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星关农村打清醮(游动在黄土高原上的民间盛会)(1)

三教归一使得宗教分为多层次在陕北大地纵横交叉,不同的神仙,不同的庙宇,不同的祭祀方式,形成了众多形形色色的庙会。打醮——便是榆林地区众多庙会中一种较为有代表性的宗教祈福活动。

榆林地区位于陕西的最北端,西北与内蒙接壤,靠近毛乌素沙漠,东临黄河,西连宁夏、甘肃,南接延安地区。目前,这里仍有相当多的一部分人居住在山大沟深的黄土高原深处,生活条件艰苦,医疗条件较差,文化教育相对滞后。

七星关农村打清醮(游动在黄土高原上的民间盛会)(2)

打醮的前几天,在村子的主要路口、路边显著的地方贴上通告,告诉人们今年轮到这里举行打醮,过往行人互相转告打醮的具体时间、地点,并要求各家从即日起把自家的牲畜都圈养起来,所有的牛、羊、猪等牲畜不得在路上通过,以免牲畜在路上拉粪便,冲撞了打醮期间过往的神灵。

陕北榆林地区是一个地域文化深厚、民俗宗教活动丰富的地方,一些最早发起于民间最底层支持人们精神生活的那种略带宗教色彩的习俗、信仰,体现出了一种基本民生精神的幻想。当这种幻想与迷信、巫术、习惯、习俗及动植物灵性演变熔于一炉时,这种浅薄的泛神信仰便开始满足人们日常生活的基本精神,从人祖敬奉逐渐上升到了一种神圣化的偶像崇拜。

七星关农村打清醮(游动在黄土高原上的民间盛会)(3)

简单的戏台已经搭好,早已装扮就绪的演员静静的坐在后台晒着太阳,享受着阳光照射的温暖。在他们眼里,不管你在台上所扮演的历史人物是什么角色,此刻,一切的一切都被阳光融化。他们说:没有比在太阳下享受温暖更幸福的事了。

七星关农村打清醮(游动在黄土高原上的民间盛会)(4)

两个手拿彩旗的人一早便从家里出发了,寒风刮在脸上依然是刺骨的疼。

现如今,只要你一踏进陕北榆林地区,抬眼看到的村庄里基本上都能看见大小不一的庙宇。这些不同的庙宇中分别供奉着不同的神仙,每个神仙都有自己不同的祭祀方式与祭祀时辰,不同地方的人们在不同的时间进入不同的庙宇进行祭拜,慢慢的就形成了陕北目前众多形形色色的庙会。

七星关农村打清醮(游动在黄土高原上的民间盛会)(5)

在村头,人们早早便聚集等候在那里,敲锣打鼓、唢呐吹奏,迎接寻香的队伍和四方乡邻到来。

七星关农村打清醮(游动在黄土高原上的民间盛会)(6)

这几个邻村帮醮的纠手早早便从家里赶到今年打醮的地方报到了,他们中有的人甚至是提前好几天就来了。此刻他们围坐着火炉互相嘘寒问暖,说着一年来各自的生活和自家村里的趣事,回忆着去年的打醮,等待今年打醮会上给他们安排任务。

“打醮”便是榆林地区众多庙会中较为有代表性的一种发自于民间的宗教祈福活动。

七星关农村打清醮(游动在黄土高原上的民间盛会)(7)

刘士芳,今年已经80岁了,从他们村打醮开始跟醮帮忙,到今年整30年了。我问他今年都80岁了,明年还跟醮吗?刘大爷说:他身体还可以,如果再能坚持上9年,这个醮就转回到他们村了,跟着看吧!

