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江县名胜古迹(二)

浙江金华浦江县各村(百千桑梓地亿万老家人)(1)

前吴古村景色

峡幽壁削现欢客,景美潭深尽萍踪。古村筑建宗族映,檐脊水构一脉同。

(壹)浦江县古村落

(A)前吴古村

位于前吴乡西南部、广明山南麓、通济桥水库北岸。古村地处浦阳江上游山间冲积平畈,土壤肥美平衍,为浦江县西部著名产粮区。吴氏初由睦州(今杭州市淳安一带)迁居浦江县今杭坪镇。唐初,吴公养再迁至县西德政乡一带,传八世,裔孙吴嗣明以宅基葬父母,乃举家徙居于故里东约一里许浦阳江南岸的前庄,因名村为前吴,水曰吴溪,至今已有一千余年历史。古村文风昌盛,名贤辈出。元初,宋末义乌令吴渭不乐仕元,归田里以诗酒自娱,并与邑人方凤、武夷谢翱、永康吴思齐等名流组织“月泉吟社”,发檄征诗,一时名震东南数省,影响深远。后来,吴氏家族后裔多人登进士第、升大学士,如元朝“一代名儒”吴莱。

(B)新光古村

位于虞宅乡,坐落于属浙中山系的玉壶山脉(金华山脉)的群山之中,有茜溪(发源于虞宅乡木荷湾尖东北麓)环绕全村。“茜溪”之名早于朱宅村名,命名时应在宋元时期亦或更早,俗称朱宅源、朱宅溪。古村被誉为“江南乔家大院”,俗称“廿(音念)五都朱宅”。村落四面环山,东为朱宅水口,南为中华山、笔架山、元宝山和瞿岩古道,西为马岭景区和著名奇石“美女峰”,北为青龙山、高坞。“浦阳朱氏”在明代中期左右达到鼎盛,据有关家谱记载,“朱宅”之名相伴出现。随后,陈、张、毛、李等姓陆续入迁。古村落的空间布局以四进厅堂为中轴线,以中央八卦型向四周扩展,东西分列六幢厢房,厅厢共七十八间,两横两纵的街巷,成为一个大井字。据说是旧时浓缩的州府框架结构,呈现八卦图案。古村尚存仙音殿(淡坞殿)、胡公庙、关公庙等文物古迹。村落建筑构思独特,是花园、住宅、道路、排水、绿化、硬化、亮化和雕塑艺术的完美结合。

浙江金华浦江县各村(百千桑梓地亿万老家人)(2)

新光古村

(C)嵩溪古村

隶于浦江县东北部白马镇,地处嵩溪上游平坦广阔的谷地中,俗称“小杭州”。村以溪得名。源出于鸡冠岩的嵩溪分前后两溪穿村而过,在村南的桥亭汇成一流,溪水澄碧,小桥林立。有鸡冠望潮、燕诒春诵、屏山拱翠、溪桥月色、东壁石斧、西岭秋阴、石潭龙映、样畈禾浪、嵩麓灶烟、庵岩晴雪等“十景”之誉。古村已有八百余年历史,由村中徐姓始建于宋代。始祖徐处仁,北宋官至行宰相之职的太宰,随驾南渡,始居于浙。二世祖徐徽言,抗金殉节,赐谥“忠壮”。三世祖徐宾礼,官至江浙置制使,南宋绍兴年间,巡行属县,见浦江有邹鲁之风,择居乌浆山下大徐畈(音范)。其子徐金,授诸暨州判佥事,赴任途至嵩溪源口,慕山川秀丽,解职后,举家迁居嵩溪。村中还有邵、柳、褚、王、项、潘等姓,徐姓占村人口的多数,邵姓次之。嵩溪古村文风素盛。清康熙年间,徐敬臣创立嵩溪诗社,后有徐思祚、徐思琛等人邀会诗人友好,吟咏揣摩。又有徐宗义、徐宗璧、徐宗沛相继主其事,诗社延续一百二十余年。古村书画、诗文知名者,代出不穷,如近现代徐一芬和徐心安父子、徐式卿及徐芾(音伏)棠兄弟、徐品元、徐菊傲、徐心灯、徐察人、徐心炼、徐心泉、徐天许等。

