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满人起兵反明之后,明军中逐渐开始流传一句话“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敌”。这句话就是形容当时的满清八旗,虽然人数少,但是却锋利无比。仿佛《孙子兵法》中说的那样:疾如风,徐如林,不动如山,侵略如火一样的超级兵团。而清军入关后,这句话更是被解释为,为什么区区只有几十万军队的后金女真,可以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轻易的征服看似强大的明朝,并取而代之。

但是,在这里有一点大家必须要清楚:所谓的二十四正史,都是后朝写前朝的历史。说白了,就是胜利者来书写失败者的历史,这样的历史虽然的确被称为正史,具有官方的认证,但也只是课本里的正确答案。而历史的真相,却远远不是正确答案那样清楚明了的。因为随便想想都知道的情况,区区二十多万的满清,消灭了具有两百万军队的明朝,真的就是满清靠着他那区区几十万的兵力吗?

历史的真相究竟什么

在明朝末年的时候,究竟发生了什么?让如此庞大的国家,一下子轰然倒塌。在这一切的背后,有着很多我们看不到,甚至从未了解的事实。而在这些事实的背后,所折射的就是一个真实的明末清初的社会与人心。

努尔哈赤的崛起之谜

清初的号称蜀中三杰之一的思想家唐甄就说过一句很有名的话:“自秦以来,凡为帝王者,皆贼也。”

努尔哈赤,姓爱新觉罗,籍贯:东北。这个人可以说就是一个创业的传奇人物。因为在很多的史书上,他被宣传成一个靠着十三件铠甲起家的神奇人物。但是有个问题就来了,清朝的历史都在宣传这一段,而这位创立八旗的传奇人物在起兵之前究竟是什么情况,就记录很少。甚至努尔哈赤在统一女真诸部的战争中,究竟是怎样统一的细节都没有详细的记录。

如果没有这个女人清朝灭亡(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敌)(1)

努尔哈赤雕像

让我们从历史的缝隙中,来找一下事实的蛛丝马迹,还原一下这位真实的:承天广运圣德功肇纪立极仁孝睿武端毅钦安弘文定业高皇帝。

在万历二年,王杲(努尔哈赤的外公)反叛明朝,被当时的辽东总兵李成梁诛杀。随后王杲的儿子阿台章(努尔哈赤的舅舅)跑到古勒寨继续与大明为敌。李成梁自然不会放过这个不懂事的家伙,就派出大军围剿。

因为地形不是很熟悉,于是就让努尔哈赤的祖父(觉昌安)和父亲(塔克世)为向导。但是历史的偶然性就是这样让人不可捉摸,李成梁在大军围剿阿台章的时候,不小心顺便把觉昌安和塔克世也顺带着宰了。

此时的努尔哈赤还是一个在祖父和父亲庇护下的小青年(这一年努尔哈赤二十),面对家族有如此的境遇,以及自己此时的处境,枭雄不愧为枭雄,努尔哈赤立马就跪在李成梁的面前:求死。然而历史有很多诡异的地方,李成梁非但没有杀努尔哈赤,反而将他收为自己的家丁。

因此真实的历史就是:努尔哈赤曾经是大明关宁铁骑中(关宁铁骑就是李成梁的家兵组成的)的一名士兵,为大明也曾经效力过。接下来,更具有故事性的情况发生在努尔哈赤身上,所谓的主角光环也不过如此。

李成梁的老婆觉得努尔哈赤长得帅,就放跑了努尔哈赤(清史稿载:太祖及弟舒尔哈齐没于兵间,成梁妻奇其貌,阴纵之归。)跑回自己部落的努尔哈赤,受到了很大的刺激,就此决定自己干,于是开始了他的十三副铠甲创业发展史。

从很多史料中我们得知,努尔哈赤在开始统一女真的时候只有三四十人,而且就算这样,这个创业初期的团队也是相当的“山寨”,经常不听指挥。有一次攻打叶赫部落的一个村寨的时候,就因为雪下的有点大,士兵就不愿意再冒雪前进,无论努尔哈赤再怎么发火和动怒,依然无法命令士兵前进。由此可见,当初的满人战斗素质并不是很高。

如果没有这个女人清朝灭亡(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敌)(2)

明清军队战争

但是因为有李成梁老婆的原因,在绞杀辽东女真部落的时候,李成梁选择了放过。但是就是这样的放过,使得整个大明和更多的人死去,而这一切的所有,恐怕很多人都不会想到,是因为一个连名字都没有被记载的女人的原因。但是更没有想到的是,努尔哈赤之所以有发展的机会,竟然是因为他帅气的容颜。

谁说男人好看不值钱,如此看来,颜值对于男人更为重要。

满清在辽东境内的扩张

努尔哈赤在明朝的军队中待过,因此他很清楚辽东地区明军的真实水平与实力。他非常清楚一点,在辽东地区真的可以进行野战的也只有李成梁家丁所组成的关宁铁骑。

在万历三大征之一的朝鲜之役中,辽东铁骑首先进入朝鲜,这支军队由副总兵祖承训带领。但是这支三千人的关宁铁骑首战因为轻敌,几乎全军覆没。在其随后的由李如松指挥的碧蹄馆之战,这支由李家家丁组成的骑兵又几乎损失殆尽。所以在此之后,这支辽东唯一的劲旅,人数也就始终保持在一万人左右。

