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中长大的年轻的帝王。

建文帝朱允炆1377年12月5日出生于南京帝宫,是皇太子朱标的第二个儿子(嫡长子朱英雄病世),皇太子朱标的太子妃常氏去世后,抬朱允炆生母吕氏为继室太子妃,朱允炆的身份从庶子转变为嫡长子。《明皇祖训》中规定“居嫡长子必正储位”。同时朱允炆还有一位竞争者,就是前太子妃常氏的第二个儿子朱允熥。

朱元璋为什么选择朱允炆为继承者呢?史载:父亲朱标病重时,朱允炆昼夜不停地照顾父亲,同时照顾三个幼弟,因悲伤过度日渐消瘦。朱允炆的这一举动,得到了朱元璋的赞扬,“而诚纯孝,顾不念我乎”。朱允炆的纯孝确实打动了65岁的朱元璋,而朱允炆又符合《明皇祖训》中“居嫡长子必正储位”这一规定,这是朱元璋亲自定的规定,只能选朱允炆,而后为朱允炆铺路扫清帝位威胁!

杀猴敬鸡,还是软柿子先捏?

朱允炆很菜吗(朱允炆风骚的操盘手)(1)

为什么要削藩?朱元璋时期分封诸王,九王守边疆,边塞九王势力越来越大,严重威胁中央皇权集中制,应对皇权受到威胁,削藩成为必然的政策。当时削藩有二条热门政策。一:效仿汉代推恩令,见效慢,比较稳。二:武力消藩,见效快!黄子澄,齐泰等文臣强力推荐武力削藩,最终建文帝选择武力消藩。

武力消藩有二个方向,一:先拿捏弱小藩王,杀鸡敬猴,黄子澄建议先从弱藩开始,剪其藩王羽翼,等时机成熟再一举歼灭。二:先拿下威望最强的藩王朱棣,杀猴敬鸡,齐泰则建议先拿下最具威胁的朱棣,其他藩王必将束手就擒。最终建文帝选择了黄子澄的建议,先削弱的藩王,周王,齐王,代王,湘王四王。给了燕王朱棣喘息和部署时间,这是削藩失败靖难成功的因素之一!

军中无大将,表哥做先锋。

朱允炆很菜吗(朱允炆风骚的操盘手)(2)

朱元璋为了大明皇权稳固,朱允炆继承帝位不被权臣傀儡,大开杀戒,著名的“蓝玉案”就是那时发动的,蓝玉为皇太子朱标二嫡子朱允熥的亲舅爷,手握重兵的大将军。朱标在时可以镇住蓝玉,朱允炆是镇不住蓝玉的,所以蓝玉必须死,这也只是“蓝玉案”发动的主要原因之一,杀掉蓝玉,朱允熥基本就废了,不会出现二嫡夺位的情况。

“蓝玉案”牵扯出来一公十三候二伯爵,军中老将一扫而光,造成燕王朱棣起兵发动靖难时,竟然无将可用,前期用老将耿炳文,吃了败仗也能稳住战线,结果建文帝求胜心切,诏耿回京,临阵换将,任命建文帝的表兄李景隆为统帅,李景隆是真草包,二次战役给朱棣带去近百万人头!最后还打开南京城门迎接燕王朱棣入城。也不知建文帝有没打自己几巴掌!

仁,礼的道和理用错了地方。

建文帝从小接受儒家教育,仁和礼已经刻入骨血里面。建文帝的仁政用在治国方略上取得很大成就“行宽政,赦有罪,省并州县,革冗员”, 减免江浙赋税,取消苏州、松江人不得担任户部官员的限制 ,缓解朱元璋时期的高压过激政策和官员冗余问题!

但是打仗方面的仁义就是对自己最大的不负责,李景隆吃二次败仗送百万人头,回到南京竟然屁事都没有!最后燕王朱棣围困南京城,建文帝派李景隆去和谈,没想李景隆直接打开城门迎燕王朱棣入城,难怪李景隆被称为靖难第一功臣!

帝王的落幕。

建文帝失败后,有多种说法,无法考证。

第一:“不期建文为权奸逼胁,阖宫自己焚燃”。

第二:“出家为僧”,该说主要的证据有龙池寺遗址碑刻、梅木塘碑刻,大观堡遗址;象牙朝笏;道教神仙人物长卷画。

第三:出海南洋,据说朱棣七次派郑和下南洋,就带有寻找建文帝的任务!

建文帝一手好牌打得稀烂,成就历史上藩王造反成功的首杀,也够名重千古了!

朱允炆很菜吗(朱允炆风骚的操盘手)(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