浙江金华浦江县各村(百千桑梓地亿万老家人)(3)

嵩溪古村

浦江县古村落还有(岩头镇)“中国书画第一村”礼张村、(大畈乡)田后蓬村、(仙华街道)登高村、(虞宅乡)野马岭等。

(贰)浦江县其它众多遗存及风景名胜区

(A)有以“张氏宗祠”为主体而建的浦江博物馆、新光古建筑群、嵩溪建筑群、潘周家古建筑群、下毛洞口石拱桥、陈肇英故居、梅石坞王氏家庙、寅宾牌楼、上河广安桥、九皋殿、骢马桥、沈街花墙、石西民故居、吴茀之墓、(白马镇)土库、朝真洞、(檀溪镇)顺备堂、(杭坪镇)登云桥、柳宅柳氏宗祠、嵩溪徐氏宗祠、前王山窑址、严家廿四间头、马墅张氏堂屋、浦江镇东桥、龙德寺塔、郑宅镇旭升堂、前店王氏宗祠、东陈陈氏宗祠等。

浙江金华浦江县各村(百千桑梓地亿万老家人)(4)

潘周家古建筑

(B)风景区有白石湾景区、浦阳江国家水利风景区、浦江富春野马岭、通济湖、宝掌幽谷、马岭风景名胜区等。

浙江金华浦江县各村(百千桑梓地亿万老家人)(5)

宝掌幽谷

浦江县著名人物(四)

宋濂,元末明初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思想家。初名寿,字景濂,号潜溪,别号龙门子、玄真遁叟等。其祖先宋栢在南宋时期迁徙金华潜溪,后至宋濂时才迁居浦江。宋濂与高启(今江苏省苏州人)、刘基(今丽水市文成人)并称为“明初诗文三大家”,又与章溢(丽水市龙泉籍)、刘基、叶琛(祖籍丽水市莲都区高溪)并称为“浙东四先生”。被明太祖朱元璋誉为“开国文臣之首”,学者称其为太史公、“宋龙门”。自幼多病,家境贫寒,但聪敏好学,号称“神童”。精通《五经》。一生刻苦学习,“自少至老,未尝一日去书卷,于学无所不通”。曾受业于浦江籍吴莱、柳贯及金华籍闻人梦吉、义乌籍黄溍等人。宋濂与刘基均以散文创作闻名,并称为“一代文宗”。其散文质朴简洁,或雍容典雅,各有特色。推崇台阁文学,文风淳厚飘逸,为其后“台阁体”作家的文学创作提供范本。同时,宋濂对佛学、史学也精于研究。元末辞朝廷征命,修道著书。元顺帝时召宋濂为翰林编修,以奉养父母为由,辞不应召。至正二十年(1360年)在李善长推荐下,宋濂与刘基、章溢、叶琛被朱元璋召至应天府。七月,宋濂被任命为江南等处儒学提举。十月,奉命为太祖长子朱标教授“五经”,后又参与修撰起居注。洪武元年(1368年)十二月,朱元璋下诏撰修《元史》,命宋濂及王袆(音恢)为总裁官。次年,奉命主修《元史》。次年,宋濂赴诏修《元史》,至二月开修,宋濂、王袆为总裁。六月,任翰林院学士、中大夫、知制诰、兼修国史。同年八月,《元史》书成,宋濂被任命为翰林院学士。洪武四年(1371年)二月,宋濂升任奉议大夫、国子司业,却因祭祀孔子未按时呈上奏章,于八月被贬为安远(今江西省赣州市辖县)知县。洪武五年(1372年)二月,宋濂被召还任礼部主事。十二月,升任太子赞善大夫。洪武六年(1373年)升任翰林侍讲学士,知制诰,同修国史,仍兼赞善大夫。洪武十年(1377年)宋濂告老还乡,太祖朱元璋亲自饯行。后因长孙宋慎牵连胡惟庸(今安徽省滁州市定远籍)案而被流放茂州(今四川省茂县),途中于夔州(今重庆奉节)病逝,终年七十二岁。明武宗时追谥“文宪”,故称“宋文宪”。