七星关农村打清醮(游动在黄土高原上的民间盛会)(8)

路边玩耍的几个小孩举着枪在我面前摆起了pose。他们身后的鬼魂坛是祭祀死去的先人和安抚孤魂野鬼的场所,小孩子是不能到跟前去的。按照陕北农村的讲究,未满12岁小孩的魂不全,能看到不干净的东西。

陕北的民俗宗教活动有很多,如公鸡会、娘娘会、老爷会、药王会什么的,称之为醮的不仅在数量上很少,而且从地域分布上看,打醮的活动范围主要都集中在了靠近黄河西岸的佳县一带。

七星关农村打清醮(游动在黄土高原上的民间盛会)(9)

忙碌的纠首从经堂窑走出。陕北人居住的窑洞分土窑和石窑,贺家畔村用石窑布置的经堂窑极具代表性,2009年他们从前面打醮的村子把醮接到村里,这两孔石窑一孔用来作经堂安置祖师,另一孔用来放置杂物和点香人的休息地。这一年,这两孔窑成为贺家畔村近十几年来人气最旺的地方。

七星关农村打清醮(游动在黄土高原上的民间盛会)(10)

每一次进贡,都要在经堂窑前作一次道场。白云观道士做的法事活动是榆林地区最精彩的,有句古话说“出一个秀才容易,出一个道难。

七星关农村打清醮(游动在黄土高原上的民间盛会)(11)

进供的场面宏大庄重而有序。就像人要一日三餐一样,神案前的供品也是一日三供。迎供的人把供品顶在头上整齐的跪在经堂窑门口,左右两边几十个来自各村的口碑好、资历老的纠首、会长一顶一拜的把贡品敬送进经堂窑里祖师前的香案上。

陕北有打醮(清醮会、太平清醮),但知道有这种活动的外界人并不多。原因一是打醮活动分布在黄河岸边的陕北高原的腹地深处;二来打醮这种活动的文字记载很少;三是这种纯民间的活动是在黄土高塬相对封闭最底层的农民中进行,很少和外界联系。基于以上原因,加上高塬之中人们的文化程度相对落后。因此上,关于打醮的历史、起因、年代,也只是大山里人们口口相传的一些模糊记忆。

七星关农村打清醮(游动在黄土高原上的民间盛会)(12)

随着打醮时间的临近,四里八乡的人们离开各自的村子向打醮的张任家洼汇集。和陕北其他时间段的活动相比,参加佳县打醮的人从数量上要比其他地方活动上的人要多的多,因为马上就到春节了,外出打工的人基本都返回家乡,而他们认为参与打醮能除去一年中的晦气和不如意,会给他们来年带来好运。所以,打醮是他们一准参加的活动。

七星关农村打清醮(游动在黄土高原上的民间盛会)(13)

因为打醮期间所有参与办会的人都要在灶房吃饭,人很多,所以吃饭的时间很短。舀一大碗烩菜,拿一个碗大的馍馍或一两片素油糕,或站、或蹲,吃完用袖口把嘴一抹,匆匆离去。

打醮的目的是祭祀孤魂、为亡灵超度;驱除病虫灾害、保村社人畜平安;祈国泰平安、风调雨顺、盼五谷丰收的一种活动。

七星关农村打清醮(游动在黄土高原上的民间盛会)(14)

七星关农村打清醮(游动在黄土高原上的民间盛会)(15)

拿小塔的队伍在村口等候。因小塔是携带鬼魂的器具,所以这些持幡塔的人是决然不准进入村子的,他们只能在村外等候,以免将不干净的东西带入村院。因此他们往往只能在所有人吃完饭后才能进院子吃饭。

如今,流传数百年的打醮活动与陕北当下社会人们的一些生活存在方式相融合,逐渐成为当地民间风俗与信仰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七星关农村打清醮(游动在黄土高原上的民间盛会)(16)

这是在打醮活动中我最希望看到的场面,人们在高原上曲曲弯弯一路走来。不知疲劳、没有抱怨,也没有丝毫的怠慢,他们是给参与打醮的所有村庄、所有的人送福气、驱霉运,他们要用他们的脚画一个大大圈,把所有的人家都圈进来,让所有的人受到祖师爷的庇佑。

七星关农村打清醮(游动在黄土高原上的民间盛会)(17)

