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后,天气乍暖还寒,气候变化较大,容易引起人体受凉,诱发感冒。养生君给出以下建议。

催暖还寒防感冒(早春乍暖还寒易感冒)(1)

一、春季宜“捂”,早睡早起

俗话说“春天孩儿脸,一天变三变”。早春气温刚转暖,不宜过早脱掉棉衣,应做好“春捂”。如果过早脱掉棉衣,一旦气温下降,或稍有变化,人体还未升发好的阳气,就会难以抵挡风寒气的入侵,容易引发各种呼吸系统疾病、胃肠疾患。任小红建议,立春前后,勿过早穿单薄衣服,出门要常备外套。若出现流涕、喷嚏等症状,可喝些生姜葱白水或红糖姜水。

催暖还寒防感冒(早春乍暖还寒易感冒)(2)

立春后,自然界生机勃勃,万物欣欣向荣。任小红提醒,我们应当顺应自然界生机勃发之景,早睡早起,早晨去散散步,放松形体,使情志顺应春天生发之气;夜晚不宜超过11点入睡,子丑睡眠最养肝血。上夜班的人群可以用菊花、枸杞、灵芝适量煲茶养肝。

二、舒畅情志,饮食少酸

据了解,春天在五行中属木,而人体的五脏之中肝也是属木性,因而春气通肝。在春天,肝气旺盛而升发。中医认为,春天是肝旺之时。工作压力大、熬夜、生气等,很容易令人出现肝郁、肝火,从而出现“木火刑金”的干咳、“木旺克脾土”的胃痛、肝阳上亢的高血压等,因此春季养肝非常重要。

催暖还寒防感冒(早春乍暖还寒易感冒)(3)

“人们可适量郊游、唱歌、运动等,保持心胸开阔、乐观情绪,减少生气,从而肝气顺达、气血调畅。”任小红建议,经常伏案工作的白领一族,可以在自己的电脑旁边摆一盆常青植物。如果遇到不痛快的事,肝气郁结难受时,可以尝试“嘘肝法”:面对常青绿色植物,口发“嘘”的声音,缓缓地、深深地吐出一口恶气,一直到心情好转为止。

《千金要方》里有载,春季饮食宜“省酸增甘,以养脾气”;元代养生名著《摄生消息论》也提到,“当春之时,食味宜减酸益甘,以养脾气。”可以理解为,春季调肝养脾胃,应该少吃点酸味食物,多吃点辛甘味食物。任小红解释,因为酸味入肝,具有收敛之性,不利于阳气的生发和肝气的疏泄。春季进食可选择辛温发散的葱、香菜、韭菜等。同时,立春之后不论是食补还是药补,进补量都要逐渐减少,以便逐渐适应春季舒畅、升发、条达的季节特点。

此外,适量运动会促进气血的运行,提高抵抗力。任小红建议大家可早起散步、慢跑、做广播体操、打太极拳等,但应避免剧烈运动及大汗淋漓。

三、预防感冒,汤方养生

“倒春寒”突然变冷,容易引起人体受凉,很容易诱发感冒。任小红表示,以下两个方法可以预防感冒:

一是熏蒸或烟熏房间。用适量的白醋或陈醋倒入锅内加水一起煎煮,或用艾叶20g、藿香20g、苍术15g、青蒿40g加水一起煎煮,熏蒸房间,每次30分钟。此外,还可用艾叶或苍术适量点燃烟熏房间。

二是泡脚。恶寒怕冷人群可用艾叶20g、藿香20g,咽痛、咽干人群可用薄荷10g、菊花20g,煮水泡脚。

立春后,人们应逐渐减少进补的食物,多添加些具有升散性质的食物,以适应春天万物的升发。针对不同体质人群,任小红给出了不同的饮食汤方:

1、咽干、阴虚体质

石斛陈皮汤(石斛10g、陈皮6g、百合20g、瘦肉);

红萝卜马蹄汤(红萝卜1条、马蹄15个、排骨);

沙参玉竹清补凉汤(沙参10g、玉竹10g、麦冬10g、陈皮6g、排骨)。

2、内热重人群

灵芝石斛陈皮汤(灵芝20g、石斛10g、陈皮6g、瘦肉);

土茯苓扇骨汤(土茯苓250g、生姜3片、扇骨);

簕菜猪肝汤(簕菜250g、生姜3片、猪肝);

芫荽豆腐汤(芫荽20g、豆腐250g、生姜3片、鲫鱼)。

3、易咳嗽人群

杏仁川贝汤(杏仁10g、川贝5g、陈皮5g、鸽子);

川贝雪梨汤(川贝5g、雪梨1只、瘦肉)。

4、脾胃虚弱人群

猴头菇瘦肉/排骨汤(猴头菇3朵、瘦肉/排骨);

胡椒猪肚汤(猪肚1个、胡椒10g、生姜5g、猪肚)。

来源:广东中医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