浙江金华浦江县各村(百千桑梓地亿万老家人)(6)

宋濂像

楼阳生,生于1959年。在职研究生学历,工商管理硕士。曾先后担任共青团浙江省委书记、中共金华市委副书记、金华市市长、中共丽水市委书记、浙江省政协副主席、 山西省委副书记、省长。2020年1月任山西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

浙江金华浦江县各村(百千桑梓地亿万老家人)(7)

楼阳生

洪亮(1911年—1969年)著名民间文学家。早年入上海“中国公学”攻读法律,后转入上海正风文学院,毕业后任职上海文学社,曾任杭州《民报》编辑。青年时期有志于民间文学事业,1932年编纂《浙江歌谣》(甲集),由上海女子书店出版。1935年撰成《中国民俗文学史略》。对民间故事、工艺以及民俗民风留意采录,作品散见于各地报刊。

张孟兼,明初知名良吏。洪武初年,被征为国子监学录,参与编修《元史》。历任陕西按察佥事、山东按察司副使、礼部主事、太常寺丞。为官刚正廉明,疾恶如仇,惩治奸吏,决不宽贷。据平安张氏宗谱中记载,明初,浦江评出宋濂等全县十大名人,而宋溪村张孟兼、张拱宸、张思温名列其中,被称为明初“宋溪三杰”。传奇人物刘基(伯温)尝告太祖,其文章列次席,位宋濂后,而张孟兼则排第三。著作有《白石山房稿》,久佚。后人集其佚文,编为《白石山房逸稿》两卷。

项冰如,生于1940年。著名文学家。1962年毕业于杭州大学中文系。1958年开始发表作品。199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长篇小说《金台奇侠传》、《神剑梅鹤泪》;散文集《冬冬游西湖》(合作)、《千岛湖》、《西湖月》;长篇传记小说《莲池大师传》等。

陈丰镐(音浩。1902年—1978年)著名实业家、社会活动家。1925年考入浙江公立医药专门学校医学科,担任《药报》社书记和庶务。毕业后,与同学数人投身北伐,到武汉南湖学兵团任司药。“4.12”反革命政变后,因共产党嫌疑被捕,关押于杭州浙江陆军监狱三个月,由律师保释出狱。经乡邑介绍入南京中央医院药房任上尉司药,后升少校。1929年与人在南京合开药房。后任中法药房襄理,又调任中法药房汉口办事处主任。抗战爆发后,调回上海,仍任襄理。1941年派往重庆任中法药房经理,被选为重庆药学会理事以及制药同业公会负责人。1944年经人介绍,加入冯玉祥主持的利他社,并拜冯为师,发起节约献金救国运动,捐献钱物,支援抗日前线。抗战胜利后,回上海中法药房任协理。陈丰镐预知日本战败后,日本仁丹将不能经销,与总经理商议筹集资金一亿法币,将合并在中法药房内的中华制药公司独立,由陈丰镐任经理,生产“龙虎”牌仁丹,成为近代中国第一家民族制药工业厂家。建国初期,曾任中华制药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浙江金华浦江县各村(百千桑梓地亿万老家人)(8)

陈丰镐先生

王东晓,当代科学家。1969年生于河南省郑州市,祖籍浦江。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现任中山大学海洋科学学院院长、中国科学院“中国—斯里兰卡联合科教中心”主任。1999年4月,入选中国科学院国家知识创新工程首批“引进国外杰出人才”,成为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引进的第一位“百人计划”人才。培养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优秀青年”获得者三人。近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项目、国家基金重点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和973与863项目。曾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国科学院朱李月华优秀教师奖、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等。

浙江金华浦江县各村(百千桑梓地亿万老家人)(9)

王东晓院长

张鸿翔(1881年—1946年)民国时期军事人物。早年参加同盟会。曾任职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副官和兵器教官。后追随孙中山南下广东,参与护法运动,先后任粤军游击第一支队司令官、福建建国军第一独立旅旅长、第十一路军总指挥部参议等。抗战期间曾充任伪职,任浦江县县长。