打醮队伍经过的地方,无论是经过盘山柏油路边的店铺、饭馆,还是崎岖的乡间小路上行走的路人,人们都会放下手中的活计,停下自己脚步,或是跪拜,或是长久的注目,直至离去。

陕北榆林地区盛行的打醮活动虽然流传久远,但令人不解的是它在佳县历史上却没有任何记载。

七星关农村打清醮(游动在黄土高原上的民间盛会)(18)

升大塔。这种由道士用彩纸做的幡子叫大塔,意思是打醮期间请来的神仙都附在上面,它们在高高的空中观看打醮,大塔小的十几米,高的达近百米。要在两座山之间用绳索拉起数十米高的大塔,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山之间的跨度大,大塔的分量很重,以前曾出现过把绳索拉断和把山上绑绳索的树拉倒的事。

七星关农村打清醮(游动在黄土高原上的民间盛会)(19)

手持小塔(幡子)等在村外的人。打醮活动上这样的小塔有十来个,这种小塔是由道士剪制而成,它和陕北地区人死亡之后由阴阳(风水先生)做的引魂幡的功效基本一样,都是附着引领鬼魂的一种载体。打醮期间招来的鬼魂都会附着在幡子上。因此,当寻香的队伍进入人家的院落时,持幡子的人只能站在远远的地方,生怕幡子里不干净的东西给人家带来霉运。

陕北各式各样的民间活动很多,活动的时间要么是在一个特殊的日子,要么是某个神灵的祭日,要么就是集中在农历的正月,而唯独打醮这种活动是在临近年关,陕北最冷三九天的腊月进行。

七星关农村打清醮(游动在黄土高原上的民间盛会)(20)

总会长讲话。打醮正式开始之前,作为办会村的总会长要进行一番演讲,主要是说为办好本次打醮,纠手和全村子的人都付出了辛苦的劳动,也感谢其他村子的纠首来帮忙,希望本次打醮能给大家都带来好运,猪肥、牛壮、粮满仓,人口平安生活旺之类的吉祥话,也不乏有冒出几句当下流行的潮语显得他们能赶的上时代。

七星关农村打清醮(游动在黄土高原上的民间盛会)(21)

在积雪覆盖的高原上,打醮的队伍俨然成为一道流动的风景线。

七星关农村打清醮(游动在黄土高原上的民间盛会)(22)

河边的低洼地人们打起来一堆炭火,吹响了鼓号。陕北的清醮会除一方面祈求上苍赐福,保社稷平安,百姓过上好日子外还有一项重要的内容就是祭祀各类孤魂、为亡灵超度。这些孤魂野鬼会被召集在一个偏僻之地,在摆放好各类祭品后,人会在在对面设置护法堂,用韦陀护法看住他们,以免打醮期间骚扰人们的活动。

七星关农村打清醮(游动在黄土高原上的民间盛会)(23)

到了晚上,从经堂窑门口一直到村口的彩门前点燃长长的路灯,俗称“撒路灯”,为前来赶会看戏的神仙鬼神照亮脚下的路。

打醮除了在举办时间上不同于陕北其他庙会外,其最大的特点是在于它每年在时间上的不确定和地域上的流动性。

七星关农村打清醮(游动在黄土高原上的民间盛会)(24)

在村口的开阔地开设灯场(九曲)。傍晚时分,灯场上象征着一年四季的360盏油灯被点燃,人们会举家大小来到这里面走上一走,每走到一个转弯处在领头纠手的带领下高喊:“南无弥陀佛无量寿佛”,祈求四季平安、消灾免难、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七星关农村打清醮(游动在黄土高原上的民间盛会)(25)

自制的花炮,晚上放的烟火多是乡民们自制的,他们把一些小型的花炮,鞭炮绑在修剪的树枝或木棍上,在用长长的引线相连,其效果一点也不必那些花大价钱买来的烟花差。

因为打醮在它38年的一个周期内不是在一个固定的地方,而是由参加打醮的村庄轮流举办,一年一换。每年举办的具体时间也不统一,要以一种特殊的形式来确定。

七星关农村打清醮(游动在黄土高原上的民间盛会)(26)

