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自古以来都是一块风水宝地,湖泊众多,水系纵横,渔业发达。中国五大淡水湖中有两个就位于江苏,分别是太湖和洪泽湖。特别是洪泽湖,面积虽说不是最大,但却是江苏乃至全国著名的渔业生产基地,有着“日出斗金”的美誉。

洪泽湖为什么十年禁渔(洪泽湖的困境曾经的)(1)

高清卫星地图下的洪泽湖水系

洪泽湖是远近闻名的“国民鱼塘”,盛产的鱼类除了四大家鱼外,还有鳊鱼、鲌鱼、毛刀鱼、银鱼等等。此外,洪泽湖的大闸蟹、秀丽白虾、长臂青虾也非常出名。

在上世纪70年代,洪泽湖的渔业产量最高能达到2.2万吨,产量最高的就是刀鲚(又称毛鱼、刀鱼),其次是鲫鱼。后来,随着洪泽湖周边围网养殖面积的不断扩大,渔业产量也不断创下历史新高。到了2014年,洪泽湖的渔业产量就达到了34.18万吨,其中足足有27.57万吨都是人工养殖“贡献”的。

洪泽湖为什么十年禁渔(洪泽湖的困境曾经的)(2)

洪泽湖浅滩处的围网养殖

然而近几年,洪泽湖却集体“劝退”了一大波养殖户和传统的渔民,这里面不仅有水质恶化、自然灾害的问题,还与长江的“10年禁捕”大战略有关。从今年10月10日起,洪泽湖水域将全面进入为期10年的禁渔期,与长江的禁渔计划基本同步。

至此,中国的五大淡水湖将全部进入10年禁渔期——在这种背景下,很多传统渔民不得不“上岸”寻找新的工作,告别传统的捕鱼营生已成为一种必然。

洪泽湖为什么十年禁渔(洪泽湖的困境曾经的)(3)

洪泽湖上捕鱼的渔船(10月9日是最后一次出渔)

当地有几十年捕鱼经验的老渔民也感叹,过去一天最多能有2000~3000斤的渔获,但现在捕的鱼越来越少,有时候甚至还不够油钱,远没有在外地打工赚的钱多。在禁渔期,有捕捞许可证的渔民可以拿到一部分政府补贴,但大多数渔民的做法都是离开湖区,到县城另谋一份职业。

从水系分布来看,洪泽湖和其他四大淡水湖还不太一样——洪泽湖属于淮河流域,其他四大湖泊则属于长江流域。然而今年洪泽湖依然被纳入了“10年禁渔”的行列,由此可以看出国家对渔业资源保护工作的高度重视。

洪泽湖为什么十年禁渔(洪泽湖的困境曾经的)(4)

洪泽湖的位置及其与淮河的关系

作为一个典型的过水性湖泊,洪泽湖的水位主要由淮河上游的水量来调节,“大旱”和“大涝”的现象时有发生。比如2001年湖区大旱,围网区严重缺水,养殖户们叫苦不迭;到了2003年,湖区水位暴涨,围网全漫,鱼虾大量逃逸,养殖户同样损失惨重。

这种困扰直到现在都还存在。就在2019年,由于淮河上游的供水量突然减少了80%左右,导致湖区再度大旱,湖水的边界比原先退出了七八百米。干旱最严重的时候,洪泽湖的水面只有900平方公里,渔民的围网池塘全部干涸,蒙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洪泽湖为什么十年禁渔(洪泽湖的困境曾经的)(5)

洪泽湖旱季来临,围网水量急剧减少

洪泽湖的围网养殖兴盛于上世纪90年代,但一直以来都饱受着自然灾害的影响,养殖户基本上是“靠天吃饭”。

除了变化无常的旱涝灾害,冬季的冰凌和大风也成了渔民们的“心病”。每年的元旦至春节期间,洪泽湖地区往往会迎来零下10度左右的最低气温,此时全湖冰冻,围网池塘内严重缺氧。当湖冰开始解冻,在风力的作用下就会产生“流凌”现象(即冰凌的横向位移),大面积的围网被成片推倒,严重的时候还有可能发生翻船、死人的惨剧。