徐子静,清代中期著名画家。擅人物、山水、花鸟,均生动有致。又擅墨龙,泼墨淋漓,似有烟波出没,精妙入神,有“仙画”之誉。

钟道锠(音昌。1892年—1955年)著名兵工专家。北京师范大学毕业后赴美留学七年,获哥伦比亚大学工科硕士学位。先后任国民政府军工部兵工署金陵兵工厂工务处长、广东第一兵工厂厂长。抗战时期,工厂先后迁移至桂、黔,改军工部兵工署第十一兵工厂,仍任职厂长。获国民政府授予陆军中将军衔。建国后,在第一机械工业部汽车工业管理局任职 ,担任筹建洛阳拖拉机厂技术顾问。

于正封,北宋著名学者、书法家。与兄于世封庆历五年(1045年)同科等进士第,人称“双璧”。同为欧阳修门生,欧阳修特赋《双璧诗》以赠“曾作当年一字诗,崑山良壁露双枝。玉工未献通明殿,金榜题名先是师”。据《浦阳人物志》载“善正书,酷类颜真卿。所书碑,字势雄拔,如蛟螭虎豹,盘拏(音拿)后先,精神为之飞动”。

张岳健(1924年—2003年)著名花鸟画家、美术教育家。1950年毕业于杭州国立艺专。曾在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教育出版社从事美术创作多年。曾任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教授。作品《鸭子》入选第六届全国美展,《神州春晓》获中国当代著名花鸟画家作品展优秀奖。出版有《国画琐谈》、《随感录》、《花鸟画教材》、《吴茀之传》、《张岳健画集》等。

浙江金华浦江县各村(百千桑梓地亿万老家人)(10)

张岳健先生画作《群芳吐艳》

张拱宸,明初著名良吏。今浦南街道宋溪村人,是太常寺丞张孟兼堂弟,曾与其一起在平安张义塾和白石山房深造。张拱宸少年力学,具有济世之才。洪武丁丑年(1397年)朝廷下诏广选贤才,张孟兼向朝廷推荐张拱宸,朝廷赏识其才能,任命其为广西布政司右布政使。张孟兼被吴印(官山东布政使,受宠于高祖)陷害后,张拱宸受到株连,被朝廷撤职。后来张孟兼冤案平反,张拱宸官复原职。身为朝廷命官,为人清正,上承圣意,下抚民情,政绩显著,遂得“大方伯”匾额一块,悬挂在宋溪村祠堂内,供子孙后代瞻仰。

浙江金华浦江县各村(百千桑梓地亿万老家人)(11)

今日宋溪村

吴士绶(1904年—1981年)著名医学家。附贡生吴声湶三子,实业家吴士槐弟。少时丧父后,到义乌大陈一中药铺当学徒。两年后家境略有好转,入浙江省立第九中学。1924年考取浙江公立医药专门学校(浙江医学院前身),毕业后聘为浙江省立第一中学生理卫生教员。1931年得长兄吴士槐资助,赴日留学,为东京帝国医科大学青山外科研究室研究员,历时五年,获医学博士学位。回国后,任广东陆军医学校教授、外科主任,兼粤军陈济棠部上校军医。后应江苏医学院之聘,任外科教授兼附属医院院长。1938年回沪开业行医,兼任东南医学院外科教授。建国后在基层医院三十年,坚持亲临门诊。外科诊疗中从未发生医疗差错及术后感染,有“上海第一刀”之誉。著有《实用阑尾炎手术图解》等多部医学专著,为外科医生必备之书。首创“腋臭搔扒手术法”,既可根除腋臭,又可保持腋毛功能,减少疤痕,颇受医学界推崇。

张雄世(1903年—2001年)民国时期高级将领。慈善家张若骝长子。先后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陆军大学、庐山特训班。抗战时期先后任“三青团”中央团部机要秘书和陆军大学以及上海同济大学教授。1944年任青年军第201师营长、副团长。1946年起任中央警官学校教官、上海经警大队大队长、北新泾和四川路警察分局局长。去台后,先后任高雄市第一警察分局局长、中坜(音历)警察分局局长、中央警官大学教育长。后定居美国。