取得抱神龛资格的人在众人的簇拥下在自家院子里隆重亮相。在圈村的过程中,能取得怀抱神龛的资格是提前捐来的,虽然数目不是很大,但竞争却很激烈,谁出的钱越多,谁才能最终挣得抱上神龛的资格。开始是几十、几百、几千甚至过万。今年,这家人用了两万六千元挣来抱神龛的资格,他们说抱神龛的人能直接沾到神的灵气,能得到神的重点庇护。

七星关农村打清醮(游动在黄土高原上的民间盛会)(27)

“放赦”是北区打醮中的一项重要议程,是根据古代帝王大赦天下的寓意而来。人们在村中一处高高的山崖上,自上而下拉起一根长达300丈长的绳索,把一个个用木头雕刻成的八仙、年、月、日、时四个使者顺着绳索凌空放下,如果整个放赦活动顺顺利利,便说明上苍赦免一切灾难,消除疾病,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天下太平。

不同的时间,不同的村庄,不同的环境,不同的氛围,不同的面孔,为打醮更增添了几份未知的神秘。

七星关农村打清醮(游动在黄土高原上的民间盛会)(28)

幡场的正中央树立一个高大的幡子,在木棍上段绑一个扫帚,代表着神(鬼),一根红布条拴在木棍的顶端,低下绑着一个小面人,据说那些久婚未育或新婚的媳妇们只要用手摸一下小面人的男性生殖器就能如心所愿生个一男半女。

七星关农村打清醮(游动在黄土高原上的民间盛会)(29)

祭祀幡场。扬幡之前首先要来到幡场中心地带,这里供奉着看守幡场的神,纠手在地上的神位前插上香,点燃,在和尚的念经声中不断燃烧着黄表纸,只有把神先安好了,转幡才能顺利。(子洲县也有打醮活动,与佳县不同之处是他们活动上找的是和尚,而佳县请的是道士)

我数十次进入大雪覆盖的高塬深山之中,用相机记录充满神秘色彩的打醮,感受那令人激动的精彩。

七星关农村打清醮(游动在黄土高原上的民间盛会)(30)

这位大妈是给媳妇来求子的。她一手拿着上面书写着接子的红旗,一手拿着从幡场上请来象征男孩的小面人,向周围的人们展示着,预示着给他家的媳妇求来了好运,今年今年她一准能报上孙子。

七星关农村打清醮(游动在黄土高原上的民间盛会)(31)

打醮不论天气环境如何,到了选定的日子,都要按时开醮,即便是大雪封山,人们也要踩着厚厚的积雪,开醮扬幡。

七星关农村打清醮(游动在黄土高原上的民间盛会)(32)

扬幡是打醮中最热闹的一项议程,白云山被誉为西部神山,山上白云观住持监院张明贵道长是中国道教协会常务理事、陕西省道教协会副会长,曾应英国道协之邀,去伦敦、苏格兰、爱丁堡、伯明翰等地讲学,被英国媒体称为“东方神仙”。这些来自白云观的道士在陕北人的眼里很受尊敬,他们做的道场很有章法。

七星关农村打清醮(游动在黄土高原上的民间盛会)(33)

收支公开,帐务清明是很重要的。醮会上的布施除有个别外出做生意的上两万、三万,更多的是十元到五十元之间的,也有一些经济条件不好上五元的,但不管是几万的还是几块的都要写在榜上公示出来给大家看,因为是给神灵在办事,大家都克尽职守,力求公平。

七星关农村打清醮(游动在黄土高原上的民间盛会)(34)

明年打醮的村子在打醮的第四天上午,早早的就来了,与本次打醮的村子办理交接手续,然后他们把经堂窑里的一切东西,装上自己的三轮车拉回,准备来年进行打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