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34年,十月二十一日的傍晚,光绪皇帝突然在北京中南海瀛台的涵元殿暴毙,当时可以说是举朝震惊,万万没想到的是,在光绪驾崩的仅仅20个小时后,执掌朝政的慈禧太后也去世了,这不禁让小编充满了无限的遐想,为什么二者会几乎同一天死去?要说是巧合那么未免也太巧了,光绪正直壮年,怎么可能突然死亡?死因到底是什么?就在前些年,考古学家打开了光绪的棺木,真相仿佛就在眼前,没想到竟然从光绪的头发中检测出了大量的砷元素,而含有大量砷的物质专家经过试验得出结论:砒霜。

光绪皇帝之死之谜(光绪皇帝惨遭毒杀)(1)

说到这里,不言而喻,基本上就可以断定光绪是被毒杀的,而并非正常死亡,那么当时有谁敢那么大胆,敢毒害皇帝呢?小编给大家总结出了四个人,首先说的就是隆裕皇后,说到隆裕皇后,其实她的作案动机不是很明显,如果说非要杀光绪,那也仅仅是感情上的不和,因为自从和皇帝结婚,就一直备受冷落,而且常常受到光绪的嘲讽,一直独守空房,但是隆裕生性比较温和,所以基本上不可能做出毒杀皇帝这件事,再说了,如果慈禧去世,光绪掌权,自己还能风光一番。

光绪皇帝之死之谜(光绪皇帝惨遭毒杀)(2)

第二个嫌疑人,小编认为是袁世凯,袁世凯可以说是杀人动机最大的一个,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曾经光绪在戊戌变法期间想利用袁世凯除掉荣禄和慈禧,没想到被袁世凯告密,导致自己被囚禁,据说光绪被囚禁之后,常常在房间里用纸写上袁世凯的名字,然后不停用箭往上面射,以此来发泄自己的愤恨,而且在光绪的弥留之际,偷偷递给了隆裕一张纸条,上面写着“杀余者某人”,这个某人其实指的就是袁世凯,所以隆裕皇后亲政之后第一件事就是罢免了袁世凯。

光绪皇帝之死之谜(光绪皇帝惨遭毒杀)(3)

袁世凯在出卖了光绪之后,其实自己也是心惊胆战,因为毕竟自己的靠山慈禧太后已经很老了,肯定会走到光绪的前面,这个时候光绪又可以顺理成章的掌握大权,然后报复自己,于是在慈禧即将去世的前一天决定杀了光绪,此说法有很多学者认同,刘禺生在《世载堂杂忆》中有过这样的记载,袁世凯身边有一个非常聪明的人,叫杨杏城,他给袁世凯献上了一计:商之李莲英,毒死光绪皇帝。所以从这几点来看,袁世凯杀死光绪的嫌疑非常大。

光绪皇帝之死之谜(光绪皇帝惨遭毒杀)(4)

当然了,除了袁世凯之外,还有一个嫌疑非常大的人,他就是慈禧身边的大红人,大太监李莲英,《清室外记》当中有一段是这样记载的:“皇帝殡天之情形及其得病之由,外人无由详知,为藏于李莲英辈之心中”,李莲英当时在朝野之中仗着慈禧太后的权威没少欺负光绪皇帝,所以他非常的害怕光绪重掌大权后会报复自己,然后先下手为强,毒死了光绪帝,关于这个推测,英国人普兰德所写的《慈禧外传》和德龄所写的《瀛台泣血记》都非常的认同。

光绪皇帝之死之谜(光绪皇帝惨遭毒杀)(5)

说完了李莲英,小编再说一说嫌疑人最大的慈禧太后,为什么说慈禧太后的嫌疑最大呢?因为她在光绪驾崩之后连续发的三道懿旨就可以看出来,就在皇上驾崩,整个朝野都混乱一团的时候,慈禧突然发了一道懿旨,大概意思就是说,让载沣之子溥仪继承大统,紧接着没过多久,慈禧又颁布了第二道懿旨,大概意思就是,溥仪的年龄还比较小,由他的父亲摄政王载沣担任监国,辅佐朝中政事。又过了不久,慈禧颁布了第三道懿旨,大概意思就是请朝中大臣替光绪处理后事。

光绪皇帝之死之谜(光绪皇帝惨遭毒杀)(6)

到这里肯定就会有很多人问了,就凭这三道懿旨,为什么就可以断定慈禧杀害光绪的嫌疑最大呢?其实很简单,那就是慈禧对光绪死前的安排太到位了,光绪刚死,慈禧就下懿旨,立溥仪为帝,并且在光绪去世的前一天,溥仪就被从醇王府接到了宫里,而且同时封载沣为摄政王,难道慈禧有未卜先知的能力?知道第二天光绪会驾崩?所以提前安排了这一切?《清德宗实录》里就具体记载了光绪在驾崩当天向内阁发过两道谕旨,一是奉慈禧之命接溥仪入宫学习,二是封载沣为摄政王。

光绪皇帝之死之谜(光绪皇帝惨遭毒杀)(7)

说到这里,肯定还有人会问,慈禧杀光绪的动机是什么?为什么要杀光绪呢?因为慈禧生前就与光绪不和,两个人彼此之间都恨之入骨,所以她非常害怕光绪掌权后会报复自己,我们知道慈禧是一个非常要求排场的女人,死后竟然用100多人抬棺材,要知道皇上的规格也只是81人抬棺,倘若光绪不给面子,搅乱了慈禧后事,生怕落得天下人耻笑。行文至此,小编也不多说了,仔细想一想,一代帝王被囚禁半辈子,最后被毒死,也是极为可悲的一件事情。

参考文献:《清史稿》《清德宗实录》《世载堂杂忆》《瀛台泣血记》《慈禧外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