徐希仁,晚清著名画家。出身于今白马镇崇溪村“徐氏家族”。因其工诗善画,精中医,性嗜酒,人称“四妙先生”。今嵩溪古村遗存的古民居圆形壁画题诗“柳掩门前是我家,丹青笔砚作生涯。闲来乘兴无他事,不待春风写好花”,即出自徐希仁之手。

浙江金华浦江县各村(百千桑梓地亿万老家人)(12)

徐希仁诗作

洪集成(1908年—1990年)民国时期将领。先后毕业于南京中央军校第六期工兵科和国民党中央训练团警政班。先后任浙江省警官学校区队长、浙江省保安司令部参谋处副处长、丽水警备司令部参谋长。1949年2月,参与浙江省主席陈仪起义酝酿,事情败露后退隐故里,躬耕之余,悬壶济世。

费友荀(1910年—1952年)近代著名画家。清末廪(音凜)生费耀南子。善花卉、人物,尤长于山水。建国初期,音妻弟方子龙以土匪嫌疑被抓事,惧怕受牵连,抑郁成疾,自缢身亡,年仅四十三岁。

吴裕后(1910年—1990年)民国时期知名人物。毕业于国立中山大学法学院政治系,后赴日本东京帝国大学学习。抗战时期历任由叶剑英主持的军事委员会西南游击干部训练班上校教官、中央训练团少将政治教官、江西省一区专署主任秘书、暨南大学政治系主任、南京高级商业学校校长。建国后转任上海财经学院教授。著有《张居正》等十余种著作。

于能模(1892年—1966年)民国时期著名法学家。1918年毕业于国立北京大学法学院。后赴法国巴黎大学国际法研究院深造,获法学博士。1931年起历任南京国民政府外交部条约委员会主任委员,兼任国立中山大学法学院法律系教授、法官训练所教授、第一届高等考试典试委员会襄试委员、特种编译委员会编纂股主任。1932年1月任国际联合会调查委员会中国代表处专门委员,参与国际联盟李顿调查团工作。1947年10月,任国民政府外交部人事处处长。去台后曾任“外交部”参议、宪兵司令部顾问等职。译著有《中外条约汇编》等。

张祺(1910年—1993年)著名“工运”活动家。幼年家贫,青年时期出外做工,后投入加工会工作。1932年,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翌年加入共青团。1934年7月,赴苏联莫斯科列宁学院学习。翌年7月,列席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并以中国代表身份先后出席少共国际和赤色职工国际代表大会。1936年1月转为中共党员。抗战爆发前夕回国,任中共江苏省委工人运动委员会委员、宣传部长和组织部长。1941年12月,日军占领上海租界后,中共江苏省委机关转移根据地,张祺仍留在上海,担任上海工人运动委员会书记。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共上海市委委员、上海工人运动委员会书记。在第六届全国劳动大会上,当选为全国总工会执行委员。建国后,历任上海市总工会副主席和党组副书记、上海市总工会主席和党组书记。“文革”后,曾先后担任中华全国总工会第九届书记、副主席等职。

陈芝范,生于1904年。民国时期高级将领。先后毕业于黄埔军校第三期、国民党中央训练团党政班第十七期、陆大参谋班第五期。参加第二次东征和北伐战争。先后任国民政府中央警卫军第二师第六团副团长、团长、陆军第88师团长。抗战时期,历任浙江省保安第四团团长、衢州开化县县长、浙江省抗敌自卫总队支队长、军政部第十九补充师师长、第三战区独立二师师长、陆军总部少将视察官。陆军少将军衔。去台前,先后任职淞沪警备总司令部警务处长、浙江省交警总队少将总队长等。

张政藩(1906年—1959年)民国时期军事人物。毕业于上海大夏大学高等师范科。1936年起先后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军政部兵工署少校股长、股长、陆军大学上校主任秘书、陆军大学少将科长、台湾行政长官公署简任科长、机要秘书、中央银行顾问、常山县县长等职。

“旖旎风光无限好,浙域腹地良杰多。孝义儒风泽后世,乡邻助依若茑萝”

“景观人物大事件,美食特产全荟萃”。下期咱们接着聊浙江省—金华市—义乌市。

谢谢朋友们的关注,下期再见!

(部分图片下载自网络,如原作者有异议,请联系本文作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