万历四十六年, 农历四月十三日,努尔哈赤发布七大恨。而努尔哈赤的确是说道做到,在第二日,努尔哈赤就直接带领两万骑兵攻打抚顺。这场战役,努尔哈赤听取了皇太极的计策,让八旗的士兵冒充马贩子进入城内,随后里应外和,一举攻下抚顺。守卫此处的将领李承芳看到大势已去,很快就投降了。在这里我们一定要记住这个人,因为随后的萨尔浒之战,这个投降的汉人将领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消息传到沈阳,辽东巡抚李维翰大惊失色,面对城池的丢失,作为此地最高的长官是要负主要责任的。他立即让总兵张永荫带着一万骑兵去收复抚顺。细节就不说了,说下结果,一万人全军覆没。

一万人就这样没有了,总兵也死了。消息传到北京,朝廷震动。万历于是下令,调集军队,征讨努尔哈赤。

萨尔浒之战爆发

这场战役,我就不多说什么,毕竟现在有很多人都在写这场战役,以及分析其战争失利的因素。我在这里,主要是想说这段历史的另一面,就是此战的外因和内因。

外因:蒙古八旗

就是努尔哈赤在开始和大明为敌之前,他曾经还面对过一个敌人,那就是蒙古人。特别是蒙古的科尔沁部落。在还没有统一女真人的时候,叶赫部落曾经联合过科尔沁部落将近一万人,一起讨伐努尔哈赤。这就是女真历史上有名的九部联军伐满洲。

虽然这个战役还是以努尔哈赤胜利,但是也同时让努尔哈赤感觉到蒙古人的可怕。随后,他们就制定了一个政策,这个政策一直到满清的覆灭都一直在持续,就是和亲。努尔哈赤通过和亲政策,将自己的家族和蒙古的各部落建立起一种牢不可破的联系,使得满清就是蒙古,蒙古就是满清。正是因为如此,稳定好了自己后花园,并得到蒙古的全力支持。

《清史稿》记载“满洲蒙古,语言虽异,而衣食起居,无不相同,兄弟之国也”努哈赤才有了敢和大明叫板的胆量。这也是萨尔浒之战爆发的重要原因。

可以这样说,努尔哈赤解决了东北亚最为困恼的一个问题,就是蒙古问题。这点,就连一代帝王康熙都盛赞其祖努尔哈赤的丰功伟绩,因为这个政策,长城从此失去了作用。

如果没有这个女人清朝灭亡(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敌)(3)

努尔哈赤画像

内因:李承芳

可以说这个人是第一个投降满清的汉人将领。也可以说,萨尔浒之战之所以失利,此人起着巨大的历史作用。根据史料记载,当时的明军虽然只有八到十万人左右,但也号称四十七万大军。当时确实把努尔哈赤吓到了,毕竟他自己也是知道万历三大征的,一旦朝廷和他玩真的,自己也是凶多吉少。于是努尔哈赤就开始和部下们打算逃跑,或者避开。

就在此时,李承芳却说,明军的将领叫做杨镐,虽然打过几次胜仗,但是此人文官出生,并不是很懂军事。这次的启用,也是因为和首辅方从哲有关,再加上他和大将刘挺关系非常不好,必定会有破绽。此战只要我们能集中力量,一一击破便可。

果然刘挺的东路明军在杨镐的“照顾”下,不但武器最差,甚至连一门火炮都没有。要知道,明朝末年火器装备已经达到百分之五十,而且面对火器的发展,明朝也相应的发展出了棉甲(就是八旗穿的那种,可是标准的明朝甲衣)。

如果没有这个女人清朝灭亡(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敌)(4)

满清八旗甲衣

果然,刘挺在出站之前就对当时一起出兵的朝鲜元帅姜弘立说:“杨爷与俺目前不相好,必要致死,俺亦受国恩,以死自许”

满清的统一战争

清史专家萧一山先生曾说过一句评价:“满人自入关后,未经一大战,剿寇平敌之功。以汉将居多”

清军攻入南明的陪都南京的时候,就有明朝的武将总共七十人投降,而投降的明朝士兵二十三万多人。这还不包括之前投降清军的洪成寿和吴三桂,以及左良玉的儿子左梦庚手下的十五万人。据不完全统计,投降清军的大明军队,至少有将近五十万左右。

让人痛心疾首的扬州十日中,危害最为凶残的就是投降清军的左梦庚手下的十五万军队,而嘉定三屠的罪魁祸首就是臭名鼎鼎叛明降清的汉将李成栋。此人打外战不行,打自己人倒是勇气满满,屠杀自己同胞,杀死两位皇帝(隆武帝和绍武帝),也是把汉奸做到了极致。

满清的八旗,几乎没有耗费一点人力物力,就统一了当时整个中原。这里面如果没有这些“贰臣”的贡献,恐怕连路都找不到。但是历史就是这样神奇,似乎看起来是非常的不合理,但是仔细一研究,就会产生原来如此的感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