渔家傲。绿水悠悠天杳杳。浮生岂得长年少。莫惜醉来开口笑。须信道。人间万事何时了。

人们在一片画鼓声中,由黄昏而达旦,真有点儿快乐不知时间飞逝。而时光不管你快乐与忧愁,只懂得催促人走向衰老!

碧绿清澈的湖水悠远无尽,澄澈的天空缥缈绵长。人生又怎会一直停留在少年时代!不要惋惜那酒醉后的开怀大笑,你只需要知道的是,人间的万事是永远不会结束的。诗人反复强调了时光易逝、行乐须及时的感慨!

浮生如梦和浮生若梦什么区别(浮生若梦为欢几何)(6)

《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

宋·苏轼

村舍外,古城旁。

杖藜徐步转斜阳。

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太阳在即将落山的时候,苏轼拄着藜杖在村边小道上徐徐漫步。此情此景,他在心中默想:有谁还能想到几经贬谪的我呢?大概世人早已把我忘却了,唯有天公还想到我,为我降下“三更雨”。

语言间多是无奈与喟叹,可怜天公不作美啊!《庄子·刻意》篇说:“其生若浮,其死若休。”苏轼的这种消极思想,就是受庄子思想的影响。所以,这里的“浮生”是指代苏轼此时得过且过、日复一日地消磨岁月的消极情绪。

浮生如梦和浮生若梦什么区别(浮生若梦为欢几何)(7)

《玉楼春·春景》

宋·宋祁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总是抱怨人生短暂欢娱太少,怎肯为吝惜千金而轻视欢笑?

浮生如梦和浮生若梦什么区别(浮生若梦为欢几何)(8)

这首词章法井然,开阖自如,言情虽缠绵而不轻薄,措词虽华美而不浮艳,将执著人生、惜时自贵、流连春光的情怀抒写得淋漓尽致,具有不朽的艺术价值。浮生若梦,苦多乐少,不能吝惜金钱而轻易放弃这欢乐的瞬间,这也是宋祁表明他寻欢作乐的思想和及时行乐的态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