以上这些自然灾害还不是击垮渔民的“最后一根稻草”——真正迫使渔民“上岸”的,是近几年出台的环保政策——“退渔还湖”。

洪泽湖为什么十年禁渔(洪泽湖的困境曾经的)(6)

在“环保风暴”的影响下,2016年我国开始实行“退渔还湖”的政策,大面积的围网被集中拆除。到了2019年,洪泽湖的围网养殖面积已经减少到了32万亩左右,约占整个洪泽湖面积的10%。

根据洪泽湖的养殖规划,到2020年湖区的围网养殖面积将进一步减少到20万亩,2030年减少到3万亩左右。这也就意味着,随着还湖政策的不断推进,渔民们告别湖区已是一种必然。

为了尽快让渔民转型“上岸”,当地政府给出的补贴约为1500~2000元/亩,而当地很多渔民都有50~100亩左右的鱼塘,这样下来每年的补贴至少在7.5~20万元左右。虽然一些渔民心里很不情愿“退渔”,但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而言,这是必须要付出的代价。

洪泽湖为什么十年禁渔(洪泽湖的困境曾经的)(7)

除了水位变化、自然灾害和环保整治,洪泽湖渔业面临的另外一个问题就是水质污染。

有数据表明,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洪泽湖中有记录的鱼类共有88种,而研究人员在2010年的采样记录中只发现了63种。湖区生态环境和物种多样性的变化引起了不少专家的担忧。

洪泽湖的污染来源有很多,尤其是富营养化污染最为严重。为了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养殖户往往投喂过量的饲料,产生了大量的残饵和粪便。另外,从上世纪70年代就开始的工业废水也是“污染大户”,当时周边的化工厂、造纸厂、电镀厂等每天排放到洪泽湖的废水量就有61万吨。

洪泽湖为什么十年禁渔(洪泽湖的困境曾经的)(8)

工业污染会直接影响河蟹等水产品的品质,对消费者来说危害也最大

除了湖区周边的污染,淮河本身的水质也会对洪泽湖的水质产生巨大影响。比如在2004年,从淮河干流来的污染物进入了洪泽湖,在湖区累积形成了150公里的污染带,沿途有大量的鱼虾蟹死亡。最后的调查表明,这起污染事故正是由淮河干流的化工企业排放的工业污水导致的。

从水质监测结果来看,现阶段洪泽湖整体上处于IV类水质的标准,总氮超标率高达100%,总磷超标率则在83.3%~100%之间,富营养化的特征非常明显。尤其是湖区的东南部和西南部,这两个区域的污染最为严重,有些水体已经处于劣V类的水平。

因此,和巢湖、太湖一样,洪泽湖的生态保护和资源修复也已经迫在眉睫,而“10年禁渔”正是最好的开端。

洪泽湖为什么十年禁渔(洪泽湖的困境曾经的)(9)

巢湖、太湖、洪泽湖与长江“生态共同体”

那么问题来了,洪泽湖迎来长达十年的禁渔期,是否意味着曾经“日出斗金”的洪泽湖就此“谢幕”了呢?

需要指出的是,“十年禁渔”的目的是为了“年年有渔”,是渔业资源的休养生息。天然捕捞的渔业产量会大幅下降,但人工养殖的水产品将取而代之。从渔业统计年鉴也可以看出,2019年我国人工养殖的淡水品占比高达94%,老百姓餐桌上的水产品绝大多数都是人工养殖的。

因此,对长江流域的多数淡水湖而言,退渔还湖都是必然的趋势,我国的水产业也有能力能承担这一代价——毕竟在洪泽湖中,除了银鱼等少数品种全靠捕捞外,其余大多数水产品种都已经突破了人工养殖技术。

洪泽湖为什么十年禁渔(洪泽湖的困境曾经的)(10)

洪泽湖银鱼

顺便再多说一句,对于银鱼这种寿命只有一年的鱼类,其实可以针对性地放开捕捞——因为即便不捕捞,银鱼在繁殖后也会自然死亡,尸体腐烂分解时反而会污染水质。在云南洱海,当地渔业的做法就值得借鉴——在整个休渔期,渔民只能捕捞银鱼一个品种,其他鱼类则在禁捕范围内。这样既合理利用了资源,又减轻了环境污染,可谓是一举两得。

对于洪泽湖的困境,您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洪泽湖##渔业##保护生态##我要上#

,